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研究,已经从单一生长因子的骨修复及其发生机制,发展到多种生长因子的联合使用。到目前为止,关于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多项生长因子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生长因子用于骨折延迟连接或骨不连的治疗有良好效果。生长因子辅以合适的载体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对骨折修复的启动、发展、调控及改建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骨生长因子 诱导 骨折 愈合
  • 简介:探讨核干因子(N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5例甲状腺腺瘤、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S的表达。58例PTC组织中,34例NS蛋白表达为阳性,阳性率58.6%;伴淋巴结转移的30例中,23例表达为阳性,阳性率76.7%;无淋巴结转移的28例表达阳性率46.4%;25例良性甲状腺瘤组织中NS表达阳性率16.0%。NS基因蛋白在PT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腺瘤组织无显著差异性。NS阳性表达率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浸润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S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过程,高表达的NS基因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是其进展环节中的一个标志性基因。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核干因子
  • 简介:选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定量分析城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依赖程度.计算灰色关联度得到第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程度是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最主要的因素;农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等教育指标对城镇化率有着重要的贡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对城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且这种影响要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化的影响大;农村总人口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最小.用logistic模型评价并预测了中国的城镇化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的初级阶段;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的中级阶段;城镇化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城镇化增长趋势变慢甚至停滞的高级阶段.计算得到未来几年的城镇化率的预测数据,由此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3%,基本实现城镇化.

  • 标签: 城镇化 灰色关联理论 logistic预测
  • 简介:本文利用矩阵A的特征值λi的秩指数给出初等因子(λ-λi)j的个数,从而得到了求A的初等因子的新方法.

  • 标签: 矩阵 初等因子
  • 简介:背景:近年多项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脂肪因子chemerin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目的:综述脂肪因子chemerin在炎症和肥胖、高血压及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概括脂肪因子chemerin与炎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脂肪因子chemerin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与体脂含量、能量代谢、炎症相关,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脂肪因子chemerin在炎症和代谢中的双重作用,它可能成为连接慢性炎症和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一个关键因子。脂肪因子Chemerin在不同的炎症状态下作用不同,可能与其在不同的炎症环境中裂解方式的不同有关,但并没有明确脂肪因子chemerin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脂肪因子 CHEMERIN 炎症 代谢综合征
  • 简介:Th17细胞和Treg细胞是CD4+T细胞的新亚群,在分化发育、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受到Th1型、Th2型效应细胞以及自身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的调节,参与自身免疫、感染、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Th17/Treg细胞失衡在许多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Th17和Treg分化发育和功能发挥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进行阻断或加强,可以上调或下调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疾病中的表达,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 标签: TH17细胞 TREG细胞 细胞因子 Th17/Treg细胞平衡调节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一种以弥漫性肺泡炎、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内源性因子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本文综述内源性抑制因子的作用及机制,为后续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纤维化 内源性抑制因子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哮喘门诊及病房住院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2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嗜酸细胞/白细胞%、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ECP浓度与嗜酸细胞/白细胞%呈现正相关,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与EC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可能通过对嗜酸细胞的选择性趋化作用,使其释放出ECP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及气流阻塞的发生。

  • 标签: 哮喘 诱导痰 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以安徽省城市物流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3年相关数据,构建安徽省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各市的物流竞争力排名并进行分类。根据评价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安徽省的16个地级市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第一类强区、第二类次强区和第三类弱区。分析三类城市不同特点,其中第一类合肥市物流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应充分发挥其中心辐射作用;第二类城市中阜阳、蚌埠地理优势明显,应作为皖北物流枢纽城市重点发展对象;第三类城市物流竞争力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应从根本上加强经济建设。

  • 标签: 城市物流 物流竞争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研究了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LaFe11.6Si1.4合金的相和组织结构,并探究其相变机理.铸态LaFe11.6Si1.4合金在高温热处理时经历包析反应和包晶反应.在低于1423K左右时,铸态LaFe11.6Si1.4合金发生Fe(Si)+LaFeSi→1∶13固固包析反应;在1423~1593K,发生Fe(Si)+LaFeSi→1∶13固液包晶反应;在1593~1739K,已形成的1∶13相熔化,合金处于固相Fe和液相两相区.基于相变热力学及动力学的因素,铸态合金在1523K附近具有最大的包晶反应驱动力,LaFe11.6Si1.4合金热处理5小时后,合金1∶13相含量最高.

  • 标签: LaFe11.6Si1.4合金 1∶13相 相变 形成热
  • 简介:摘要目的克服现有技术中,灌肠时灌肠液的温度不能实时准确测量的问题以及保留灌肠操作时能够控制灌肠液的流量及速度,保证灌肠效果。方法改革现有灌肠的医疗用具,自行设计一种带液体温度测定功能的灌肠袋。结果通过特别设计的测温装置,完全解决了精确实时测量灌肠袋中液体温度的问题以及保留灌肠操作的临床效果。结论带液体温度测定功能的灌肠袋由于通过金属传热,直接采集袋内液体的真实温度,其测量结果精准,并且电子温度计可反复使用,从而提高了本灌肠袋的性价比。当需要保留灌肠时,在管道上还可设置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装置,可将流量调节装置调节成小流量状态。当灌肠液为中药时,在所述金属管内设置有金属过滤网,使灌肠液均匀的进入患者体内,保证了临床效果。

  • 标签: 液体温度测定功能的灌肠袋 灌肠 装置设计
  • 简介:摘要分析了某电厂350MW超临界机组运行中#2轴承金属温度高的原因,论述了影响可倾瓦温度的关键因素,通过采取调整轴瓦的载荷分配、合理选择轴承的油隙、修刮可倾瓦的进出油楔等措施,使该轴瓦温度明显降低,确保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 标签: 汽轮机 轴承 温度 载荷 垫铁
  • 简介:根据全国5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10℃日数)作为划分我国温度分布的指标,经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REOF)方法处理,找出时间演变过程中变化相似的区域归为一类.在此基础上,采用快速样本聚类法(K-means法)、分层聚类法(Ward法)、聚类统计检验法(CAST法)3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范围的温度变化区域差异进行客观分区,结果分别将全国温度变化区划分为10个地区、9个地区、13个地区,且不同区域分界线与中国地形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K-means法运算简单快捷,结果会不断修正到最佳为止;Ward法聚类过程清晰明了,可以选取需要划分的类别数;CAST法使样本通过显著性检验,不但有助于气候变化的客观分区,而且在划分温度区时客观考虑气候变化对分区结果的影响也有很重要意义.

  • 标签: 聚类分析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日数变化分区
  • 简介:为降低合成氨压缩机一段入口的半水煤气温度,根据后续产品的不同进而选择优化的冷却路线工艺,在不影响后续产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后续产品不同品位的低位热能来达到节能,同时增加合成氨压缩机提产。节电的目的。

  • 标签: 半水煤气 降温 冷却路线工艺 节能 提产
  • 简介:针对某中型空一空冷异步电机,为研究电机内部各通风道的冷却空气流量分布与内部流场特征,建立了电机内部冷却空气的物理模型。依据流体动力学原理,采用有限体积法,利用工程计算得到压力入、出口边界条件,对计算域内的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流体场计算得到的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对电机进行了温度场计算。另外还研究了在不同的冷却风速条件下,冷却通道内空气流速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温度场计算结果的影响。最终发现靠近两端的通风道内的冷却风速要比靠近中间的通风道高,这造成定子铁心两端的温升比中间低;而电机的最高温升出现在下层绕组端部。

  • 标签: 流体场 温度场 有限体积法 空-空冷
  • 简介:合成了一种新的原位凝胶化的温度敏感型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丁酯)(聚(NIP-co-BMA)),通过改变两种单体的投料比,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的可原位凝胶化的聚合物。用FTIR和1H-NMR对单体及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IP的合成及其提纯的影响因素;讨论了聚合条件对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和分子量及相转变温度LCST和相变时间的影响;研究了外加盐浓度对聚合物的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提高,聚合物的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利用聚合物的温度响应性,应用微导管介入技术,控制聚合物溶液在肿瘤部位沉淀,堵塞血管,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而枯死,达到栓塞治疗动脉瘤的目的。

  • 标签: 原位凝胶化 温度敏感型聚合物 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 N-异丙基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丁酯
  • 简介:摘要施工期温度变化效应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主要荷载形式之一,一般人们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所选择的温控措施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也让该坝型的温控设计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施工期 温度变化效应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设计
  • 简介:12Cr2Mo1钢属低合金耐热钢,常用于制造在高温下工作的零部件。为使其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通过试验研究正火加热温度对12Cr2Mo1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正火加热温度低于910℃时,正火后组织中有残存铁素体,导致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偏低;当正火加热温度为910℃,正火保温时间为1.5~4.0min/mm,回火温度为710℃,回火保温时间为2.0~4.0min/mm时,热处理后的组织为均匀的回火贝氏体组织,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 标签: 12Cr2Mo1钢 正火 加热温度 组织与性能
  • 简介:锅炉汽包给水管附近产生的裂纹事故严重影响到了锅炉的安全运行。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给水的过程中,给水管与管板受到的热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针对此类问题,在连续给水和间断给水两种方式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给水管的温度场及应力场,找出给水管的屈服区域,确定了给水过程中易发生危险的具体位置。

  • 标签: 给水管 热应力 屈服极限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FGF/VEGF和不含b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水凝胶,分为A、B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d后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的生长及长入水凝胶的情况并计数,分析bFGF、VEGF对EPCs存活率的影响。培养7d后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的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水凝胶的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速度,bFGF、VEGF对EPCs释放MMP的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FGF、VEGF的水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A组水凝胶,消化7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的EPCs尚存,B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的细胞数A组为378.3333,B组为302.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的表达,发现水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水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FGF、VEGF组)、C组(含bFGF、VEGF组)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缓释的b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 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