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这一门学科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特征,而开展临床实践教学也是为了传授给医学生临床技能与临床知识,将医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真正胜任岗位的未来医学人才。而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则伴随着风险大、资源少、学生可操作性范围小等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化解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优化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成效的一项重要途径。本文从内科、外科、儿科、急救等多个临床学科,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应用展开论述。

  • 标签: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医学生 临床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推理教学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从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中选取,其数量为80名,并随机划分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予以高仿真模拟教学辅助临床推理课程,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方法教授临床推理课程,两组例数均为40名,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推理能力评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在教学前,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检测数据相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教学后,两组对象上述检测数据均有改善,实验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明显要比对照组更好,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护理教学中,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对临床情况予以精准化模拟,实现良好学习环境的顺利构建,从而增强护理实习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临床推理能力。

  • 标签: 模拟教学;护理实习生;护理病案;临床推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教学在儿科护理实习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1日~2022年08月31日在科室实习的186名护士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与临床实操相结合教学。结果 比较2组护理实习生出科仿真模拟实操考核成绩,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在操作熟练、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问题解决、促进临床思维构建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实习生临床实操能力与效果,提高了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穿刺 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教学 护理实习生
  • 简介:摘要通过对"流式细胞术应用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的内容和设计思路进行描述,结合其在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阐述"流式细胞术应用虚拟仿真实验"与线下实验内容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并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对不同年级口腔学生手部灵巧度进行训练并对结果进行定量评估,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汕头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2015至2018级共118名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后,每位学生给予5个不同的手部灵巧度练习模块进行练习,每个模块有3个难度进阶,每个模块要求30 min内完成。系统自动记录每个学生的操作成绩,包括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磨除偏移量及误磨量,均以体积百分比为单位;同时评估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操作过程中口腔用手机位移和口镜位移(以米为单位)。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磨除偏移量及误磨量,系统评估结果显示:已经经过专业课学习和仿真头模等临床前培训的学生(四年级学生)和未进入专业课学习、未经过培训的学生(一到三年级学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规定磨除量的完成情况,5个练习模块均能体现年级间差异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中圈形模块、隧道模块、甜甜圈模块和十字交叉模块具有对不同层次口腔医学学生手部灵巧度能力评估的敏感性,立体边缘模块对手部灵巧度能力评估的敏感性则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评估。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对手部灵巧度训练结果(如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偏移情况等)可进行定量评估,对口腔临床前教育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医学教育 Simode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 手部灵巧度训练
  • 作者: 王思维 叶嘉慧 刘云松 孙玉春 叶红强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口腔美学修复中,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是患者术前关注的重点,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随着口内扫描、面部扫描、数字化设计、数控切削和三维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和联合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于口腔美学修复前的虚拟仿真设计,模拟修复后的美学修复效果,并用于医患、医技沟通,最后将患者满意的设计效果转移至最终修复体上,以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的满意度。本文对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不足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美学,牙科 成像,三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修复体 义齿修复术 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
  • 简介:摘要针对上肢抬举作业人群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高发的问题,设计一种穿戴式辅助装置。该辅助器具通过扭转弹簧机构,对作业人员上肢进行托举,降低手臂肌肉的紧张程度,通过可调节高度的背部支架,适应不同身高的穿戴者。应用SoildWorks软件构建辅助装置3D模型,以Jack为主要仿真工具,调整辅助装置与数字模拟人之间的相对位置及约束,对上肢抬举作业虚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穿戴辅助装置前后数字模拟人的《快速上肢评估量表》(RULA)评分、Krist舒适度评分、双手可达域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穿戴式辅助装置对于降低上肢抬举作业人群WMSDs风险的效果。

  • 标签: 肌肉骨骼痛 人机工程 穿戴式辅助装置 肌肉骨骼损伤评价
  • 简介:本文首先报告了作者自行研制的单相块材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2D和3D晶粒组织演变过程MonteCarlo仿真算法和软件;继而扼要讨论了相关的理论发现及其在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建模与设计中的应用.与多种真实材料实验数据比较研究表明,本文研究成果比文献中已有理论模型和仿真方法更适合于研究和预报复相材料中第二相粒子对基体晶粒组织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 标签: 三维晶粒长大 显微组织稳定性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仿真设计
  • 简介:随着微创化、智能化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脊柱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小、危险性高,给脊柱外科传统或微创手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学习周期较长,增加了脊柱外科医师的教学培养难度。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用户计算机接口 教育 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结构化引导性反馈在高仿真情景模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9年6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6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试验组,共70人;选择2015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共62人。对照组仅采用引导性反馈方法,试验组实施结构化引导性反馈方法。采用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考核成绩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生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情景模拟成绩及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引导性反馈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改善教学效果,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 标签: 教育,护理 情景模拟 引导性反馈 结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喉镜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9月在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治疗的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喉镜检查,将其作为对照组,将病理结果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确诊率、各征象诊出率。结果两组间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胸骨后甲状腺肿、恶性甲状腺肿瘤等诊断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可显示病灶与甲状腺组织、周围血管、器官等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立体观察喉腔内的解剖结构,其中,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压迫气道导致气管移位16例、狭窄11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声门下段并累及声带2例,腺瘤伴有内部囊变、钙化14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喉镜协助明确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显著,能够重建病灶及其邻近结构,准确判断病变部位及性质,还能显示病变对气管的压迫情况,有效提升了确诊率,为临床的手术等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喉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仿真生物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初发脑卒中或以前发病无明显后遗症患者,年龄45--8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对照组只行康复训练,治疗期间不接受任何电刺激;治疗组康复训练联合仿真生物电刺激。发病后2周内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月行康复评定,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差异。结果仿真生物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单一康复治疗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疗效更好,更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仿真生物电刺激 急性脑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对实习生进行静脉注射实训教学时采用仿真人模拟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选取2021.07-2022.02共8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随机分配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40名应用常规教学方法,乙组40名应用常规加仿真人模拟法,对比两组实习效果以及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乙组实习效果、实习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优于甲组,(P

  • 标签: 虚实结合法 实习生 静脉注射实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仿真新生儿模型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于2022年1月在本院儿科实施仿真新生儿模型护理教学法,考核并评价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 结果:教学后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仿真新生儿模型 新生儿 窒息复苏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新型评价体系在机能学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至2020学年学生学习数据,对比分析在新型教学评价标准下,使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问卷调查学生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评价。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使用新型评价标准的学生虚拟学习成绩优秀比率为75.49%(308/408),而未使用学生的成绩优秀率仅为32.22%(135/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虚拟仿真项目数为4、11、14,对应的学生虚拟仿真系统成绩优秀率分别是99.19%(246/248)、93.14%(380/408)、84.72%(488/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8%(348/371)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系统的学习可帮助提高实验成功率,93.26%(346/37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实验课上分析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结论基于虚拟仿真系统构建的新型评价体系可促进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形成性评价 机能学 自主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真分娩模拟课堂应用于初产妇中对分娩结局及分娩体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8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初产妇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孕晚期实施常规集体授课干预,观察组孕晚期实施仿真分娩模拟课堂干预。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及分娩体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娩体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真分娩模拟课堂应用于初产妇中能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提升分娩体验满意度。

  • 标签: 仿真分娩模拟课堂 初产妇 分娩结局 分娩体验 产程
  • 简介:目的探究心动周期内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瞬态行为。方法基于1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个性患者的CT扫描图像逆向重构得到主动脉夹层三维几何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了血液流动数值仿真,得到壁面压强、壁面剪切应力、血流速度、TAWSS和O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在整个心动周期内,血液动力学参数在心脏收缩期会展现出大幅度的波动特征;真腔流道的下游狭窄处会出现较高的壁面剪切应力分布,可能诱发下游血管的二次破口;尽管假腔内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总体上要小于真腔,但假腔受交变方向的剪应力更加剧烈。结论基于个性化主动脉夹层的研究成果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 标签: 个性化主动脉夹层 计算流体动力学 血液动力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multi-slicespiralCTvirtualcystoscopy,MSCTVC)对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术前分别行MSCT双期增强扫描,同时结合仿真内镜图像进行分析及普通纤维膀胱镜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膀胱癌检出率,分析MSCTVC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2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5个,MSCT及MSCTVC总体检出率为100%(25/25),高于膀胱镜检查(92%,23/25)。单纯双期增强MSCT分期:T113例、T2a5例、T2b5例、T31例、T41例;结合仿真膀胱镜成像后分期:T113例、T2a4例、T2b5例、T32例、T41例;术后病理分期:pTl13例、pT2a5例、pT2b4例、pT32例、pT41例。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2%(18/25),结合仿真膀胱镜成像对膀胱癌分期总体准确率为88%(22/25)。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MSCTVC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一致性(k=0.818)高于MSCT扫描术前分期一致性(k=0.574)。尤其当肿瘤浸润膀胱壁外结构时(≥T3期)时,MSCTVC的术前分期准确率为100%,与术后病理分期完全一致(k=1)。结论MSCTVC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在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多层螺旋CT 仿真内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TEPrimusRS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按照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联合BTE训练,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A组术后三月Lysholm评分(72.90±4.49)分,膝关节活动度(102.0±3.23)°,股四头肌向心峰值(40.01±3.28)牛·米;B组术后三月Lysholm评分(80.70±3.29)分,膝关节活动度(107.1±2.94)°,股四头肌向心峰值(44.44±3.60)牛·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E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增强肌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模拟仿真训练 膝关节置换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