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年老体弱及合并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许多老年患者常不能耐受电子结肠镜等有创检查。近年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活化是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的关键步骤。

  • 标签: 大肠癌 粪便 肠脱落细胞 端粒酶 诊断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脱落细胞Dickkopf-3(DKK3)基因甲基化在Ⅳ期胃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Ⅳ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胃癌组),检测Ⅳ期胃癌患者(胃癌组,n=120)腹腔脱落细胞、外周血和胃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n=60)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胃癌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的差异,Kaplan-Meier法对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患者行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腹腔脱落细胞及外周血DKK3诊断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敏感度及特异性。胃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采用t或χ2检验。结果胃癌组患者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率(73.3%)均显著高于胃癌组患者外周血(60.0%)及对照组患者腹腔脱落细胞(8.3%,χ2=70.303,P<0.05);胃癌组患者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率在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96、5.507、6.525,P值均<0.05)。胃癌患者中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未甲基化患者[(13.2±1.4)个月比(16.4±1.7)个月,Log-rank=7.8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诊断腹膜种植转移敏感度(0.753)及特异性(0.811)均显著高于外周血DKK3基因甲基化敏感度(0.536)及特异性(0.60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Ⅳ期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外周血,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诊断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外周血。

  • 标签: 胃癌 Dickkopf-3 腹腔脱落细胞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态尿动力学检查(AUM)和常规尿动力学检查(CUD)评估难治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RMNE)患儿的尿动力学参数的对比。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经门诊医生详细了解患儿病史诊断为RMNE的40例患儿(男22例、女18例)的病历资料,患儿年龄9~16岁,夜间尿床频率≥2次/周。分别行CUD和1个睡眠周期AUM,分别记录尿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40例中有5例患儿或其父母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35例RMNE组患儿年龄(12.6±2.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9∶16,遗尿症状严重程度(遗尿频率)为(4.2±1.7)次/周。与CUD组比较,AUM组膀胱顺应性(BC) [(28.4±7.7)ml/cmH2O比(23.6±6.1)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力(Pmax.det)[(44.6±9.1)cmH2O比(36.8±8.3)cmH2O]较高(均P<0.05)。两组间最大尿流率(Qmax)[(19.6±7.2)ml/s比(20.9±5.4)ml/s]、残余尿量(PVR)[(9.5±5.7)ml比(10.9±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UD组比较,AUM组逼尿肌过度活动(DO)阳性率 [77.1%(27/35)比45.7%(16/35)] 较高(P<0.05)。其中15例(42.9%)CUD中发现DO的患儿,在AUM中同样检出DO;12例(34.3%)患儿在CUD中未发现DO,而只在AUM中检出DO。对于CUD和AUM均检出DO的15例患儿,与CUD组比较,AUM组DO发生频率[(3.1±1.0)次/h比(2.4±0.8)次/h]、DO最大值[(22.9±4.5)cmH2O比(19.2±4.0)cmH2O]较高(均P<0.05)。结论AUM可以诊断RMNE患儿是否伴有膀胱功能障碍,在评估BC、Pmax.det、DO等方面较CUD更为精确;对于CUD结果不理想的RMNE患儿,推荐进一步行AUM以明确病因。

  • 标签: 尿动力学 夜遗尿症 膀胱功能障碍 逼尿肌过度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就持续质量改进 (CQI)在尿动力检查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本院 2015年 2月 ~2015年 8月行尿动力检查的 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 150名,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 150例,实施 CQI后的护理配合,就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时的一次性完成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一次性完成率为 94.7%,并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85.3%。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动力学检查护理的过程中采用 CQI,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并进一步提升尿动力学的检查成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尿动力学检查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尿动力检查中的护理优势。方法:选择2021年7月份到2022年7月份之间,在我院内进行尿动力检查的100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探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使用全程护理模式的命名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命名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值和疼痛感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焦虑值数据相对较低,并且疼痛感也相对较低,其数据差异具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能够缓解患者疼痛问题,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焦虑问题。

  • 标签: 全程护理 尿动力检查 疼痛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尿动力检查中的护理优势。方法:选择2021年7月份到2022年7月份之间,在我院内进行尿动力检查的100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探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使用全程护理模式的命名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命名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值和疼痛感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焦虑值数据相对较低,并且疼痛感也相对较低,其数据差异具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能够缓解患者疼痛问题,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焦虑问题。

  • 标签: 全程护理 尿动力检查 疼痛 焦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尿液分析仪对尿液的检查简便而又快速,为医院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随着尿液分析仪在尿常规检查中的普及,我们有些检验人员就忽视了对尿液沉渣的镜检。由于影响干化学的因素很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到的结果可能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因此,本实验室对尿分析的300例尿液标本再用显微镜作尿沉渣镜检加以比较,结果如下。

  • 标签: 尿沉渣镜检 尿常规检查 尿分析 干化学 尿液分析仪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超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SVUDS),观察患者充盈期及排尿期尿道和周围盆底结构的改变,诊断26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其中13例盆腔器官脱垂,排尿期可见尿道成角畸形;5例失调性排尿,排尿期中段尿道开放不佳;4例尿道狭窄,排尿期梗阻近端扩张,梗阻部位无松弛表现;1例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排尿期膀胱颈开放不完全;3例特发性膀胱出口梗阻,排尿期膀胱颈及尿道外括约肌开放良好。SVUDS有助于明确FBOO的病因,提高诊断效果。

  • 标签: 尿道梗阻 膀胱 影像尿动力学 女性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42天后盆底功能障碍有控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将其分类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等,在其分类的辅助下,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进行针灸治疗加常规盆底康复治疗,是否能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水平。方法将产后42天后妇女进行盆底肌肉评估,对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及3天排尿日记填写,筛选出有控尿障碍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二组研究组行尿动力学检查,将其分类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等,在其分类的辅助下,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进行针灸治疗+Kegal训练法+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治疗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单凭主诉、临床表现及体检,将其分类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等,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进行针灸治疗+Kegal训练法+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治疗盆底康复治疗。这二组治疗均是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对二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对二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治愈和无效的差异性P<0.05,研究组尿动力学检查对尿失禁进行分类,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水平。结论对产后42天后盆底功能障碍有控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将其分类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等,在其分类的辅助下,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进行针灸治疗加常规盆底康复治疗,以建立更完善规范化的诊疗体系,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康复 尿动力学检查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护理软技能改善尿流动力学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检查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检查成功率。

  • 标签: 护理软技能 尿流动力学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尿动力检查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间收治的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24/25),高于常规组的72.0%(18/25),差异明显(P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检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尿动力检查中的护理优势。方法:选择2021年7月份到2022年7月份之间,在我院内进行尿动力检查的100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探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使用全程护理模式的命名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命名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值和疼痛感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焦虑值数据相对较低,并且疼痛感也相对较低,其数据差异具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能够缓解患者疼痛问题,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焦虑问题。

  • 标签: 全程护理 尿动力检查 疼痛 焦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