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设计了一种新型锥形激光束变换器,它根据全内反射一折射原理扩大或压缩入射激光束的直径。利用光线追迹的方法研究了传输光线的传输规律和特性,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设计的变换器可以将沿中心轴入射的单色平行光束压缩成平行于中心轴的光束、会聚在中心轴的光束或空心光束。对于入射的非平行光,它的特性同传统的成像扩柬器相似,所不同的是拉格朗日不变量不再是常量,当压缩光束的直径时拉格朗日不变量略有减小,当扩大光束的直径时拉格朗日不变量略有增大。设计的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和倍率高等优点。

  • 标签: 激光光束变换器 非成像 光线追迹 拉格朗日不变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激光疗用于银屑病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科接诊银屑病病人(n=6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0人,前者采取激光疗法,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6.67%,和对照组数据80.0%相比更高(P<0.05)。关于sf-36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87.34±3.25)分,和对照组数据(81.26±4.28)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银屑病用激光疗法,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激光光疗 价值 银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眼底病患者开展激光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 挑选时间段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院内收治眼底病患者,63例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分为32例参照组和31例观察组,分别用激光治疗、激光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及不良情况要开展比较。结果 医治后,两组中疗效和不良情况都较理想的为观察组,参照组次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医治能让眼底病更顺利的痊愈,保障疗效和视力,减少不良情况对眼部的影响。

  • 标签: 激光光凝 血府逐瘀汤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时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和视网膜激光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视网膜激光治疗)和实验组(合并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每组32例。对比治疗效果和视力及眼压情况。结果 实验组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和视网膜激光的疗效更为理想,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治疗,减少疾病对其产生的影响,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与视网膜激光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到我院眼科诊治的100例(10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和观察组(采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与视网膜激光治疗),各50例(50眼),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BCVA、CMT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我院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与视网膜激光治疗,有利于缓解黄斑水肿状况,改善视力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视网膜激光光凝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全视网膜激光术联合药物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治疗的合并黄斑水肿的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全视网膜激光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中使用全视网膜激光术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视力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结论:在合并黄斑水肿的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使用全视网膜激光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视力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药物治疗 黄斑水肿 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全视网膜激光术联合药物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治疗的合并黄斑水肿的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全视网膜激光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中使用全视网膜激光术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视力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结论:在合并黄斑水肿的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使用全视网膜激光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视力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药物治疗 黄斑水肿 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腺体囊肿用三种方法治疗疗效。方法2006~2010年1400例26~45岁育龄妇女,采作激光和微波治疗宫颈腺体囊肿,2009~2010年400例26~45岁育龄妇女采用自刀治疗宫颈腺体囊肿,对三种治疗方法效果优缺点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治疗宫颈腺体囊肿治愈率高,激光和微波易发生出血,有焦臭味,宫颈易形成瘢痕、复发率高,且易导致术后宫颈肥大。结论自刀治疗宫颈腺体囊肿疗效最佳,并发症最少。

  • 标签: 激光 微波 自凝刀 宫颈腺体囊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LP)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史患儿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且有LP和IVR治疗史的ROP患儿35例7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7例34只眼;年龄(5.54±1.04)岁。根据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LP组、IVR组,分别为18例36只眼和17例34只眼。两组患儿年龄(t=-1.956)、性别构成比(χ2=0.030 )、出生胎龄(t=-1.316)、出生体重(t=-1.0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862、0.197、0.297)。所有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Cirrus HD-OCT 5000的黄斑立方体512×128模式对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14.13 mm2椭圆环形区域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获得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6个扇形区以及平均、最小mGCIPL厚度。两组间mGCIPL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GCIPL厚度与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LP组比较,IVR组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区域以及平均、最小mGCIPL厚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6.719、7.682、7.697、5.151、5.008、7.148、6.58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GCIPL厚度与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接受IVR治疗的ROP患儿mGCIPL厚度较接受LP治疗者更薄。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激光凝固术 血管生成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伴有后巩膜葡萄肿(PS)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中PS边缘视网膜激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住院接受PPV治疗的伴有PS的MHRD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眼随机分为PS边缘视网膜激光组(激光组)、常规手术组(常规组),分别为25、24只眼。常规组、激光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87±0.28、1.80±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4 ,P=0.551 )。常规组患眼行23G PPV,手术中曲安奈德染色,剥除视网膜前膜,吲哚青绿辅助染色,剥除后极部黄斑区内界膜(ILM ),手术中详查周边部视网膜,如存在视网膜变性区则行激光加固,经黄斑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后硅油填充。激光组患眼除按照常规组手术步骤进行外,于PS边缘行视网膜激光2~3排。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34±3.21 )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BCVA以及两组患眼的手术次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首次手术后,常规组、激光组患眼视网膜复位分别为17 (70.8%,17/24)、24 (96.0%,24/25 )只眼;激光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视网膜均复位。常规组、激光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分别为15 (62.5%,15/24)、19 (76.0%,19/25)只眼;两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1,P=0.305 )。常规组、激光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20±0.47、1.08±0.39;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5.327 ,P=0.001、0.000 );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5 ,P=0.506 )。常规组、激光组患眼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2.63±0.88)、(2.08±0.28)次;两组患眼平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3 ,P=0.006 )。结论与常规PPV比较,手术中联合PS边缘视网膜激光可有效提高首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降低重复手术次数。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脱离 激光凝固术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CS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期间我院CSME患者80例,抽签分组,即每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视网膜激光治疗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MT(211.45±102.28)um、BCVA(0.56±0.15)、总有效率(9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SME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视网膜激光光凝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32nm绿色激光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有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分别加入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532nm绿色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32nm绿色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性较单独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更优,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532nm绿色激光光凝 视网膜病变 效果探究
  • 简介:为了测量中红外激光远场光斑,采用光电探测器阵列法研制了一套探测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功率衰减装置、中红外光导型HgCdTe探测器阵列、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单元、ADuC842微控制器和RS.232接口。设计了中红外光电探测器阵列和相应的信号放大电路,设计了ADuC842的外设接口和数据采集程序。测量系统在实验中得到了应用,给出了实验中典型的波形和单帧光斑。光斑测量系统的空间分辨力为1cm,光斑数据刷新频率为8Hz。

  • 标签: 中红外激光 光斑探测器 ADuC842微控制器
  • 简介:介绍了采用曝光时间小于10的高速CCD以及相应的图像卡成功实现白天强背景光下实时显示激光束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的白天测距能力。

  • 标签: CCD 卫星激光测距 视频查找表 LUT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束光斑圆心位置偏移计算的导轨直线度测量方法,能够实现对导轨直线度的测量.从激光干涉仪发射出一束激光,打到安装在导轨移动靶标上的平面反射镜,激光束反射回来最终被CCD相机接收,获得光斑图像,多次等距离移动平面反射镜,采集光斑图片.利用hough变换检测图像中的光斑圆弧,提取光斑圆心像素坐标,采用黑白棋盘格标定法得到物理坐标,根据被测导轨上各测量位置获取的光斑圆心与初始位置光斑圆心的偏移量,由最小二乘法求得被测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将实验结果与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结果对比可知,我们提出的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为40μm,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单频激光干涉仪 直线度 图像处理 最小二乘法
  • 简介:针对不同类型的激光斑,系统分析了靶斑仪尺寸对激光远场光束质量评估结果的影响,提出根据光束质量评估需求确定靶斑仪尺寸的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如果靶斑仪尺寸大于真实光斑直径的1.8倍,则靶斑仪尺寸导致的光束质量偏差小于10%。

  • 标签: 激光 光束质量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GF-C(血小板衍生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视网膜激光术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EGF、PDGF-C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PDGF-C水平均降低,观察组VEGF、PDGF-C水平分别为(245.06±31.38)pg/ml、(15.68±0.89)pg/ml,均低于对照组(725.96±42.16)pg/ml、(22.45±1.0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4/48),低于对照组31.25%(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方式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有效降低VEGF与PDGF-C水平,也相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 视网膜激光光凝 VEGF PDGF-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及对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以来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激光治疗,研究组给予非诺贝特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4.1%(P<0.05)。研究组SOD为(95.3±7.1)nmol/ml,TAC为(27.3±5.9)μmol/g,均高于对照组[SOD(85.2±6.5)nmol/ml、TAC(16.1±4.7)μmol/g],均P<0.05;研究组MDA为(8.1±1.2)nmol/mg,低于对照组的(13.9±2.7)nmol/mg,P<0.05。研究组TNF-α为(10.1±1.9)ng/L、IL-2为(68.2±8.3)n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为(17.5±2.5)ng/L、IL-2为(83.7±10.8)ng/L],均P<0.05;研究组IL-10为(67.8±9.1)pg/ml,高于对照组的(56.3±7.6)pg/ml,P<0.05。结论应用非诺贝特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进而使患者视力得到有效提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非诺贝特 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 炎症 氧化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