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超声检查,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超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单发于左下肢静脉血栓66例,单发于右下肢静脉血栓30例,双下肢同时患病24例。股总静脉CDFI检查结果为阳性股总静脉血栓40条,DSA检查结果为44条,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0.0%、81.8%及75.0%。股深静脉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4%、60.0%及71.4%。股浅静脉77.8%、81.8%及71.4%。腘静脉92.3%、92.3%及92.3%。胫前静脉72.2%、75.0%及80.0%。胫后静脉81.3%、83.3%及75.0%。不同节段CDFI、DSA检查结果对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断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与鉴别,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性及高特异性的特点。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静脉血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确诊的23例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医院接收的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检出率达到100.0%,显著比触诊确诊率43.48%更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型、临床亚型)静脉直径、流速Vmax、返流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临床型与临床亚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临床型患者更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影像学特征显著,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置管的护理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心内科老年患者46例,老年患者均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置管部位主要选择四肢静脉,对患者予以针对性静脉置管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穿刺前准备、术后护理、穿刺后护理置、出院指导等。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在术后护理中采用静脉置管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心内科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较短。结论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的过程进行静脉置管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患者静脉置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疗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治疗效果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位结扎剥脱术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并对比诊断效果。结果150例疑似手术后下静脉血栓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干预的诊断后,142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4.67%,对上述结果均经Kappa一次性检验,其P>0.05。结论对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可对周围病变情况,血管内的血流状态进行了解,并可预判治疗效果,转归具有显著的想临床意义,可推广实施。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后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下肢无病变人群3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FV及SFV、POV值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FV内径值与MGV内径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像学表现为血栓部位血管腔内部有实质回声,信号强弱不等,同时可见部分或全部管腔填塞。患者血栓部位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对照组未存在上述情况,差异显著(P<0.05)。与DSA金标准相比,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4.74%。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尽快的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采样的方式,抽取于我院行无痛人工术的患者 90例作为实验对象,时间介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对其运用盲选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n=45,采取丙泊酚麻醉干预)和观察组( n=45,采取丙泊酚 -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实施中,运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均相对较短,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术 静脉复合麻醉 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建立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并予以定期进行培训、picc的操作流程以及维护流程,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对差异不同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网络化登记管理,使picc护理质量大大提高。结果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应用,使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大大提高,使患者的并发症大大降低,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和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使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持续改进picc 静脉治疗 质量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以小剂量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65例,以大剂量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液流动力学指标及VAS疼痛评分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在老年患者静脉麻醉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小剂量舒芬太尼的安全性更高,且有利于缩短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分析了肝硬化患者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期间的护理措施。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主要包括导管自身护理、穿刺点护理、腹水引流时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其他相关护理。文献中有关导管留置期间的精细化护理研究较少,肝硬化患者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细节护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肝硬化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哮喘患者持续输入喘定期间给予护理干预的经验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2例喘定持续静脉输入重症哮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分配原则,根据住院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两组均遵循医嘱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痊愈25例,改善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15例,改善12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9.52±5.87)分,优于对照组的(55.17±4.28)分(P<0.05)。结论重症哮喘患者持续静脉输入喘定治疗同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临床护理工作中建议建立全面综合护理方案,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喘定 重症哮喘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盲选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加强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65%,和对照组的44.19%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和对照组的74.42%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静脉留置针护理,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血疗法在断指再植术后发生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移植手术成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活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5.00%,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静脉危象采用放血疗法,可显著提升移植手术的成活率,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放血疗法 断指再植术 静脉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采血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门诊需静脉采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静脉采血后,观察组患者中淤青1例,静脉炎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患者中皮下渗血4例,静脉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降低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并且在采血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式预防交叉感染,可以防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意义,值得展开广泛的推广。

  • 标签: 门诊 静脉采血 护理措施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我院在2015年2月份到2018年2月份收治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观察组通过超声诊断。对比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化为p<0.05。结论应用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获得的临床价值更高,能全面表现出影像学,在整体上操作更简单,图像直观,适合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价值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3例骨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在进行西医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注射,中药内服加消炎散外敷联合治疗。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能有效降低治疗不良反应,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肿胀症状,且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消炎散外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采用喘定持续静脉输入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喘定持续静脉输入重症哮喘患者72例,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6例。观察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进行护理干预和干预组在联合综合护理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痊愈25例,改善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15例,改善12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9.52±5.87)分,优于对照组的(55.17±4.28)分(P<0.05)。结论重症哮喘患者持续静脉输入喘定治疗同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临床护理工作中建议建立全面综合护理方案,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喘定 重症哮喘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需要大量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观察组患者采用颈静脉留置。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能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外静脉留置 普外科手术 留置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88例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每组患者44例。对比护理后穿刺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就医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输液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