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及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PDR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格栅样激光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DA、趋化素水平,观察两组视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46/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χ2=19.58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趋化素及视力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趋化素分别为(8.57±2.48)μmol/L、(1.58±0.51)ng/L,对照组分别为(10.92±3.16)μmol/L、(2.83±0.92)ng/L,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4.178、8.486,均P<0.05);观察组视力为(0.66±0.19),高于对照组的(0.43±0.13)(t=7.135,P<0.05)。结论采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可有效缓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血清MDA及趋化素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冲激光 激光凝固术 丙二醛 趋化因子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剂 视力,眼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激光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6例(56只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29只眼)和对照组27例(27只眼)。对照组为抗VEGF药物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眼压,术后3个月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功能性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均低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矫正视力下降、视力不变及视力增加占比及虹膜新生血管退化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62.07%)明显高于对照组(2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4.14%)明显低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镜钬激光术治疗肝内胆管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8月成都军区总医院采用胆道镜钬激光术治疗55例肝内胆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胆道镜检查证实患者胆道出血后,从胆道镜器械孔插入钬激光导纤维,使其顶端接近出血区域,直视下激发激光止血。如出血量多,影响出血区域的观察,加用肝门阻断带临时阻断肝门,同时配合使用胆道镜加压注液袋;对于胆管狭窄且远端出血者,先用激光切开狭窄或术中采用胆道气囊扩开狭窄区,恢复胆道通畅后完成止血。结果55例患者均通过胆道镜钬激光术成功止血,平均止血时间为5.5min(2~15rain);16例患者临时阻断肝门,共27次,平均阻断时间为2.2min(1—4rain);术后胆道再出血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患者均未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痊愈出院。术后35—49d患者复查胆道镜,4l例术中热凝止血区域的胆管黏膜上皮恢复平坦,14例未出现原热区新的狭窄。结论在胆道镜直视下应用钬激光凝固治疗肝内胆管出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胆道出血 钬激光 胆道镜检查 肝内胆管
  • 简介:由于发展和任务的需要.我厂于2000年引进了MWANova公司生产的LLK3激光学录音机。贝电影发行放映时使用的是胶片拷声音和画面被印制合成在一条光学胶片上,所以当影片的混录双片被审查通过后,就要从混录磁底上将声音信号转录到一条光学声带上,

  • 标签: 激光光学 录音机 Nova公司 光学胶片 声音信号 电影发行
  • 简介:摘要在液晶显示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消费者对液晶显示产品的要求也在提升,除了亮度、分辨率、画面均匀性等参数,对于画面的色彩还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生产加工环节,也在追求控制成本,简化加工及组装工艺。对背光光源的设计,光源的选择也多种多样,LED、激光、OLED自发光等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最新MicroLED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中。在背光模组的结构、成本、组装工艺、光源的稳定性和寿命方面,研发人员也在不断寻求突破。

  • 标签: 侧入式 激光光源 空气导光 背光模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视网膜激光与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循证医学研究。分别以视网膜静脉闭(阻)塞、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视网膜激光凝为中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和在线数据库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相关文献。选取以RVO合并ME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案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和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相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2011年1月至2021年2月。排除重复、信息不完整或不相关文献以及病例报告和综述性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4统计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选择加权均数差(WMD)和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量的估计值,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注射次数。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461篇文献,最终纳入2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患者1156例,其中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576例,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组)5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9、12个月,单纯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VA:WMD=-0.82,95%CI -2.38~ 0.74,P=0.30;CMT:WMD=-3.12,95%CI -17.25 ~11.01 ,P=0.67 )。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ME者,联合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注射次数(WMD=-0.80,95%CI-1.18~-0.42,Z=4.10,P<0.000 1 )。结论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不能更好改善RVO合并ME患者BCVA和CMT;而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ME患者,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能有效减少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激光凝固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长期随访的视功能和眼底结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首诊且随访时间≥5年的ROP患儿35例6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36只眼,女性14例27只眼;出生胎龄(GA)(29.30±1.77)周。急进型ROP (A-ROP)12只眼;阈值前1型ROP 51只眼。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所有患眼仅接受单一抗VEGF药物或激光治疗,并据此分为抗VEGF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分别为20例35只眼、15例28只眼。两组患儿GA、出生体重、首次接受治疗时矫正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44、0.859、0.694);A-ROP、阈值前1型ROP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小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屈光度以等效球镜度(SE)表示。对比观察治疗后5年时两组患眼BCVA、屈光状态、视野缺损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FFA周边视网膜异常情况。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5年,抗VEGF治疗组患眼周边可见视网膜无血管区,大小为(2.32±1.84)个视盘直径,其中周边无血管区交界处存在荧光素渗漏1只眼;激光治疗组患眼周边视网膜可见陈旧光斑,未见荧光素渗漏。抗VEGF治疗组、激光治疗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15 (0.00,0.20)、0.10 (0.00,0.16);SE分别为0.50(-1.25,1.31 )、0.38(-4.25,1.75)D;视野平均缺损(MD)值分别为2.70 (1.20,4.80)、4.25 (2.83,6.98) dB;CFT、SFCT分别为(225.00±29.31)、(287.18±68.56) μm和(237.17±32.81)、(279.79±43.61 ) μm。两组患眼logMAR BCVA、CFT、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0.147、0.622 )。激光治疗组患眼SE的下四分位数、视野MD值明显高于抗VEGF治疗组,但SE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视野MD值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结论抗VEGF药物、激光治疗早期ROP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周边视野可以较大程度得到保留;激光治疗者周边视野缺损较抗VEGF药物治疗者更显著;对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发育大致正常。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抑制剂 激光凝固术 视野 视力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卵磷脂络合碘与沃丽汀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术后黄斑水肿缓解程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6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沃丽汀,观察组口服国产卵磷脂络合碘。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变化情况。结果激光治疗后,分别比较观察组(国产卵磷脂络合碘组)和对照组(沃丽汀组)三个月后视力与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经T检验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比较用观察组(适力顺组)和对照组(沃丽汀组)三个月后黄斑厚度经T检验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沃丽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国产卵磷脂络合碘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观察组(国产卵磷脂络合碘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沃丽汀组)效果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两组不良反应而言,观察组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Ⅰ期~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及新生血管消退影响。方法:选择接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Ⅰ期~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5例行临床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5月~2021年8月,经随机分组后,对比组(32例)行全视网膜激光治疗,试验组(33例)行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房角、虹膜新生血管分级占比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4周后眼压、logMAR BCVA均低于对比组,且治疗后房角新生血管0级占比及虹膜新生血管0级、1级占比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Ⅰ期~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基础上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可积极抑制患者眼部新生血管生成,提升眼压、视力临床矫正效果。

  • 标签: 康柏西普 P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02月-2022年07月本院收治的78例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予以视网膜激光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黄斑水肿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DR治疗中联合应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及视网膜激光术,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及临床症状,且不会明显增加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雷珠单抗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乳腺外paget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激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乳腺外paget病13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3例患者经4-7次激光动力治疗后皮损完全消退,随诊2年无复发。结论:激光动力治疗可消除隐性病灶,保护器官容貌及功能,可根治早期肿瘤患者,做好皮损创面的清洁护理和预防感染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 标签: 乳腺外PAGET病 皮肤疾病 激光光动力治疗 护理
  • 简介:针对大面积高能激光束时空分布参数测量的需要,综合研究了量热和光电法测量激光束光强时空分布技术,采用现场实时定标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两类数据融合问题,完成了量热光电复合式激光强分布测量系统的研制.该系统主要由256路量热探测单元、120路光电探测单元、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等部分组成.系统具有绝对激光能量测量准确、时间测量分辨率高的优点,实现了大面积高能激光束光强时空分布的准确测量.

  • 标签: 高能激光 时间分辨 空间分辨 量热探测 光电探测
  • 简介:通过对水分子在激光作用下选择性解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产率随实验参数(相差和相对强度)的变化图和与其相应的等高线,讨论了解离能量和初态对产率的影响.

  • 标签: 相干控制 解离 产率
  • 简介:针对弹丸激光靶测速系统中弹丸过靶时间提取算法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提出使用重心法提取过靶信号特征点的方法.该方法求解过靶波形重心作为过靶信号特征点,通过对重心法、斜率法、下降沿一半法和峰值法的仿真分析可知,重心法具有最佳的抗噪声性能,误差最小.试验验证表明:对比使用不同处理方法解算得到的速度值,发现重心法弹丸过靶信号特征点提取算法具有最高的速度精度,对提升激光靶精度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 标签: 激光靶 重心法 弹丸 速度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氩激光视网膜光治疗眼底病变的全程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氩激光视网膜光治疗的500例(660眼)眼底病变患者,对这些患者治疗前、中、后实施全程护理。结果顺利实施氩激光视网膜光治疗的患者占99.3%,对这些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治疗有效率占90%,无效率为10%。结论采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及时治疗眼底病变,避免眼底病变发生恶化。激光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实施手术前,应该为患者做好各项准备与心理护理,治疗前、中、后为患者实施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顺利实施激光术治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亚激光视网膜光凝术 眼底病 全程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性玻璃体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中,选取患者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中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并联合眼内激光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用相同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患者中大量出血以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中反复更换显微器械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术联合眼内激光在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性玻璃体积血方面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此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安全性得到提高。

  • 标签: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大动脉瘤 玻璃体积血 激光光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