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AD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组表的方法将这组患儿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研究组的新生儿使用维生素AD口服一年,常规组的患儿不是使用任何药物进行干预,一年之后,对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儿童患病的情况以及患病的次数都要显著好于常规组的儿童,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维生素AD对儿童进行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维生素AD 呼吸道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应用现状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计1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现状量表、认知现状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安全文化态度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管理现状量表来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低体温护理干预的现状,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发放表格尽数回收,并进行统计,按工作年限进行比较,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护士在如上六方面水平均高于工作年限2到5年的护士,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有无专业护士资格证方面进行比较,仅行为现状和认知现状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认知现状在护理人员术低体温护理干预行为6个结构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行为现状所占比例最低。结论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行为认知对护理干预质量易影响最大,从事护理年限越久,临床护理技能越高,故临床受护理人员的应通过不断提高自我水平,降低职业倦怠情绪,进而提高病人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实施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术 低体温护理干预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其发病机制不清。其核心症状为情绪问题,但常伴有突出的胃肠道反应。目前,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及其微生物,在各种心理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肠道系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那么,这种人体的"第二大脑"的是否在抑郁症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脑轴又是通过很忙样的机制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早期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分布特点和健康对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就食管癌再程放疗的剂量与心脏放射性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42例于2010年6月~2016年6月至本院接受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研究组采用放疗-热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4500~5000cGY;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6000~6500cGY。对2组患者在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个月后,2组患者在心电图异常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2组患者在心肌酶异常率上的比较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放疗后6个月时,心肌酶异常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心电图是观察放疗剂量与放射性心脏损伤呈正相关的良好指标,而心肌酶的反应则较差。

  • 标签: 放疗 热疗 放疗后食管癌复发 放射性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52例,收集分析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52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9.62%,胎盘胎膜因素占32.69%,软产道损伤占7.69%;产次>2次、分娩孕周≥40w、剖宫产、多胎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合并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9.72%、5.76%、4.56%、9.80%、25.87%、10.72%和23.39%,明显高于产次≤1次、分娩孕周28~40w、阴道分娩、单胎妊娠、无瘢痕子宫、无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瘢痕子宫、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184、2.464、6.056、2.812和10.135,p<0.05)。结论筛查危险因素,加强产前宣教和孕期系统保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产妇 危险因素 出血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和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肾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参照组;对另外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分析研究,并针对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18%)明显高于参照组(78.18%),同时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率。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风险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并分析相关指标。方法选取屈光状态弱视儿童4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3年1月10日-2016年5月30日,根据其疾病情况进行分组,即15例混合散光组、15例远视组、15例近视组,同时根据儿童的弱视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度弱视儿童24例,中度弱视儿童15例,重度弱视儿童6例。所有屈光弱视儿童均接受相应的治疗,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远视组儿童的治疗疗效优于近视组和混合组,近视组儿童的治疗疗效优于混合组(P<0.05);轻度弱视儿童的治疗疗效优于中度弱视儿童和重度弱视儿童,中度弱视儿童的治疗疗效优于重度弱视儿童(P<0.05)。结论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远视性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最好,轻度弱视儿童治疗难度小于中重度弱视儿童。

  • 标签: 屈光 弱视 儿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期间采用剖宫产方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初次剖宫产产妇158例为参照组,对比二组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二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包括子宫破裂、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均为子宫收缩乏力,观察组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腹腔黏连、胎盘问题以及软产道裂伤。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几率要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主要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腹腔黏连、胎盘问题以及软产道裂伤等等,医护人员应当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部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与血清游离轻链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0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2组,各20例。实验组为轻链水平升高的患者,参照组为轻链水平正常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罗氏自动生化仪和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分析其血清免疫蛋白水平、PHC阳性率以及清蛋白水平。结果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IgA、IgG水平以及PHC阳性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对比40例患者IgM水平和清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而言,其血清游离轻链升高可导致原发性肝癌发生,其轻链水平升高有利于乙肝肝硬化疾病的筛查,有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

  • 标签: 血清游离轻链 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咳嗽(未威胁生命的急性咳嗽)导致胸痛与患者本人体育锻炼强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全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咳嗽患者100例,咳嗽严重,临床诊断上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分为胸痛组和对照组,结合后期随访,排除除上述两种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患者,获得有效病例56人,胸痛组10人,对照组46人,所有病人同时填写“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结果统计学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乏体育锻炼的严重急性咳嗽患者更容易表现为胸痛。

  • 标签: 急性咳嗽 胸痛 体育锻炼等级
  • 简介:摘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其上消化道出血致病原因以及相关因素。结果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比例最高,为53.33%,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季节的患者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方式中,黑便所占比例最高,为56.67%,其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致病原因比较多,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最高(P<0.05),为31.67%。此外还包括胃溃疡(20.00%)、胃癌(16.67%)、复合性溃疡(15.00%)等。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较多,而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应在日常生活中推广。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致病原因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谷丙转氨酶测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体检的人员中选取200例进行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谷丙转氨酶进行探究。检测之后对小三阳、大三阳的发生率以及丙转氨酶阳性的比例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小三阳、大三阳的发生率降低,丙转氨酶阳性比例降低,且小三阳、大三阳发生率和丙转氨酶阳性率呈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乙型肝炎时,除了进行两对半检测,对谷丙转氨酶进行检测,更有利于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谷丙转氨酶 相关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日常生活能力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唐海县22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日常生活能力有障碍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为48.1%,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为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生活能力异常的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的。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 认知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其预后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以及死亡组,死亡组患者38例,探讨分析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预后相关性因素探讨。结果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40.43%,致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肺炎以及多发性创伤,其中生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与死亡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病发至确诊时间,应对患者的器官进行保护,提早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病死率进行降低。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相关性因素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共选取病毒性肝炎者50例,作为A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B组。所有受检者均实行血常规+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与B组比较血常规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应用,能明确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红细胞功能、生化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照,存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计划免疫室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其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2月份-2013年6月份在我社区中心儿童计划免疫室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属15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本研究专门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儿童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计划免疫室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接受调查的儿童家属中,家属的满意度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人员解释问题的能力,排队等候的人数,时间,秩序等因素有关,分别占94.7%,90.0%和85.3%。结论计划免疫室工作人员应重视和加强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儿童家属对计划免疫室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计划免疫工作 满意度 相关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1病例报告男,42岁.2004-02初无诱因左下肢反复出现红斑及结节性红斑,伴有疼痛及部分出现溃破感染,间断发热,为低热,T37~38℃.无皮肤出血点及瘙痒.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当地医院做皮损活检,组织病理改变符合Sweet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皮损好转,留下色素沉着斑.停用激素后易复发.2005-05中旬再发伴畏寒高热,左球结膜下出血,大便呈黑色.在外院查得WBC132×109/L,PLT9×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幼稚细胞,而转至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38.5℃,神志清楚,贫血貌,左侧球结膜下可见出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蚕豆大小,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质中,无压痛,边界清,可活动,无融合,表面光滑.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二横指,质中,无压痛,边缘钝,边面光滑,左下肢可见一5cm×5cm的红肿感染灶,可见色素沉着及皮损,有炎性渗出.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 标签: 白血病 混合细胞/诊断 Sweet综合征/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外科监护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74例为干预组,回顾2015年1月~2015年12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31例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加强手卫生,2%洗必泰消毒剂使用,穿刺时最大无菌屏障,每日必要评估,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敷料的选择及更换频率。结果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64‰,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5.1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分布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再选取31例精神正常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脾胃虚寒型、寒热夹杂型、肝胃不和型、瘀血阻络型以及胃阴不足型等,观察并分析,不同分型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用SAS、SDS评分量表)的影响变化。结果中医证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国内常规病症患者相比较,其SAS、SDS评分较高(P<0.05)。寒热夹杂型以及胃阴不足型患者焦虑患病率远高于抑郁患病率,且肝胃不和型患者抑郁患病率远高于焦虑患病率,P<0.05。结论针对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较多,经中医症候评分后显示,其症状评分越高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其中以寒热夹杂型患者焦虑情绪最严重,肝胃不和型患者抑郁不良情绪最严重。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中医证型分布 焦虑 抑郁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