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究神经科重症住院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的方法。方法将68例神经重症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分级护理方法。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例数分别为无压疮、Ⅰ期压疮、Ⅱ期压疮、Ⅲ期压疮;对照组患者例数分别为无压疮、Ⅰ期压疮、Ⅱ期压疮、Ⅲ期压疮,对无压疮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例用分级护理方法对各级神经科重症组患者进行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科 重症住院患者 压疮预防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集的255例血液标本分为两组,对照组130例行常规拉网式检验,实验组125例行分级检验,评估两组血脂生化检验数据及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LDL-C、APOB表达水平更高,APOA-1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HDL-C、TC、TG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LDL-C、APOA-1、APO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HDL-C、TC、T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分级检验法可有效提升血脂生化检验准确率,早期发现血脂异常,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 标签: 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法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矽肺患者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2例矽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及临床检验确诊为矽肺。回顾性分析142例患者X线特点。结果6111例患者存在弥散性小结节影,占78.17%;59例存在结节融合,占41.55%。20例合并肺结核,占14.08%;51例合并肺气肿,占35.92%;7例合并气胸,占4.93%;7例合并肿瘤,占4.93%;25例合并出现胸膜肥厚,占17.61%。其中,合并肺气肿的患者最多(P<0.05或者P<0.01)。结论单纯性矽肺,临床诊断较为容易;伴合并症或者症状不典型矽肺患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X线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X线 诊断 矽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使用CT检查的效果。方法2005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选取了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来分析,为患者使用CT检查,对临床检查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CT检查,共有107例巨块型患者,占总数的71.33%,26例结节型患者,占17.33%,17例弥漫型患者,占11.33%,临床中CT结果准确率是100%。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能够直接反映病症特征,所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CT诊断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2例矽肺结节患者进行CT诊断,分析矽肺结节的CT检查结果及病理特征。结果CT诊断62例矽肺结节I期32例,II期22例,III期8例。结论CT诊断可以显示矽肺结节的改变特点,对矽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矽肺结节 CT诊断 临床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肺内结块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肺内结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50例患者均伴有毛刺CT征结块。其中30例患者为肺癌,15例患者为炎性假瘤,5例患者为结合瘤,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扫描与鉴别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对比两者的恶性病变率。结果50例毛刺征按其长度通常一般可分为两类短毛刺征36例,恶性病变率为86.11%,长毛刺征14例,恶性病变率为2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判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毛刺征,因此,临床在诊断时需要将CT诊断和鉴别诊断相结合,这样一来可以时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肺内结块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脊柱结核 X线诊断及 CT诊断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 30例脊柱结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 15例脊柱结核患者同时经 X线和 CT诊断,总计诊断出 14例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 93.33%。经扫描图像分析,其中存在椎旁脓肿患者占 4例,存在骨质破坏患者占 8例,存在椎体压缩变形患者占 6例,存在死骨迹象患者占 12例,存在椎间盘破坏、侵润患者占 5例。对照组 15例脊柱结核患者仅经 X线诊断,总计诊断出 8例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 53.33%。经扫描图像分析,其中存在椎旁脓肿患者占 2例,存在骨质破坏患者占 3例,存在椎体压缩变形患者占 3例,存在骨质疏松患者占 4例。实验组患者经 X线和 CT同时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仅 X线诊断的对照组患者,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为脊柱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将 X线诊断和 CT诊断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使得患者可以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结核 X线诊断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T诊断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9月前来我院诊断的胸部创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及穿刺证实为胸部创伤。在此之前,对患者给予CT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CT表现。结果经过CT诊断,发现与病理及穿刺证实结果相符,证明胸部创伤CT诊断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并且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患者的病痛。在42例患者当中,30例患者被诊断为肺挫伤,12例患者被诊断为单纯肋骨骨折。另外,共计5例患者合并胸骨骨折,8例患者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在本次CT诊断当中,42例患者的诊断时间为受伤后8h以内进行,其中有6例患者是在受伤后的24h内进行检查,这些患者被查出湿肺症状。30例肺挫伤患者在CT诊断中,主要是表现出大片、多发片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总体上的形态并不规则,密度比较淡。8例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的CT诊断,主要表现出患者侧胸腔前缘无肺纹理之弧带状低密度影子。12例单纯肋骨骨折患者,其CT诊断比较明显,由于是单纯肋骨骨折,因此肋骨及胸骨骨质呈连续性中断,胸骨与胸骨体部出现骨质断裂。结论对胸部创伤患者给予CT诊断,不仅可以有效的了解患者创伤类型、创伤程度,同时可以为日后的康复治疗、休养提供较多参考,减少复发可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CT诊断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完全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CT扫描 创伤 胸部 诊断
  • 简介:脉管畸形的诊疗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疑难性问题。相对低的发病率以及多个不同学科各自为政的诊疗,造成了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经验不足。脉管畸形的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首先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同时其精确诊断要求深刻理解胚胎发育、病理生理的相关背景知识,熟知各种脉管畸形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形态学特征。

  • 标签: 脉管畸形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共26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管瘤患者。采用16排CT检查,先进行平扫在进行增强扫描,结果6例淋巴管瘤发生病变位置左颈3例,颈部外侧区10例,右颈4例,颌下区3例,胸壁2例,腹膜后2例,盆腔2例,平均病灶大小为(9.26±0.11)cm。8例肿瘤为分叶状,顺着疏松组织间隙生长,出现不同程度包绕或者压迫周边肌以及血管包绕的情况。8例为多囊性,形状不给做,长管状,类圆形,内部可观察到纤维分隔,边界清晰,囊腔大小不一。5例为单囊,形状为新月形、类圆形以及梭形的薄壁囊性病灶。囊内密度均匀2例,CT值在5~14Hu,2例囊内密度不均匀,1例为液-液平面,手术证实为实囊内有出血。结论对病灶的发生部位、多囊性、顺着疏松组织间隙生长等特点和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可有效对淋巴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

  • 标签: CT诊断 淋巴管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超声检查在早期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病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4月—2017年8月,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与鉴别的相关资料。结果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75例为良性,5例为恶性,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1.25%(73/80);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在超声检查影像资料表现方面存在差异性,根据超声诊断后的影像资料有利于早期对甲状腺恶性疾病患者实施筛查。结论超声在鉴别与诊断甲状腺结节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早期对患者的超声筛查,便于对高度怀疑恶性病灶患者进行活检以及早期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整个筛查具有无创、费用低、患者易接受等优势。

  • 标签: 超声检查诊断 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65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效果。结果经随访,GOS结果Ⅰ级18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8例,预后良好率56.9%,病死率27.7%;32例早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59.4%、28.1%,33例晚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48.5%、33.3%,对比早期与中晚期治疗的预后良好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并发症4例。结论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早期治疗,可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抽签法为依据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命名为常规护理组并为其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命名为分级护理组并为其实行分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疾病治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4.7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63.1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行分级护理可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患者满意程度更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颅脑外伤 分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级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衰弱、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予以四肢被动活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直至患者出科或出院。干预结束后采用肌力评定法(MRC-score)评估肌力及Barthel指数,统计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肌无力(ICU-AW)、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压疮发生情况,记录其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出院时对照组肌力评估2~5级依次是7例、17例、25例、8例,显著低于观察组4例、6例、33例、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Barthel指数(84.50±8.70)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92.30±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CU-AW发生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VAP、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避免ICU内获得性肌力衰弱及压疮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 被动训练 主动训练 康复训练 机械通气 肌力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分级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00例入院患者进行研究,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100例未实施分级管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100例患者则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比较分级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分级管理之后,患者对甲级与丙级药物使用的概率呈现明显下降的现象,但是乙级药物使用几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数据发现,医院患者对抗生素使用几率不断降低。结论由于抗生素使用的范围相对较广、消耗量相对较大,因而会有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存在,因而使用抗生素分级管理之后,能够有效改善相应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抗生素 分级管理 合理用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分级诊疗认知度对就医方式影响。方法选取200名社区居民(2015年11月—2017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其分级诊疗认知度进行分析,后统计社区居民就医方式的因素。结果问卷回答“是”情况您是否以前有了解或接触过分级诊疗?占比10.00%;您对分级诊疗的政策是否做过了解?占比15.00%;您家人是否使用过分级诊疗模式?占比2.50%;您是否愿意接受分级诊疗?占比18.50%;您认为分级诊疗模式是否能够实施?占比14.00%;您是否遵医嘱实施过分级诊疗模式就医?占比10.50%;您认为分级诊疗是否能够给您减少诊疗费用?占比19.50%;您对现状的就医模式是否满意?占比7.00%;您对社区医院医疗技术是否满意?占比3.00%。在200名社区居民中,选择综合医院就医占比78.00%;选择社区医院占比11.00%;选择院外方式就医占比11.00%。而影响居民选择就医方式的因素较多,其中医院级别占比50.00%;就医环境占比27.50%;选择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级别占比22.50%。结论提高社区居民分级诊疗认知度,能够使其科学就医,使分级诊疗能够实现依制诊疗、资源共享、有制可依、全民参与的目的,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

  • 标签: 社区居民 分级诊疗 认知度 就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参与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各级医院收治的患者250例,观察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护理管理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研究组为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医联体 分级诊疗 护理管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血清尿酸浓度与Killip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并发死亡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的急性STEMI患者27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清尿酸浓度和Killip分级分组。对各组一般资料及患者住院并发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高尿酸血症和高Killip分级均会增加STE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尿酸血症对患者Killip分级Ⅱ~Ⅳ级亚组病死率有影响,但是对尿酸正常组和Killip分级Ⅰ级亚组无明显影响。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高尿酸浓度是患者KillipⅡ~Ⅳ级住院期间高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92,95%可信区间:0.985~0.998,P=0.012)。结论入院血尿酸浓度与Killip分级在急诊对于急性STEMI并发死亡均是简单、有效的预测指标,而高尿酸血症与Killip分级Ⅱ~Ⅳ级可能相互作用,增加急性STEMI住院死亡风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尿酸 KILLIP分级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