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漢儒鄭玄引五精帝釋三禮,勾勒出了郊丘分立、南郊祭感生帝、明堂祭五精帝的祭天圖景。魏明帝在樹立郊祀明堂禮時踐行了鄭玄經學,雖然魏禮不久即被西晉革除,但鄭學影響並未減弱。劉宋建明堂、蕭齊建雩祀,皆因五精帝之義而作。五精帝至蕭梁最終獲得"天帝"名分,取代上古五帝成爲從祀昊天之"五帝"。此外,通過從思想與歷史兩個角度考察魏晉之際的郊祀改革,可以推斷:晉初禮臣之"五帝即天"説並非王肅之義,司馬懿在曹魏後期已嘗試用王肅之義改革魏明帝郊丘分立之禮。

  • 标签: 五精帝 魏晉 南朝 郊祀 明堂
  • 简介:此器铭文传1948年河南洛阳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王令保及殷东或(国)五侯:此王实为周公,而托成王,详见下文。保即大保,召公爽的官名。《书序》:“召公为保”。及,《说文·又部》:“及,逮也,从又从人”,即逮捕也。殷东或(国)五侯即原殷东部五侯国。或即国之本字。五侯,唐兰先生认为是指:“卫、宋、齐、鲁、丰五国的诸侯。

  • 标签: 召公 成王 新证 出土 法度 周公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连南瑶族自治县的财政情况的调查与检视,阐述了民族地区财政来源与结构的特殊性,说明了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财政手段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和特殊作用;同时,从政府博弈的角度分析了项目产生的原因与效用,为研究民族地区财政问题的路径做了新的探索。

  • 标签: 民族地区 项目制 转移支付 财政体系
  • 简介:元和三年举,牛僧孺因反对削藩被选为对策第一,是“放弃河北”的集体意识与反对削藩势力对主战派的抗争;因此引起主战的宪宗以及李吉甫、吐突承璀等人不满。《旧唐书》此案相关记载中,宪宗态度比较暧昧;《通监》则对宪宗形象进行维护,将一切都转嫁到李吉甫身上;《旧唐书》、《通监》遗漏、改写了一些重要细节;《新唐书》则明确书写了宪宗的不满,代表了修史者的看法,是较为合理的。《唐会要》、《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的记载,较为真实地还原了事件的经过。

  • 标签: 元和三年制举案 宪宗 反对削藩 事件过程
  • 简介: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连,西依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靠太子山与甘南州为邻,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30℃。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属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的丘陵沟壑区,是农区与牧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合部”。临夏自秦汉以来,建县设郡,古称袍罕,

  • 标签: 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调查 对策建议 成因分析 临夏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简介:“县(繇)”的本义是把人头悬挂在树上,引申为一切物体的悬挂。春秋时期晋楚齐等诸侯国出现的“县”,其实是一些诸侯大国处理一些新征服土地的方式,不再把它们分封给子弟或功臣作为领地采邑,而是直接掌控在公室之下,并派大夫直接管理,所用的名词就是“县”,意思正是直接“悬挂”在君主之下的行政区划组织,其性质是直辖性的都邑。这与“县”的本义是密切相关的。西周金文免蓝、元年师蔹簋中的“郑遂”、“丰逯”之“逯”应是“县”的通假字,也是指周王室几个屈指可数的未分封出去的并由周王室直接掌控的直辖性质的都邑,由周王朝直接派人管理的直辖城邑。从性质上说,这种“暹(县)”和春秋以及战国以后的“县”基本是相同的。西周春秋时的“县(繇)”及其假借字“运”“寰”相当于明清时的“直隶”和今之“直辖”。

  • 标签: 西周 金文 行政区划组织
  • 简介:2007年7月4日,由民建中央倡议发起的,旨在引导和组织企业家开展扶贫和社会公益事业,联系和带动海内外爱心人士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在北京成立。伴随着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一同启动实施的还有思源·春雨计划等10个由民建地方组织和会员企业家倡导发起的计划项目。大会为10个计划项目发起了现场募捐活动,共募集捐款4156万元。

  • 标签: 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论坛 中国 安徽省 扶贫基金会 成果
  • 简介:本文從《開元禮》制作方式以"折衷"《貞觀》《顯慶》二禮出發,具體討論與之關係最爲密切也最典型的五方帝問題。通過在不同郊天禮儀式中尊罍設置的數量、方式,證明五方帝在實際祭祀中存在着不同等差。由此追蹤其來源和形成因素,認爲其中既有五方帝在古禮和經學中原始地位的考量,又有唐初以來禮不斷變革的影響,體現出禮變化與傳統和現實雙方面的關係,也體現出《開元禮》對於儒家天神觀念的修復和堅持。本文還通過《五經正義》對南北禮學不同派别的兼收並蓄,證明所有禮的折衷是以經學爲先導,經學與禮的結合是中國古代統治思想形成的基本路徑,也是中國社會終極追求落實於當代制度改革的一貫思維。因此無論從經學、禮而言折衷都是追求破舊立新的統一,這應當是理解中古禮和思想史的一個關鍵。

  • 标签: 五方帝 《開元禮》 折衷 《五經正義》
  • 简介:万历前期编纂的《万历会计录》,汇集了户部掌握的各种财政数据,有助于了解当时国家的财政规模和收支结构。不过,书中所载各种数字的性质比较复杂,要想准确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些数字,必须首先弄清其产生背景及其内含意义。大致说来,当时编纂此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新确定与户部相关的财政经,因而该书所载数字本折混杂、年份不一,而且与实际收支有一定差异。与地方财税数据相比较,《万历会计录》中记为本色的项目,实际上绝大多数都已折征银两,而且地方实际征收的数额,比户部定额高出不少。

  • 标签: 晚明 《万历会计录》 财政经制 实际收支 地方经制
  • 简介:市场开发的成功是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践行博物馆社会功能使命的关键。会员由于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所具有的突出效用而备受欧美博物馆界的青睐,成为市场开发的重要方式,会员是实现会员与博物馆双赢的重要举措。被国际博物馆界公认的市场开发成功典型的美国老史德桥村历史博物馆在会员市场开发上的经验做法对处于市场开发探索阶段的我国博物馆业界具有很高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标签: 博物馆 市场开发 会员制 美国老史德桥村博物馆
  • 简介: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双导”应用为切入点,探讨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育人机制协同创新。

  • 标签: 少数民族大学生 协同创新 双导制
  • 简介:清代图甲的调整,从名称与性质上可以区分为“均图”和“增图”两种。现存都图文书《黟县花户晰户总簿录》与其他资料,展现了清代前期黟县“增图”的时空进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小姓、地方大族与官府之间的博弈。同时,黟县大量存在的寄庄户、佃户和邻县移民等人群,使得该县在户籍管理上区分为花户和晰户两种,部分晰户构成了嘉庆“增图”的基础。通过对于黟县的个案分析,既体现了清代图甲调整在各地具体实施的复杂情况,也表明了将“图”作为基层地籍与户籍管理节点的趋势和局限。

  • 标签: 黟县 图甲 增图 花户 晰户清代
  • 简介:在郑和航海史料中,碑刻是重要的一部分。而在现存的碑刻中,南京《御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简称《南京天妃宫碑》)又占有突出的地位。最近,《南京天妃宫碑》的所在地下关区有关部门,将《御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帖》编辑出版,是十分有意义的。

  • 标签: 弘仁 碑帖 书法艺术 碑刻 专著 史料
  • 简介:福建改革从农村起步,在农村领域突破。1981年初项南同志强力推进落实联产承包责任,是八闽改革的第一响春雷。项南同志是1981年1月14日来闽的。中共中央宣布他任省委常务书记。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同志当时住在医院。在省党代表会上,项南同志作了题为《谈解放思想》报告。第三天,即1月23日,离开福州,去南部调查。同行的有省委常委、农委主任温秀山。我作为《福建日报》记者随行。

  • 标签: 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志 项南 改革 《福建日报》 农业
  • 简介:<正>我们讨论到民族教育时,应首先界定一下其确切含义。广义的民族教育可以这样认为:凡为兄弟民族或民族地区培养社会各方所需人才,皆可属之。这包括本民族的和异民族的,使用民族语言和不使用民族语言,土生土长的人才和引进人才,还包括民族历史上传统的宗教寺院经堂教育所培养的宗教界知识分子等。就严格意义说,民族教育如同民族的概念一样,具有特定的内容,即除了学习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外,还应具有民族特

  • 标签: 青海民族教育 历史反思 书院 讲求实效 社学 小学
  • 简介:'现代小农'概念源于《资本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所看到的英国和法国的情况,作出了农业完全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亦即由资本家经营的假设,并得出自耕小农衰亡的结论。十九世纪末农业发展的新材料,说明资本主义大农业受到重重限制,资本主义向农村的发展,大量地不是以雇佣劳动制度渗透进入农业,而是以迅速发展的抵押信用掌握农业。考茨基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考察和对农村变化的实证性研究,肯定了在私有权条件下土地集中与碎分并存的趋势,对现代小农得以延续的原因做了可贵的探索,同时也给后来的关心农业发展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 标签: 小农制 十九世纪 农业发展 私有权 实证性研究 经营规模
  • 简介: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根据清朝官方资料,从康熙、雍正两帝对比的视角,深入讨论了雍正时期改革整顿生息银两制度的原因、内容及其在全国八旗和绿营系统推广的基本政策与具体实施过程。

  • 标签: 清代 生息银两制度 雍正 财政制度 绿营 八旗
  • 简介:党的基层民主实践具有特定的规律性。本文选取最早试行党代会常任乡镇——上海吕巷试点,进行分析演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民主政治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构成试点的宏观社会基础,为基层党代会常任实践提供时空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基层党建状况、上级组织倡导,形成直接动因,奠定基层党代会常任实践的现实条件;群众基础、策略基础和政策基础,保障了基层党代会常任的可操作性,构成行为条件;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主体信念内化,考量党代会常任实践的普适性,构筑深化条件。本文客观地指出了吕巷试点的困惑,对党代会常任实践"一波三折"理论与政策根源做出分析,并展望基层民主的发展。

  • 标签: 党代会常任制 民主政治 乡镇
  • 简介:'一国两'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的理论探索史。20年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因此,对'一国两'基本方针的认识与评价,必须从国情与时代的发展中来探寻演进的逻辑。它的成功体现了我党在处理国家内部问题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适应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用实践丰富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当代论域。

  • 标签: 一国两制 中国道路 和平统一 哲学意涵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