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的手术技巧及总结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64例(69个动脉),均进行了颅脑DSA检查。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颅内动脉进行栓塞,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48例,球囊辅助栓塞10例,支架辅助栓塞1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32例,95%栓塞者18例,90%栓塞者14例。术后疗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58例,轻残4例,重残2例,无死亡,随访64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轻残,1例重残,良好率95.3%。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安全、有效、微创,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手术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膜患者22例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2例脑膜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治愈17例,病情好转5例,术后并发症患者2例经临床对症护理病情缓解。结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让患者及家属相信通过手术治疗和正确护理,疾病预后好。提高本科护士对脑膜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患者提供正确及时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脑膜瘤 手术治疗 手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共收治的50例脑动脉患者,对其行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GCS13~15分35例,GCS9~12分10例,GCS3~8分5例;住院时间8~12d;术中2例出血,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脑动脉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护理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原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86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2436.84±259.62)mL、对照组(2043.65±237.86)mL;观察组FEV1%为(76.53±5.24)、对照组(55.46±6.2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训练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其中男26例,女8例,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大剂量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随着研究和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临床对于NAC用于治疗IFP将会有更深入的广泛应用。

  • 标签: NAC 乙酰半胱氨酸 治疗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昌吉州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CT临床诊断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追踪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化问卷调查表。结果X线胸片检查有59例出现轻重不等弥漫性网状结节占58.42%,13例有蜂窝变改变占12.87%,9例出现磨玻璃样改变占8.91%,11例有胸膜增厚占10.89%,14例出现膈影抬高肺容积缩小占13.86%。CT及HRCT扫描CT可见病变累及上叶和下叶,中下野明显较多,背侧更为明显,呈清晰的外周分布,重者或涉及肺中带。1。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临床CT临床诊断非常重要,其肺部CT表现及病理改变为为深入和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与转归工作提供一线临床基础资料。

  • 标签: 昌吉州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4例患有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采取丹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成规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Ⅲ型胶原、γ-干扰素水平、高分辨CT病变评分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丹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更好的改善肺纤维化,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丹红 乙酰半胱氨酸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中心体检门诊部及实验室分离与收集的120株室间质评标本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将120株细菌进行转种、鉴定,并进行室间质评,分析菌株鉴定错误的原因。结果120株细菌成功转种,有110株鉴定正确,10株鉴定错误;5株革兰阳性杆菌、3株革兰阴性杆菌、2株革兰阴性球菌鉴定错误;110株细菌药敏实验的结果1株细菌不符合,其余109株细菌符合。结论室间质评能帮助细菌鉴定减少失误,并找到鉴定失误原因,室内质控能很好的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室间质评 微生物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K在NB患儿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初诊NB患儿90例,根据INSS分期将NB患儿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LK在NB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将患儿分为ALK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结果。结果85例患儿进行ALK检测,ALK阳性表达率45.88%,ALK高表达率为34.12%。高危NB患儿死亡率高于低危,ALK高度表达NB死亡率高于ALK低表达患儿。结论NB患儿有较高的ALK阳性表达率。ALK高表达可能是NB高危患儿的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神经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间质性膀胱炎膀胱水扩张、膀胱壁肉毒素治疗与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本组的18例女性IC/PBS的患者,在麻醉条件下进行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200U肉毒素联合多点进行注射,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1、3、6月对O'Leary-Sant的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进行评分,以患者每日排尿的次数以及最大的膀胱容量为疗效评判的标准,观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状况。结果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表示疼痛、尿急等症状有所缓解,治疗的有效率达100%,其中有11例患者表示显著缓解甚至消失(显效率达到61.1%)。结论肉毒素与膀胱水扩张进行联合注射治疗在短期内可以对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起到缓解作用,见效快,且有效果明显。

  • 标签: 膀胱壁肉毒素 膀胱炎 间质性 膀胱水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的60例RA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比较X线胸片和CT检查的临床表现及对肺部病变的检出率。结果30例患者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对肺部病变检出率为56.67%;另30例患者CT扫描检查表现为部分肺间质改变及胸膜病变,对肺部病变检出率为96.66%,两者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以早期了解RA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CT诊断 肺间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乳腺癌病理样本为研究对象,另取120例健康样本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癌症组织与健康组织内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因素。结果病例组Vimentin蛋白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病例组E-cadherin蛋白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病例组患者组织内Vimentin蛋白阳性和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225,P<0.05;r=0.251,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和病例组患者肿瘤规格,淋巴结转移情况呈现负相关。Vimentin阳性表达情况越强,患者无生存时间也就越长。结论对于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者,上皮间质转化蛋白相关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疾病发展,全面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骨巨细胞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康复率高,43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满意出院,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颅内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及全面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最长55天,最短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4天。经随访本组患者均无再出血和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后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尤其重要,如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2例听神经显微手术治疗中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以便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显微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32例听神经患者的资料分析。结果全切27例,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其中次全切4例、大部分切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不同程度面瘫25例,后组颅神经症状加重2例,脑脊液切口漏0例,脑膜炎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术中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乙状窦后入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