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会阴侧切中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行自然分娩会阴侧切的1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102例产妇,均为全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产妇,对照组有84例产妇,均为未全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产妇。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西药费、切口愈合情况、体温、白细胞计数等。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费用和西药费比较,差异显著(P<0.01);切口愈合情况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体温、白细胞计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会阴侧切中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效果并不明显,不仅不能缩短住院天数,不能改善切口愈合情况,不能改变产妇的体温、白细胞计数,而且还会使住院费用和医药费增加。

  • 标签: 会阴切开 抗生素 预防性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95例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测量后给予对比并得出结论。结果95例(95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前,其视力大多处于0.12-0.3范围内,且部分患者仅为0.02-0.1范围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视力大多处于0.4-0.8范围内,且部分患者甚至达到0.8以上,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应用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后发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不同阶段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效果,探讨该式的学习曲线。方法2001~2006年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0例,以每30例手术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4个阶段手术时间、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分析各阶段手术效果。结果4个阶段患儿年龄和性别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30例平均手术时间35±12min,2例因中损伤幽门黏膜予中转开腹修复,2例合并脐部戳孔疝;后期90例平均手术时间(15±6)min(P〈0.01),无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各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幽门肌切开的学习曲线约30例,随着手术经验的逐步积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亦明显减少。

  • 标签: 幽门 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限制性会阴切开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9月至2012年12月100例头位阴道分娩的产妇,其中50例实施会阴切开作为对照组(A),另外50例行限制性会阴切开,作为实验组(B),对照这两组的接产效果。结果在产时出血,术后伤口疼痛水肿上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在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普通产妇而言,并不建议常规行会阴切开助产来缩短产程,这样会引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紧急状态下需尽早结束分娩及会阴条件差胎儿较大者应行会阴切开助产。因此会阴切开的应用应根据具体病症实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及心理健康。

  • 标签: 阴道分娩 会阴切开 产时出血 第二产程时间 新生儿窒息 术后伤口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种麻醉方法在会阴切开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经阴道分娩需行会阴切开的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会阴切开前局部扇形浸润麻醉+缝合前追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会阴切开前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产妇在会阴切开缝合中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操作方法简单,可减低产妇的痛苦。

  • 标签: 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组织麻醉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重症脑外伤患者以气管切开开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接收的患重症脑外伤的8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以气管插管开展治疗;治疗组共40例,以气管切开开展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治疗组的使用呼吸机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参考组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肺炎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患者以气管切开开展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因导致的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气管切开患儿186例,其中男117例,女69例,男女比例1.7∶1。患儿年龄4 d至14岁,中位年龄31.5个月。除1例在急诊室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2例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其余183例均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手术。将患儿按气管切开病因分为4组:A组90例,为神经肌肉病、重症感染;B组26例,为头颈肿瘤的前置或同期手术;C组57例,为先天畸形、上气道梗阻;D组13例,为意外伤害。记录并分析患儿基本信息、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转归。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4年,其中33例患儿失访,完成随访的153例患儿中46例死亡。186例患儿中紧急气管切开23例(12.4%),其中C组患儿急诊气管切开16例(28.1%),高于A组(1例,1.1%)、B组(2例,7.7%)、D组(4例,30.8%)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8,P<0.05)。C组患儿气管切开时的平均年龄为25.3个月,低于其他组(F=33.76,P<0.05),平均住院日亦低于其他组(F=14.95,P<0.05)。4组患儿中,术后切口出血11例,颈部皮下气肿6例,意外脱管10例(其中2周内脱管4例,2周后脱管6例)。6例患儿于拔管后0.5~1年行气管皮肤瘘修补手术,其余拔管患儿的颈部造口均自行愈合。2例因意外脱管行二次气管切开,3例因拔除气切管后再次呼吸困难,行二次气管切开。107例存活患儿中,术后气管套管未拔除患儿42例,拔出气管套管患儿65例,平均带管时间8.8个月,4组患儿的气管套管拔管率分别为55.6%、45%、6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儿童气管切开后并发症较少,且长期带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后带管时间与原发病治疗情况相关。

  • 标签: 儿童 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转归
  • 简介:摘要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是近年来在重症医学科兴起的一项先进的微创技术,由于较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该技术具有更简易、快速,且损伤较小等特点,因此更适合在病床边施行。我院自2008年6月开展该项技术以来,共对6例危重病人成功施行了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结果6例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病人均手术顺利,无一例手术失败,从切皮到安置好气管切开导管时间为5~15分钟,术后带管时间4~30天,均无气管切开相关严重并发症,效果令人满意,现汇报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气管切开在颅脑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4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7例,观察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时间<6小时,对照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时间>12小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8%,肺部感染控制率为85.7%,对照组患者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4.1%,肺部感染控制率为56.2%,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肺部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颅脑创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中,可以进行快速气管切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颅脑创伤 快速气管切开术 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皮气管切开在ICU应用的经验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ICU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应用RuschFranceS.a.r.l旋切型经皮气管切开套组和深圳益心达医学新技术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气管切开套装行气管切开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评估。结果30例患者均由同一者成功完成了手术,手术时间5-12分钟,平均7分钟,仅1例术后少许渗血、1例插入气管导管时稍有困难、2例在旋入扩张器时出现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至88%外,无其他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与传统的气管切开相比具有操作精确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愈合后瘢痕小、外表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 旋转扩张 气管切开 微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气管切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进行治疗。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带管时间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在治疗重症脑外伤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重症脑外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早期气管切开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昏迷等并发症4例(18.2%),对照组3例(13.6%),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采用早期气管切开的方法应用于颅脑外伤或者的救治中,可显著提高或者的临床有效率,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好,值得肯定。

  • 标签: 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腔镜下囊肿内切开治疗单纯输尿管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2例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内切开治疗的单纯输尿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IVP、超声、膀胱镜检查确诊,手术方法包括行囊肿切开4例及部分囊肿壁切除8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转为开放手术,术后随访5~2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减轻,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单纯输尿管囊肿,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单纯输尿管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输尿管囊肿 内切开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上治疗重症脑外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05月—2015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脑外伤病患,按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气管切开,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带管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及并发症、住院的时间、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疗效相比对照组要好;两组患者的带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术后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促进患者尽早进行自主呼吸,在成功抢救重症脑外伤患者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重症脑外伤 治疗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99-01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行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44例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治疗,随机分组,22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相对较高,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期间配合综合护理一方面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展开分析,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根据简单随机法,将5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气管切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应用呼吸机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展开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均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干预效果,但是合理使用气管切开可以提升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减少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术 重症脑外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