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后并发症,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分析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临床常用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提出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为切实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提供参考。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城市社区患者康复如识知晓和接受康复治疗状况,为制订适宜的康复知识教育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和成都5个城市社区,以问卷调查形式对964例患者康复知识知晓、接受康复治疗情况以及康复需求的现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964例患者,325例(35.7%)社区患者表示接受过康复知识教育,仅有100例(10.4%)表示对康复治疗比较了解和很了解。714例(74.1%)患病后进行了住院治疗,294例(30.4%)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其中198例(20.5%)只接受过针灸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178例(18.5%)接受过运动疗法治疗。出院后,仅有250例患者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不接受康复治疗的原因,“从来就不知道康复治疗”是最主要的原因,占65.2%。74.j%的患者表示如果社区医院能够提供康复治疗服务,愿意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现实却只有8,3%的患者出院后在社区接受继续康复治疗。结论我国城市社区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的状况总体较差。在社区人群建立康复宣传措施以及康复治疗计划非常必要。

  • 标签: 卒中 康复 社区 需求
  • 简介:2012年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和研究所中进展评估组对研究的进展、挑战和机会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美国优先研究战略。本文对这些战略进行简要介绍,希望有助于从事相关研究者了解目前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卒中 优先研究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年龄、类型和后失语症分类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入排标准的421例急性患者,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汉语失语检查法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及失语指数(AphasiaQuotient,AQ)评分,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青、、老年三组,按类型分为脑梗死及脑出血,结合不同性别观察失语症类型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以及类型间失语症类型分布有无差异。结果入选患者均为右利手,男性占69.60%,女性占30.40%。失语症类型如下:运动性失语116例(男85例,女31例),感觉性失语35例(男20例,女15例),传导性失语15例(男10例,女5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63例(男50例,女13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1例(男8例,女3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27例(男13例,女14例),命名性失语73例(男47例,女26例),完全性失语81例(男60例,女21例),经统计学分析,男性后失语症发生率(69.60%)明显高于女性(30.40%)(χ2=11.57,P=0.003),尤以青中年(≤65岁)为主(73.38%),老年期(〉65岁)女性发生率逐渐升高(42.97%),与男性差异逐渐缩小(26.28%);性别对失语症类型无明显影响(χ2=13.84,P=0.054),男女患者均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分别为29.01%、24.22%);各年龄组患者失语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4.94,P=0.382)。脑梗死所致失语症患者较脑出血所致者更为多见(分别为306例和115例),但在失语症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χ2=13.23,P=0.067),除女性脑出血患者外,均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分别为29.82%,29.55%,26.67%)。结论年龄、性别及类型对后失语症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影响,男性后失语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患病平均年�

  • 标签: 卒中 失语症类型 性别 年龄 卒中类型
  • 简介: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sleepdisorders,PSSD)是一种常见但较少引起重视的后并发症,其发生与疾病本身包括中部位、神经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相关。PSSD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要结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及量表评估作出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多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本文就PSS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PSSD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位列全球人口全因死亡率的第4位,尤其在低、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地升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中发病率具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由数十种炎性因子介导的炎症免疫反应,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以炎性因子为靶向的治疗策略研究前景广阔、进展迅速。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炎性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靶向治疗
  • 简介:大脑老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不仅是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而且也是70岁以上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大脑老化与中发病息息相关。已经证实,老年患者其缺血性脑组织损伤更加严重、脑梗死面积更大、缺血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也更加显著。尽管研究已证实老龄大脑的神经再生减少,但可以诱导神经再生并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就为神经再生治疗开辟了良好的途径。本文重点就大脑老化及老化后神经再生、缺血性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神经再生 老化 神经干细胞
  • 简介:目前正在进行的神经保护策略研究主要有白蛋白、镁和低温治疗等;一些有前景的神经保护剂如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Rd,GSRd)、突触后膜密95蛋白阻断剂NA-1(a20-aminoacidpeptide,Tat-NR2B9c)等的研究还在探索。神经保护研究的30年经历了由高潮到低谷再到新高潮的发展阶段,而未来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要取得更好的发展需注重:动物实验的严格设计,研究对象应从龋齿动物向灵长类动物转化,评价方法由行为评估向影像学评估转变;而整体研究范式应扩展到血管神经网络。

  • 标签: 卒中 神经保护策略 人参皂苷RD
  • 简介: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神经功能恢复,甚至会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常规影像学在PSD的相关解剖学部位与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解剖环路假说的确立和巩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对PSD进行早期的预测,功能磁共振在PSD的早期识别上具有优势,为PSD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 标签: 抑郁 卒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时下的招聘方式从招聘网站到电视节目各种的花样翻新,既反映了就业难,更体现出求贤难。医药卫生事业亦是如此,同时医药卫生事业又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分科细、专业性强。为此,我刊特开辟招聘信电专栏,为双向信息的交换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专业方向侧重于相关学科领域的招聘信息的刊登。

  • 标签: 招聘 免费 卒中 医药卫生事业 栏目 杂志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可能与后抑郁(PS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外周血小板功能障碍、海马神经元再生及重塑障碍两方面阐述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在PSD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卒中 抑郁 谷氨酸
  • 简介:时下的招聘方式从招聘网站到电视节目各种的花样翻新,既反映了就业难,更体现出求贤难。医药卫生事业亦是如此,同时医药卫生事业又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分科细、专业性强。为此,我刊特开辟招聘信息专栏,为双向信息的交换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专业方向侧重于相关学科领域的招聘信息的刊登。《中国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面向全国各医药企事业单位、各医学院校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高级学术性核心月刊。同时我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证书编号6259-2012)、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标签: 招聘 中国 卒中 免费 杂志 医药卫生事业
  • 简介:《中国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高级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标签: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博士论文 杂志 卒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天坛医院
  • 简介:目的通过对后睡眠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后睡眠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1篇有关后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优势比(odds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的计算。结果有5个因素与后睡眠障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习惯性打鼾(0R14.77,95%CI5.52-39.53)、高血压(OR1.3,95%CI1.03~1.66)、糖尿病(OR1.41,95%CI1.08~1.84)、饮酒(OR1.59,95%引1.19-2.12)、皮质型(OR1.31,95%CI1.06~1.63),合并结果稳定性较好。尚不能确定性别(OR1.12,95%CI0.96~1.31)、高血脂(OR0.96,95%CI0.7-1.133)、吸烟(OR1.27,95%CI0.73-2.20)、史(OR1.05,95%CI0.74-1.49)与后睡眠障碍有关。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性打鼾及皮质型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中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再通闭塞血管和建立侧支循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的有效方法。在血管再通治疗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并发症,有效地降低并发症是神经外科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治疗时间和治疗对象是影响血管再通治疗并发症高低的两项重要因素。只有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和严格选择病例,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血管再通治疗的并发症。与单纯时间窗相比,按组织时间窗进行血管再通治疗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成功率。另外,应评估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狭窄段血管解剖特点、脑灌注和侧支循环改变,是病例选择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溶栓 血管再通术 出血性转化 并发症 脑灌注 侧支循环
  • 简介: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并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陛心脏病发病和死亡。2006年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theStrokePreventiollbyAggressiveReductioninCholesterolLeveN,SPARCL)研究的发表,使他汀类药物成为缺血性中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之一。他汀类药物除了降低胆固醇作用外,还有多种降脂外的生物学效应,如参与抗栓、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等作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恢复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对比急、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对比急性期患者TENS联合治疗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11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和恢复期TENS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恢复期联合治疗组);其中急性期治疗组随机分为急性期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急性期功能训练组)两个亚组。三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除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外其他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ENS治疗,疗程两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采用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分别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以及急性期两亚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有效35例,有效率87.5%;急性期功能训练组有效32例,有效率82%;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有效24例,有效率61.5%。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功能训练组均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治疗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均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急性期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的疗效。但是急性期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相当。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吞咽训练
  • 简介:目的观察首发急性缺血性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E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25例首发住院缺血性患者发病7d内血清hs—C&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中国缺血性中亚型(ChineseIschemicStroke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不同病因,心源性组hs—CRP水平最高[(8.09±4.47)mg/L],其次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5.89±4.02)mg/L]、其他病因组[(5.21±4.64)mg/L]、穿支动脉疾病组[(5.67±3.47)mg/L]、病因不明确组[(2.85±4.40)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905,P=0.015);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发病机制不同,hs-CRP水平亦不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组[(7.88±3.35)mg/L]、混合机制组[(5.88±5.50)mg/L]、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5.15±4.56)mg/L]、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4.47+3.88)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821,P=0.013)。结论首发急性缺血性患者不同CISS亚型hs—CR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或狭窄的缺血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P.)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ORP)的变化。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选符合研究标准的262例缺血性患者,其中98例MCAO(闭塞组)、25例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狭窄率70%-99%(重度狭窄组)、60例MCA狭窄率50%-69%(中度狭窄组)和81例MCA狭窄率〈50%(轻度狭窄组)。比较四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入院24h血WBC、ESB和hs-CRP等指标。结果闭塞组、重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分别为0.008、0.044和0.018),其他危险因素在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闭塞刎BC、ESP.和hs-CP.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盼别为0.005、0.002和0.001);重度狭窄组EsR亦高于轻度狭窄组(P=0.026)。结论MCA闭塞和重度狭窄的缺血性患者血WBC、EsR和hs-CRP水平高于MCA轻度狭窄患者。

  • 标签: 大脑中动脉闭塞 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 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