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著名论断。针对如何从民众之中获得伟力,毛泽东从抗战、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入手,以密切联系一切抗日群众、群众的物质利益、群众的抗日教育为核心内容,对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鲜活的制度和思想。

  • 标签: 抗战时期 密切联系群众 制度建设
  • 简介: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批判传统就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然而,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样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实用理性;和而不同、互鉴互学、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既必须以西方为师又否定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心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 简介:西周王朝在泰山南北建立的齐、鲁两个封国,在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悠长岁月里,尽管二者之间也有战争和侵扰,但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交好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两种文化良性互动和不断融合,使齐鲁文化具备了由地域文化跃升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内容和特质。

  • 标签: 齐鲁文化 良性互动 综合发展
  • 简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凝聚力的整体提升。正如习主席指出的:“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家国”观得到全面升华,为民族凝聚力的重构发挥了重大作用。

  • 标签: 中华民族凝聚力 内在关联 抗战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
  • 简介: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西周时期齐国 城址发现与管理模式 盐业作坊发现与齐国商贸经济基础
  • 简介:王莲教授新著《柬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通过传播学、图像学、文献学、考古学、比较艺术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层面对柬元时期绘画交流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填补了学术界关于中日水墨画比较研究的空白,为中日两国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发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 标签: 王莲 《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 禅画
  • 简介: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任务。认为党的历史地位给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课题,环境形势的新变化给先进性建设带来了新考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给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给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 标签: 先进性建设 执政能力 根本目标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任务和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所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中,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实践主题是一致的。近代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是确立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历史前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是实现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过程中.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得以最终确立和成功实现。

  • 标签: 民主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前提 关键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向来注重自身的正规化建设,实现军队正规化建设也成为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人的不懈追求。作为中共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领导人,邓小平在率领军队解放中原时期,针对军队出现的以游击习气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问题,作出诸多努力纠正。通过推进统一军队思想、军队纪律和军队建制三步走的方式,邓小平总结形成了军队正规化建设思想。这一治军思想,不仅为后来军队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源头,而且对于当今和平时期深化军队建设有莫大的启示价值。即:只有从民主法制、组织纪律、领导班子、军民关系、强化训练五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将人民军队打造成为民族复兴腾飞的铁翼。

  • 标签: 邓小平 解放中原 军队正规化建设 军事纪律 军事思想
  • 简介:一、净土宗教观的来源中国的大乘佛教来自印度和西域。较明确的净土信仰是大乘兴起以后的事。但印度佛教出现大乘思想在公元之初,不过净土思想的萌芽应该是更早就有了的。净土佛教的中心观念是企望与恋慕他方佛国,包含着对不清净的此土此世的批判。其实一切宗教当中都有不乐此世愿望超越现世的冲动与要求。企望和羡慕他方世界的念头,

  • 标签: 净土教 隋唐时期 中国 大乘佛教 论著 早期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汪曾祺小说《大淖记事》中的美学形象'巧云挑担'的讨论,阐发一种'缺陷性'的美学形象,并讨论这种形象和指向具体历史情境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美学的内在关联。这种形象不同于完善性的'理念'形象,它揭露而不是掩盖理念体系和具体的物的世界之间的缺陷和距离,通过'缺陷性'形象的'典型化'的努力,能发挥一种卢卡奇强调的总体化的批判功能。在对这个美学形象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借用本雅明的'微弱的弥赛亚'的提法,本文试图将这种在历史的具体中寻找希望的乌托邦和那种理念化的、绝对主义的、工具性的乌托邦区分开来,并把它称为'缺陷性'乌托邦。

  • 标签: “缺陷性” 典型 乌托邦 汪曾祺《大淖记事》
  • 简介:从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算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止,有人估计中国总共出洋留学的人员累计已达到10万之多。在这庞大的留学生队伍当中,出现了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大批风云人物,如: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朱德、周恩来等几代革命领袖;有成为历史反面教材的人物,如:在各地割据称雄的地方军阀、混迹政坛的官僚政客、叛国投敌的汉奸卖国贼等;还有的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科学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在各

  • 标签: 留学生群体 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风云人物
  • 简介:勃列日涅夫主政以后,苏联重新定位了社会发展阶段,对赫鲁晓夫时期的内外政策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在宗教管理方面,苏联党和政府通过调整宗教管理机构,制定新的宗教管理法规,重申信仰自由原则,以及鼓励宗教组织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神学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使得赫鲁晓夫时期紧张的政教关系趋于缓和,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苏联 宗教 社会主义 信仰自由
  • 简介:民国时期,中国的回民穆斯林群体创办了许多的报刊,其实,早在清末就有丁宝臣创办的《正宗爱国报》,迟至1949年,还有庞士谦主编的《回民大众》,此段时间内,全国各地所创办的各种报刊,内容丰富,既有教理讨论,也有文艺创作、时政评论、科学普及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过去涉及到教义与抗日战争关系的论述很少,本文试图以报刊为中心,论述时人如何从经典与教义出发,理解抗战,支持抗战以及试图推进个人与宗教进步的。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庞士谦 丁宝臣 教理 正宗爱国报 《古兰经》
  • 简介:公元4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韩国。从那时起,为探求佛法义理,一批又一批韩国僧人来到中国。据专家统计,从隋末到唐末300余年间,仅见于中韩双方史籍记载的新罗来华僧人即达117人之多,至于无名可稽者更是如恒河沙数,不可胜计。这些韩国僧人一方面将中国佛教的义理思想和主要宗派传到海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佛教体系。

  • 标签: 佛教文化交流 北宋时期 佛法 中韩 中国佛教 义理思想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贯穿于党的历史全部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早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之际,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五四时期出现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三次较大规模的论战正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开启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五四时期 早期 论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问题与主义”
  • 简介:本文以宋元时期具有区域性影响的贵溪民间神祇自鸣山神信仰为切入点,点面结合,认为这一时期,龙虎山道士采取了七八种方式利用和扶持民间信仰,具有"重视正祀神祇"、"灵活性"、"当地性"、"深度介入"等特点,对龙虎山道教在宋元时期官方地位的上升和民间影响的扩大功不可没。其"私谥"民间神祇弥补了元代在民间信仰方面官方力量的不足,但神祇加封不出于朝廷则成为明初礼制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扶持当地民间信仰还有助于龙虎山协调与贵溪地方社会的关系。

  • 标签: 宋元时期 龙虎山 道士 民间信仰 自鸣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