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钱迪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5-31
  • 出处:《护理前沿》 2022年第9期
  • 机构:摘 要:目的:针对介入手术后治疗护理产科患者相关方法。能够起到的效果以及部分注意事项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通过选择保守治疗没有起到预期治疗效果的产科急性难治性大出血患者5例,分别从介入治疗手术前、手术中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经过介入治疗护理,产科患者们成功完成手术,并在术后保持稳定情绪,生命体征也十分平稳,5例患者均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顺利出院。 结论:介入治疗护理对于产科急性难治性产后储出血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与恢复效果,产妇经过完整的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恢复效果良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栓塞在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本院50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采取介入化疗栓塞1次治疗后,38例治愈;其余12例经过2次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后改善治愈。结论 滋养细胞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介入化疗栓塞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 标签: 介入化疗栓塞 滋养细胞肿瘤 子宫动脉MTX
  • 简介:摘要:所谓的瓣膜性心脏病,实际上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退行性瓣膜病的实际发病率每年都在不断增多,特别是退行性主动脉脉狭窄。很多年龄比较高,而且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很容易患上退行性瓣膜病,而且在人工生物瓣膜的衰败需再进行手术的过程当中,患者很有可能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所以在治疗方面,过去传统的外科手术有着特别高的风险,随着心脏瓣膜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本篇文章是在最近几年来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各类型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来进行概括。

  • 标签: 瓣膜病 介入治疗 现状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放射介入治疗吹响了新时代医疗进程的号角,在科技不断精进的情况下,放射介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在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将医学影像与临床实践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病患带来了疾病治疗的福音,力求全面覆盖当下医疗环境,而放射介入治疗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时常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于基层医院而言则需要开展独特的放射介入工作,以支持该项新兴技术的运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当前基层医疗的实际环境分析,总结放射介入工作于基层医院的具体路径,为该领域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放射介入 基层医院 临床医学 路径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防范措施。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00例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本次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所选100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所选100例患者在充分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防范措施,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差错出现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出现护理差错的人数分别为12人及2人,占组内所选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00%及2.00%,比较分析组间护理差错出现概率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均是导致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规避和应对。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20 年1月到 2021 年1月期间的 100 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择期介入治疗。结果:研究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7天、术后6个月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择期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及灌注化疗术的肝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及灌注化疗术患者,均分为分析组、参照组,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分析组与参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与疼痛评分更低,P值<0.05。结论: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及灌注化疗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肝脏功能,提升临床疗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肝癌动脉介入栓塞 灌注化疗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疼痛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1月到2022年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6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疼痛护理。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护理质量、疼痛感水平、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疼痛护理 肝癌介入术 临床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癌肝动脉介入栓塞及灌注化疗术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及灌注化疗术的肝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P

  • 标签: 优质护理 肝癌 常规护理 肝动脉介入栓塞 生活质量 灌注化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患者住院舒适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我院9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46例是参照组,46例是研究组, 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HAMA评分)、抑郁情绪评分(HAMD评分)、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舒适度 肝癌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护士护理配合在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8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29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导管护士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①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经比较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T、I、P评分及HHI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知信行理论 延续性护理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世界近一半的肝癌发生在我国,靶向治疗和全身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有限,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治疗肝癌的成功,开启了肝癌的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包括联合靶向、化疗、放疗、溶瘤病毒以及另一种免疫治疗等多种策略。然而,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极大地限制了免疫单药及免疫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笔者阐述肝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未来潜在的努力方向:鉴定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精准定位受益个体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多学科高度一体化的患者全程管理;重视肿瘤免疫应答的机制研究,针对性研发药物及开发新的综合治疗策略;为实现肝癌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懈努力。

  • 标签: 肝肿瘤 联合治疗 免疫检查点 靶向治疗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癌脑转移的发病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0年至2020年间17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肝癌脑转移的受者。所有受者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移植前肝癌均超过米兰标准。免疫抑制方案术后早期为巴利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s)+糖皮质激素,并逐步停用糖皮质激素及吗替麦考酚酯。3例受者肿瘤复发后接受了西罗莫司免疫治疗,并停用CNIs药物。其中1例同时使用索拉非尼抗肿瘤治疗。结果所有受者均合并其他脏器转移,包括16例肺转移(94.1%),5例骨转移(29.4%),6例肝转移(35.3%)。确诊脑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1年累积存活率为29.4%。移植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年累积存活率为64.7%。7例行脑转移灶切除手术受者中,2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出血。5例术后存活,最长存活时间为2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脑转移预后差。但通过早发现及合理治疗,能够延长受者生存时间,甚至取得长期生存。脑转移多伴有肺转移,发现肺转移瘤则提示需要关注颅内的病变情况。

  • 标签: 肝移植 肝细胞癌 颅内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肝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肝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中采用肝癌介入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对控制和延缓病情进展有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肝癌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中晚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肝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肝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中采用肝癌介入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对控制和延缓病情进展有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肝癌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中晚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切除术对中国肝癌分期(CNLC)-Ⅱ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SEER数据库中2004年至2015年符合CNLC-Ⅱ期的肝细胞癌患者数据。共纳入3 764例患者,年龄范围18~93岁,年龄(64±11)岁,男性2 935例,女性829例。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2 825例,肝切除手术患者510例,局部消融治疗患者429例。通过绘制Kaplan-Meier曲线、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以及亚组分析,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总体生存(OS)和癌症相关生存(CSS)的影响,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肝切除手术组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3%、51.9%和34.0%,显著高于局部消融组的71.7%、34.8%和24.9%(χ2=18.50,P<0.001),以及非手术组的46.8%、16.1%和8.4%(χ2=276.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肝切除手术组患者的1、3、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分别为80.2%、58.9%和41.8%,也显著高于局部消融组的75.9%、42.8%和32.6%(χ2=15.20,P<0.001),以及非手术组的52.3%、21.5%和12.7%(χ2=245.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长径、化疗、病理分级、甲胎蛋白以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进一步证实肝切除术相对于非手术治疗能够改善CNLC-Ⅱ期患者的预后,中位OS分别为52个月(95%CI:38~60)和10个月(95%CI:7~16),中位CSS分别为59个月(95%CI:44~77)和11个月(95%CI: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肿瘤最大径超过10.0 cm时,手术切除并不能使患者生存获益。结论肝切除手术能够改善CNLC-Ⅱ期肝细胞癌患者的OS和CSS。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中国肝癌分期 总体生存期 癌症相关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予以介入护理干预的能效。方法:72例实施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36例/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成效。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较低,且认知功能障碍评分降低,记忆能力评分提高,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介入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介入护士为主导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以介入护士为主导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HADS-A评分、HAD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介入护士主导 围手术期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