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敦煌石室的大量藏书发现于本世纪初,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法律文书。虽然这些法律文书所占比例很小,但其史料价值极高。可惜的是,法学界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成的《敦煌资料》第一辑中,收有法律文书120余件,本文拟依据这辑资料,对其中的25件卖买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相关问题作

  • 标签: 买卖契约 法律文书 敦煌地区 从契约 当事人 史料价值
  • 简介:摘要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是维吾尔语 “险峻的土丘”的意思,现在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雅丹地貌以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敦煌雅丹地貌之奇特,有许多各式的怪石,就如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 标签: 敦煌 雅丹地貌 国家地质公园 魔鬼城
  • 简介:<正>周祖谟先生云:“事情总是创始者难。”(《论段氏说文解字注》)敦煌变文校勘释义先行者作的正是创始工作,因此创始者先行者校释中存在千虑一失是很自然的,对先行者所作的一些条目,几经推敲玩味,发现不无可商之处,于此略申管见,以期抛砖引玉,求精求是。《捉季布传文》“既交朱解来寻捉,有计隈衣出得身。”(五九页)王重民先生校(重见简称“王校”。他仿此):“校记”[七八]云:“丁卷‘隈衣’作‘隈伊’,戊、辛两卷作‘隈依’。冯云:‘伊、依皆较衣好,隈应是偎之误’”。(七七页)作偎依?偎依成词,然词义于变文文义未安,故冯说仍未允洽。今谓隈衣、隈伊、偎依并系抄

  • 标签: 校释 敦煌变文 讲经文 说文解字注 校记 周祖谟先生
  • 简介:<正>敦煌本王昭君故事,是敦煌民间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在王昭君故事演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转变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是我国民间文学史上一份宝贵的文献。有关王昭君的敦煌遗书共有四件:1.伯二五五三《王昭君变文》;12.伯二五五五、伯二六七三、伯四九四四等三个写本同是《王昭君(安雅词)》;3.伯二七四八《王昭君怨诸词人连句》;4.斯○五五五《昭君怨》。这些遗书披露以后,已见有十三篇论文探讨王昭君故事。总观这些论文,尚无一篇就所有敦煌本王昭君诗歌与变文作总体研究者,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陷。为弥补此缺陷,本文即将沿敦煌文献角度进行探讨。

  • 标签: 昭君出塞 匈奴 敦煌遗书 王昭君 演变过程 单于
  • 简介:<正>自从1900年5月26日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和千佛洞遗迹被再发现以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敦煌发现的各种历史资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因地名学”的新学科——敦煌学。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从敦煌发现的数万卷用古汉文、古藏文、梵文、古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古突厥文等各种文字书写的经卷文献,广泛涉及到古代中国、中亚,乃至世界的人文、社会、自然和应用各个学科。研究这些文献资料,不仅对中国史,而且对世界文化史的研究,都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批优秀学者和著作不断涌现,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所谓“敦煌热”。敦煌学也就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

  • 标签: 敦煌学 敦煌藏经洞 敦煌学研究 粟特文 突厥文 地名学
  • 简介:敦煌文献自发现到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人们对其中变文的研究可谓用力甚勤,在词语释义、文字校勘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由于文献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人们在考释、发掘词义时,仍然有一些词语未被准确地解释,在校勘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等在编纂中,本应该收录变文中出现的词语而未收,也使一些词条的例证晚于唐五代.本文选取敦煌变文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和校勘.

  • 标签: 敦煌变文 词语 考释 校勘
  • 简介:敦煌变文多为写本且时代久远,其中常有抄脱或漫漶不清之处。这就需要整理者根据语境补上相应的文字,所补文字既要做到文从字顺,也应该符合唐五代的语言习惯。对于后者,学界往往注意不够。本文分别举“諕/嚇”、“脣/唇”二例加以说明。

  • 标签: 敦煌变文 校正 文从字顺 语言习惯 唐五代 文字
  • 简介:七七斋信仰反映到敦煌晚唐五代宋初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抄写文本,二是造像供养,三是设斋荐福。造像供养主要是绢画与壁画。学界对十王信仰的研究集中在内容、信仰探源、现存图像、图像构图等方面,而对横纵向比较及其对敦煌兆民影响研究较少。

  • 标签: 七七斋 十王经变 文献综述
  • 简介:有关研究敦煌变文词汇的文章已有六七十篇.但敦煌变文中的词汇就像无尽的宝库,总是有抉发的地方.本文选择其中数例词语,加以考释.

  • 标签: 敦煌变文 词语 考释
  • 简介:摘要敦煌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其文物价值,可说是无法比拟。

  • 标签: 文化 信仰 艺术 科技
  • 简介:临圹文是在敦煌的丧葬仪式中使用的一种文本,是佛教和世俗生活的结合体。本文将专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主要从临圹文入手,除了对临圹文作了界定之外,明确了它的归属;考证了它的渊源;除此之外,本文还将临圹文分为号头、斋意和庄严三部分;最后,文章分析了临圹文反映的敦煌民众的思想及信仰。

  • 标签: 临圹文 文本结构 祈愿
  • 简介:本文通过对新近才陆续披露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资料的简要评述,说明其在敦煌学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状况出发,指出了莫高窟北区石窟资料研究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莫高窟北区石窟 资料
  • 简介:通过对敦煌莫高窟装饰图案的研究现状作较为全面的梳理,发现学界在此领域所运用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主要有四种:考古类型学、社会学、艺术学和宗教学。在论述此四种研究方法的价值基础上,根据各方法的优劣,提出运用交叉学科及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等新方法对莫高窟装饰图案进行再探索。

  • 标签: 莫高窟 装饰图案 艺术研究
  • 简介:敦煌舞秉承中国传统美学原则,以敦煌佛教舞蹈为胚胎,在继承唐代宫廷乐舞西凉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域各民族舞蹈舞姿,重视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和整体艺术效果,强调曲中求圆,"象"中变"形",虚实相生,富有想像,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 标签: 敦煌舞 美学传统 审美特征
  • 简介:<正>敦煌古籍书卷内,保存了一些中古时代童蒙、家训方面的写本,为数并不甚多,对研究唐五代期间社会教育、举业诸问题颇有意义.今就阅读该等写本,并结合相关文献,就《李氏蒙求》、《新集文词九经抄》、《太公家教》等,疏通论说如下:

  • 标签: 家教 李氏 九经 敦煌遗书 蒙求 家训
  • 简介:<正>任二北先生校集的《敦煌曲校录》(简称)《校录》),自一九五五年出版以来,历时已三十余年。此书之问世,正如校者言,并非定本,但却集录了敦煌词曲五百四十五首,为研究我国文学史,尤其是词学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校者曾据罗振玉《敦煌零拾》、朱祖谋《疆村遗书·云谣集》、许国霖《敦煌杂录》、刘复《敦煌掇琐》、冒广生《新(?)云谣集杂曲子》、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北京图书馆钞敦煌卷子、郑振铎《世界文库》或《中国俗文学史》、卢前《敦煌文钞》、周泳先《敦煌词掇》、唐圭璋《敦煌唐词校释》及《云谣集杂曲子校释》、傅芸子《敦煌俗曲之发现及

  • 标签: 敦煌文书 敦煌卷子 校释 校录 敦煌遗书 王化
  • 简介:2000年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活动轰轰烈烈,于是一桩历史公案,即对斯坦因等人的评价,就分外凸现出来了。与闻了一些纪念活动,翻阅了散发的一些历史资料,笔者深感对斯坦因的评价有欠公允,甚至可说是历史冤案。斯坦因与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搭界,其敦煌之行怎么也提不到侵略、劫掠的高度。相反,如果说莫高窟文物真有价值,那么斯坦因无疑是其第一知己,第一功臣。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斯坦因 知音 帝国主义列强 纪念活动 历史公案
  • 简介:敦煌遗书中训蒙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的办学形式(包括官学、私学、寺学)、训蒙教材、教学内容等,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敦煌遗书中训蒙文献的研究可分为起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兴盛(二十一世纪以来)三个阶段。通过梳理和分析,可以归纳出各阶段敦煌训蒙文献研究的特点:第一阶段研究范围小,研究对象单一,研究形式主要侧重对文献发掘、辑录和校勘。第二阶段则成果较丰硕,有跋文、有文献的校释、有专题性质的论文,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第三阶段的研究在研究队伍、研究范围和内容、成果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 标签: 文献研究 敦煌遗书 二十世纪末 述论 教学内容 八十年代
  • 简介:清朝康熙年间积极开拓西域,并以此为契机对嘉峪关以西地区渐次经营,而移民屯垦则是清朝经营关西地区的主要手段。雍正五年至六年间,征集甘肃各州县移民2405户、约1万余人至敦煌。分给土地,鼓励垦种,对移民进行了妥善安置。移民的到来,不仅奠定了清代乃至近现代敦煌的人口基础,也对敦煌社会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雍正移民之后,敦煌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并于乾隆、道光时期达到峰值,但由于兵燹的增多,咸丰、同治年间敦煌人口数量有明显减少,至清末时又有所恢复。

  • 标签: 清代 敦煌 人口 族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