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管身固定在侧脑室外引流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和皮外近段413//1管身缝合固定到头皮上的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1例成功拔除脑部外引流管,5例改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合并颅内感染1例,经更换部位重新放置外引流管后好转。57例中放管5~7d7例,8~14d32例,〉14d18例,平均放管时间为(14.3±10.5)d。结论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4cm管身妥善固定到头皮上,可避免头部或引流管活动对管身周围组织包裹的破坏,降低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延长放管时间。

  • 标签: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颅内感染 皮下潜行 皮外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行MDU监测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并评价术MDU的监测作用。结果术MDU监测提示:载瘤动脉闭塞3例,载瘤动脉狭窄6例,调整动脉瘤夹或局部应用罂粟碱湿敷后,MDU监测均恢复正常;其他病人MDU监测均正常。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随访3-26个月,术MDU监测正常,但术后出现栓子脱落至脑梗死1例;其他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术MDU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术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既定项目的教学法,在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项目的设计、布置、汇报和评价来达到知识点传授的目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的教学效果。

  • 标签: 项目教学 解剖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性17例,非侵袭性13例)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OPN、MMP-9及MVD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及MVD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及MVD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及MVD有关。

  • 标签: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垂体腺瘤 侵袭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形状将其分为规则组77例,不规则组25例,比较两组病人发生术动脉瘤破裂的差异。结果本组发生术动脉瘤破裂5例(3.81%),其中动脉瘤形状规则组发生1例,不规则组发生4例,两组术动脉瘤破裂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存在一定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而动脉瘤的形状与术动脉瘤破裂事件密切相关,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更易发生术破裂。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治疗脑卒中后重度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69例脑卒中后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针对脑卒中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多虑平,疗程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结果观察组抗抑郁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为88.57%,对照组为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均增加,且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治疗重度抑郁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多虑平抗治疗,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多虑平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损伤后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外伤组、高压氧治疗组,各组再分为伤后1d、3d、7d、14d和21d五亚组(n=6);按改良的Feeney法制作重型脑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所有大鼠受伤脑组织巢蛋白的表达。结果外伤后大鼠伤侧脑皮层巢蛋白表达水平随伤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在伤后14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受伤脑组织巢蛋白的表达水平高压氧治疗各亚组均明显高于外伤各相应亚组(P〈0.01),而外伤各亚组又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上调脑组织巢蛋白表达可能与其对受伤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有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压氧治疗 巢蛋白 神经保护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达36.8%-68.3%。近年来随着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在损伤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NSE和EPO-R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 简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到2020年创伤性脑损伤将成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1,2]。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遭受创伤性脑损伤,其中主要集中在15-24岁的年轻人和75岁以上的老年人。TBI后神经细胞受损、缺失或死亡,常使神经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偏瘫、失语、智力障碍或昏迷,甚至死亡。

  • 标签: NSCS 组织工程 TBI 再生与修复
  • 简介:髓外硬膜下结核瘤被认为是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1],并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我们近日手术治疗一例髓外硬膜下结核瘤的病人,特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21岁,因右下肢麻木无力3月,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髓外硬膜下 抗结核治疗 结核瘤 并发症 椎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