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研究组将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尿组(NA组,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I组,25例)及大量尿白蛋白尿组(MA组,25例)。另外选取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尿VDBP和临床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组、MI组及MA组尿VDBP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DBP与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C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尿素氮(BUN)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SBP、FBG、UACR和BUN其为DN患者尿VDBP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DBP/Cr检测阈值为476.9ng/mg时,VDBP/Cr曲线下面积为0.967,DN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2.0%。结论尿VDBP随尿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VDBP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其Duke评分对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绝经期女性患者102例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对照,比较TET结合Duke评分对绝经期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等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单独应用TET或Duke评分比较,TET联合Duke评分两项均阳、均阴性的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27.12%比30.50%比44.44%)、阳性预测值(47.56%比46.75%比54.55%)、阴性预测值(80%比72%比90.91%)、准确性(53.92%比52.94%比64.94%)均明显提高(P均〈0.05);但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均〉0.05)。单独应用TET或Duke评分诊断冠心病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绝经期女性运动平板试验假阳性率较高,结合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有助于提高试验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

  • 标签: 运动试验 冠心病 绝经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与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vascularindex,CAVI)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因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7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8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列入冠状动脉病变组(D组):根据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A组,31例),中重度病变亚组(B组,57例);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2例),双支病变亚组(26例),三支病变亚组(40例)。对照组为39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入选患者接受ABI及CAVI检测,比较分析各组间ABI及CAVI。结果对照组、A组、B组3组比较,ABI依次降低,且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I在对照组、A组、B组3组数值依次增高,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与对照组比较CAVI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4组ABI值依次降低,对照组与各病变组AB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病变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中随病变范围增大,CAVI数值并未依次增高,且各病变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I值能很好地反映病变狭窄程度,ABI数值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但无法反映病变范围;CAVI既不能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也无法反映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踝臂指数 心踝血管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评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8月到2013年9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诊治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20~80岁。同期选择本院检查的非慢性闭塞病变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出闭塞疾病82例,未检出8例;而对照组中心肌灌注显像正常87例,显示闭塞病变3例(心肌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闭塞疾病的敏感性为91.1%,而特异性为96.7%,阳性预测值96.5%,阴性预测值为91.6%。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冠脉造影 慢性闭塞病变 左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6小时内及24小时TpP、hs-CRP、CKMB及cTnI.结果AMI胸痛发作6小时内TpP的敏感性最高,发病6小时后hs-CRP、CKMB及cTnI显著升高,cTnI阳性持续时间长,而hs-CRP在AMI时可出现明显升高.结论TpP对于AM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cTnI与hs-CRP、CKMB一起相互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意义.

  • 标签: 血栓前体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高敏C反应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Ⅰ 心肌梗死
  • 简介:窦性心律合并房性并行心律及频发室早的动态心电图相对复杂,要想准确快速地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借助于心电散点图。时间散点图能显示心律失常发生的时刻及持续时间;Lorenz散点图可反映主导心律与辅加心律各自的电生理特征;差值散点图则能清楚地揭示出Lorenz散点图上重叠难辨的节律信息。这三种散点图相互补充、互为印证,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了窦性心律合并房性并行心律及频发室早的竞争与干扰过程。掌握心电散点图这种简洁而高效的分析工具和语言,不仅有助于准确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也为深入了解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意义打开了一扇窗口。

  • 标签: 时间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 差值散点图 窦性心律 房性并行心律 频发室早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面(computedtomography,CT)在永存动脉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永存动脉干患者,年龄7d-8岁,中位年龄3.4岁。采用双源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并在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处理。其中有4例进行心导管检查。结果双源CT对7例永存动脉干均作出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共发现合并畸形28处。超声心动图共显示24处。结论双源CT可以对永存动脉干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及分型,并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干
  • 简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rotidatheroscleroticdisease,CAD)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重要原因,占到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是老年全身CAD的重要组成部分[1].研究表明,CAD患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以及死亡的风险均增加.通常男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比女性患者要快,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但通常年龄>60岁的老年人会经常出现症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受累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及坏死,其后果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掌握其发病特点与防治原则对于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201T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运动负荷心电图(ES-ECG)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为标准(将冠脉管腔狭窄≥50%定为病变血管),96例做过CAG的患者被分为CAD组(n=55)和非CAD组(n=41)。所有患者均行运动负荷MPI和ES-ECG检查。对比分析运动负荷MPI和ES-ECG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结果:运动负荷MPI和ES-ECG诊断CAD的敏感性分别为0.98、0.82;特异性分别为0.85、0.39;准确性分别为0.92、0.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0、0.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7、0.62。结论:运动负荷MP1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而ES-ECG是一种较好的筛查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差异,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AS的临床价值以及颈动脉造影的最佳适应证.方法选择有≥2项AS危险因素的患者126例,依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68例和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58例,行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硬化组纤维蛋白元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DSA检测出68例190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53.97%;超声检测出76例173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60.3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0.6)%vs(46.5±0.7)%,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超声诊断颈A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2%、67.24%、78.89%和78.00%.结论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DSA,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对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水平检测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晨尿、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酸(Cr),肾联检阳性为尿MA,血、尿β2-MG中任何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结果:单项指标阳性率:β2-MG71.57%,尿β2-MG68.42%,尿MA53.68%,多项指标联检阳性率85.26%均高于尿常规(14.73%)和BUN、Cr阳性率(29.47%),差异非常显著(P<0.001).EH2、3级极高危患者血、尿微量蛋白肾联检总阳性率100%.结论:血、尿微量蛋白在老年性高血压病肾功能受损时较肾功能指标BUN、Cr改变出现早,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肾损害 尿微量蛋白 老年人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过程中观察房性期前收缩(PAS)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f)的关系。方法对56例经DCG检测,观察PAS与Pf的关系。结果56例Pf者均伴有频发PAS(24hPAS〉100个),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2例。其中45例Pf由PAS诱发,占80%。9例由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诱发,占15%。2例由短阵心房扑动诱发。占0.4%。结论频发PAS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很高,早期发现频发PAS需及时治疗,以减少心房颤动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通用的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方法将220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电图,与220例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目前通用的判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P<0.05,但QRS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却是判断左心室肥厚的较好指标.)结论QRS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应是判断左心室肥厚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QRS积分 左室肥厚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的246例门诊及住院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15例,窦房阻滞4例,窦性静止6例,慢一快综合征22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房室传导阻滞者9例。结论DCG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最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诊断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对窦性早搏二联律、3∶2文氏型窦房阻滞及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导致的长短二联律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在漳州市医院心电图室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6例确诊为窦性心律失常二联律的患者,采用Lorenz散点图与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及计算机作图。结果对窦性早搏二联律、3∶2文氏型窦房阻滞及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所致长短二联律的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依靠常规心电图,而应结合Lorenz散点图、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才能对这三者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结论利用心电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对窦性心律失常二联律现象进行鉴别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并降低漏诊率。

  • 标签: 心电图学 心电散点图 窦性早搏 文氏型窦房阻滞 窦性心律失常 二联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nesfatin-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62例(T2DM合并CHD组),单纯T2DM患者60例(单纯T2DM组),单纯CHD患者59例(单纯CHD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sfatin-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bA1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体质指数(BMI),并作相关分析。结果T2DM合并CHD组血清nesfatin-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单纯CH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CHD组nesfatin-1水平均与TG和HOMA-IR呈正相关(r=0.58、0.43,均P<0.05);T2DM与nesfatin-1和HOMA-IR密切相关(B=2.84、2.37,均P<0.05);T2DM合并CHD与nesfatin-1和TG密切相关(B=3.16、2.69,均P<0.05)。结论血清nesfatin-1与T2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 标签: NESFATIN-1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1989年11月~2000年11月对900名高危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妇年龄22~39岁(27.9岁±3.9岁),孕期20~42周(33.4周±4.8周)。首先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探察,横切胎儿胸部取标准四腔切面作为基础切面,旋转探头方向获取五腔心、大动脉短轴、左室长轴、主动脉弓长轴、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清晰的切面图像上叠加彩色多普勒信号,观察心内有无异常血流;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主、肺动脉瓣及二、三尖瓣血流频谱或异常湍流频谱。结果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3.78%(34/900),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92%、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96%。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为妇产科及儿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应作为高危孕妇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胎儿 先天性心脏缺损 超声心动图 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