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宫缩压力试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使用深圳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出售的MFM-8金童系列母亲/胎儿监护仪对入院时已院时已临产在入室后进行CST检查的孕妇87例,为CST一组,第二产程行全程监护的孕妇335例(含双胎3例)为CST二组,进行OCT检测的孕妇94例为OCT组,共计519例胎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组胎监结果:OCT组正常图形最多,CST二组异常图形,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均多于OCT组和CST一组(P<0.01),OCT组剖宫产率最高,CST二组阴道分娩率最高(P<0.01),2000年1月-6月剖宫产率比2001年1月-6月明显偏高(P<0.01),新生儿1minApar评分≤7分OCT组6例,CST一组3例,CST二组26例,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中除5例新生儿死亡(4例为畸形儿)外其新生儿5minApgar2评分均在8分以上,CST二组中新生儿评分≤7分异常胎监组比正常胎监组偏高(P<0.05),2001年1月-6月新生儿评分≤7分比2000年1月-6月偏低(P<0.05),结论:胎心监护宫缩压力试验确能达到减少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的目的,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胎心监护 宫缩压力试验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 简介:由于AIDS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故检测HIV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根据和要求,初筛试验室检出的HIV(1+2)抗体阳性标本,应送确证试验室确证.笔者2000年应用ELISA法检测28744人份标本的抗-HIV(1+2),并与确证试验室反馈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HIV ELISA
  • 简介:【摘要】在中医临床学科组成部分中,中医眼科学不可或缺。其是基于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眼部疾病的致病因、进展过程与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经络系统存在的联系,用以研究眼部生理、病理等相关症状、诊断以及辨证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中医眼科成立的目的在于预防、治疗眼部疾病,以此保障人群视觉器官的健康[1]。

  • 标签: 中医眼科学 临床试验 原则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09至2016-0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症状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Giemsa染色检测,观察组患者进行14呼气试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HP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检出率为82.86%,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检出率为80.0%,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无痛苦等特点,相比较而言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碳14呼气试验 HP检出率 上消化道症状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操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发的成败。因此,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制药行业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产业化大趋势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也开展了大量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的规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机构在药物临床试验水平的提高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及其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分析。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药物临床试验 发展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是为了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相关诊断试验中获得更多的护理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方法是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120例病人进行卧立位试验和开搏通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诊断。结果是所有的12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这两项所有的试验,并且诊断出患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60人。结论是目前用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方法就是内分泌的功能试验,并且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试验并且仔细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才能高效地采集试验数据。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试验,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03-01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医学影像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影像诊疗水平也相应提高。因此,在高等医学医学影像学教育中,我们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使教学更符合临床医学实践。本文着重探讨了医学影像学试验教学改革策略。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试验教学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清咽含片”的清咽润喉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法,结合体征观察、咽部检查、受试前后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测定等各项检查,对60例慢性咽炎受试者进行人体试食试验。结果 受试者试食后临床症状积分有明显降低(P<0.01),其中显效10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达80.00%,表明“清咽含片”有明显的清咽润喉的功效。

  • 标签: 清咽含片 人体试验
  • 简介:摘要:由于药物临床试验是以人为试验对象,因此具有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为规范化、严格化、标准化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保证试验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及规范性,本文重点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规范化 标准化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对我院2019.1-2022.12期间进行的10项药物临床试验进行回顾分析,选取其中病患数量为203例,分析试验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问题发生原因。对问题发生情况予以汇总,并调整质量控制管理方式,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式,探究管理方式调整后产生的效果。结果:10项药物临床试验中,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知情同意书签署情况、报告完整性、记录符合实际情况发生问题的概率分别为10.00(1/10)、20.00%(2/10)、10.00%(1/10)、30.00%(3/10)。其中涉及患者分别为0.99%(2/203)、2.46%(5/203)、1.48%(3/203)、2.96%(6/203)。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患者实行系统性管理,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予以针对性解决。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式下,及时发现导致试验项目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予以深入分析,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监督管理,能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质量控制管理 PDCA循环管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诊断冠心病中运用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价值。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2年6月—2023年11月接收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3例,全部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前均予以心电图运动平板测试,诊断标准是冠脉造影,明确运动平板试验的应用意义。结果:经过运动平板试验为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预测准确性分别是85.19%、77.78%、80.95%;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阳性率是75.00%、80.00%、100.00%,三者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病情时,应用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效果好,可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 冠心病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联合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Syphilis 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在梅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收治87例梅毒患者,梅毒分期:I期34例,II期21例,III期15例,潜伏期17例。计算TPPA、RPR单独及联合诊断对不同时期梅毒诊断效能。结果 TPPA、RPR对梅毒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而联合检测对梅毒I期、II期、潜伏期及总检出率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联合RPR对梅毒早期诊断准确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梅毒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HIV感染者结核潜伏性感染情况,同时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两种皮肤试验(PPD和EC)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抽取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HIV感染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DR胸片检查,采集静脉血,以QFT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并进行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皮内注射(PPD皮试)和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内注射(EC皮试),对2种皮试方法和QFT法结果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 结果:QFT法检测、PPD皮试(以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EC皮试(以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阳性率分别为24.9%、16.1%、16.9%。随着年龄增长, QFT法检测、PPD皮试、EC皮试阳性率均是随着年龄增长先升后降,40~4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以PPD皮试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时,QFT法和PPD检测方法一致率为81.1%,Kappa值(95%CI)为0.43(0.40,0.46);以ET皮试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时,QFT法和ET检测方法一致率为85.9%,Kappa值(95%CI)为0.57(0.54,0.60)。随着年龄增长, QFT法和PPD皮试方法结果一致率是先降后升, 40~49岁年龄组(75%)最低, 20~29 岁组最高(86%),Kappa值越来越小,20~、30~、40~年龄组0.5>Kappa值≥0.4,50~59岁年龄组Kappa值<0.4;QFT法和EC皮试方法结果一致率是先降后升, 40~49岁年龄组(81.4%)最低, 50~59 岁组最高(88.2%),均是0.6>Kappa值≥0.5。 结论:QFT法和PPD皮试检测方法20~、30~、40~年龄组一致性较好,50~59岁年龄组一致性均较差;QFT法和EC皮试检测方法各年龄组一致性均较好。其中QFT法和EC皮试检测方法一致性比QFT法和PPD皮试检测方法一致性略好些。对于HIV感染者这一特殊人群,PPD皮试检测方法干扰因素较多。

  • 标签: 结核杆菌 感染 诊断 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试验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一致性检验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LiPA和phage-basedassays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祸平诊断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BMWeb、CSJD、CJFD数据库和其他方式广泛收集文献: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Meta-Disc软件对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对无异质性的研究绘制SROC曲线。结果最终纳入42篇文献:(1)LiPA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时,7个研究以BACTEC460法为参考,合并敏感度0.98,合并特异度0.98,SROC(AUC)=0.9924;6个研究以proportion法为参考,合并敏感度0.97,合并特异度1.00,SROC(AUC)=0.9961;3个研究以BACTEC460、Proportion法作为参考,合斤敏感度0.92,合并特异度0.98,SROC(AUC)=0.9842;(2)噬菌体扩增法(商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7个研究,以BACTEC460、Proportion法为参考,合并敏感度0.95,合并特异度0.95,SROC(AUC)=0.9842,(3)噬菌体扩增法(内部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的7个研究,以BACTEC460、比例法、绝对浓度法和电阻率法为参考,其合并敏感度0.98,合并特异度0.98,SROC(AUC)=0.9949;(4)光素酶噬菌体报告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7个研究,以BACTEC460、比例法、绝对浓度法为参考,其合并敏感度0.98,合并特异度0.98,SROC(AUC)=0.9788。结论现有研究证实:(1)采用分离培养时,噬菌体检测法存检洲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提高耐多药结核病诊断准确性方面具有潜力、(2)LiPA任检测结俊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直接应用临床标本检测时敏感度似乎稍有下降一上述结果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诊断试验 利福平 系统评价 质量评价标准 结核分支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452医院的550例慢性咳嗽患者行基础肺功能和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并评价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诊断慢性咳嗽中的价值。结果所有受检者肺功能均正常,其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267例,占48.5%;该267例受检者中,236例最终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正规治疗后咳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协助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 标签: 慢性咳嗽 支气管激发试验 咳嗽变异性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保证同一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内多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稳定性评价,采用A、B两套ELISA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个弱阳性标本,连续20次,比较两套系统变异系数(CV值)大小。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A、B两套系统同时检测室间质评阳性样本,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值)均值(x)、标准差(SD),以x作为参考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样本A、B系统结果的S/CO值标准差指数SDI1、SDI2;分析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A、B检测系统CV值分别为6.5%和5.3%;A系统结果中有3个标本︱SDI1︱大于2,其他结果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B系统结果︱SDI2︱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套检测系统稳定性较好,检测结果均处于可受控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系统 评价方法 稳定性 准确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肝硬化的预后判断,能够在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出现之前预测肝功能变化,为患者早期治疗获得依据,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像分析仪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ICG排泄试验,测定15min滞留率;同时行生化学如ALT、ALB、PTA、CHE等检查,并行Cild-Putt评分分级,比较测定ICG血浆清除率(K)与CTP关系,以及早发现肝硬化。结果相比ALT、ALB、PTA、CHE等静态检查方法,15min滞留率与CPT分级更具有相关性,随着R15值增高,肝脏损害程度进行性加重。结论15min滞留率对肝硬化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ICG清除试验 肝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芩榆烧伤液提取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检测指标,用正交法考察3种因素(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渗漉速度)对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在10.36-51.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1,即30倍量60%乙醇,以7ml/min的流速进行渗漉。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可用于芩榆烧伤液的制备。

  • 标签: 芩榆烧伤液 渗漉法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