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减轻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5例患者。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记录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比较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24h、48h、72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1.1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科学、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以提高患者的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减轻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镇痛药应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医院住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选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抑郁、睡眠、术后镇痛认知能力、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需求、出院时间和术后镇痛药使用率。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 术后使用 镇痛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量表、疼痛管理自我效能问卷、护理人员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对227例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中位数得分为120分,疼痛管理自我效能中位数得分为84分,是否进行循证培训、疼痛知识能否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是否有过疼痛培训、工作年限是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创伤骨科护士术后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偏低,其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得分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为疼痛科专科护士、科室疼痛护理制度建立情况、疼痛管理培训情况、是否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有关。

  • 标签: 创伤骨科 疼痛 循证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4例行脊柱脊髓损伤术治疗的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接受骨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率、脊髓功能等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脊髓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突出,可加速病情转归,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科康复护理 脊柱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手术已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骨科手术的康复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在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引起了护理人员的格外关注和重视。通过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骨科手术的病人重新恢复健康,回归社会生活。本文则着重探讨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运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康复锻炼 骨科手术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实践,通过广泛的文献综述和详实的实际案例分析,全面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精细的护理方法。这些措施旨在降低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和生活质量。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和重要见解,有望在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术后并发症 预防 护理实践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即基础护理、疼痛管理和康复指导来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创新护理模式,该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个性化护理计划、多元化疼痛缓解策略、心理干预与家属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依从率等指标,评估两种护理模式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的康复依从率高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创新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康复护理中表现出显著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率。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康复护理 创新模式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缩短骨科手术术前、术后禁饮禁食时间对于手术和患者的利弊。方法:选择我科室在2022年1年中提供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住院号奇偶性分成对照组(奇数,n=40)和研究组(偶数,n=40),然后对照组提供常规禁食禁饮处理,研究组在术前2h给予轻饮料,结果:研究组术前1h出现饥饿、口渴、烦躁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误吸,且术后2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前1h手指末梢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术后1h手指末梢血糖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术前、术后禁饮禁食时间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可以减少不适感受的发生,缓解胰岛素抵抗问题,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术前 术后禁饮禁食时间 缩短 利弊
  • 简介:摘要:当人体的下肢因意外发生骨折现象时,在医学上的处理是相对难度不是很大,但在骨科创伤的下肢术后易出现下肢的局部性肿胀,下肢传来的疼痛及肿胀感会逐渐加强,患者会感到疼痛不适,难以忍受,出现烦躁、坐立不安的情况。如果此时下肢肿胀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的情况,骨折的患者就很有可能出现伤口溃烂及感染,而延长住院治疗的时间、还会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和骨髓的炎症,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到生命,不得不采用截肢的方式来保全性命。因此当在骨科创伤以及术后不久,患者出现了下肢肿胀的现象后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防止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的地步。本文主要就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下肢骨折 患肢肿胀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无菌手术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单双数方式将随机抽选的2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对手术感染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出现手术感染的例数更少,引发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如手术时间、部位、类型以及是否为连台手术等,这些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选择都将对手术感染有直接影响。结论:通过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的手术护理干预方法,可知两者都对手术感染率有直接影响,需重视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方面综合研究,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

  • 标签: 骨科 无菌手术 感染 手术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为骨科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骨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室护理以及给予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比2组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骨科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骨科患者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骨科手术 院内感染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为骨科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骨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室护理以及给予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比2组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骨科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骨科患者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骨科手术 院内感染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42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手术室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和不规范操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和不规范操作发生率分别为1.41%、4.22%,显著低于对照组9.86%、15.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还能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相关操作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骨科手术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在接受手术室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从2020年~202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0名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中。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人。一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另一组患者则采取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在接受护理管理后,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具体影响。结果:经过对比和分析,能够明显看到接受手术室护理管理组患者出现感染的发生率更低,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率也更低,且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中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骨科手术 手术室护理 医院感染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通过focus-pdca对手术部位标记执行率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接诊的骨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据患者入院时间分组,先入院患者采取手术标记方法(对照组),后入院的患者采取focus-pdca手术部位标记方法(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标记执行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部位标记执行率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focus-pdca 骨科手术 标记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俯卧位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压疮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全麻俯卧位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室护理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压疮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6h的Ⅰ、Ⅱ期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30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全麻俯卧位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俯卧位骨科手术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俯卧位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压疮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全麻俯卧位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室护理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压疮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6h的Ⅰ、Ⅱ期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30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全麻俯卧位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俯卧位骨科手术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本院骨科患者80例进行分组,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床上活动、床下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科患者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康复训练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理念,其在国内外广受学者青睐,目前已广泛用于麻醉科、普外科、妇产科、骨科等科室。康复训练用于骨科疾病患者中重视对患者关节、肌肉、肢体等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可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且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护理,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现象,可避免畸形发生,对骨科疾病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康复医学理念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其在骨科疾病中的护理效果也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但有学者认为[1],关于康复训练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趋势以及其用于骨科存在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本文从康复训练护理的理念出发,分析说明了具体的护理内容,现将康复训练护理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骨科 概念 康复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