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11月9日,CMIIC2015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互联网大会暨品牌盛会在湖南长沙盛大开启,本次大会由慧聪工程机械网主办,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指导,2015年已是第六届,被誉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奥斯卡"盛典,中联科凭借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着力转型和新商业模式的构建荣获2015商先锋奖。

  • 标签: 中联重科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工程机械行业 互联网时代 商业模式 奥斯卡
  • 简介:摘要非金属夹杂物在钢的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钢中的分布不仅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而且导致材料的塑性、韧性和疲劳性能降低,并且微孔和裂纹容易在夹杂物和钢的界面形成疲劳断裂或者引起其他缺陷,因此,在炼钢过程中,必须要正确控制夹杂物。熔(ESR)技术能有效的去除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并能对钢中夹杂物的分布进行改善,随着钢的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一般熔技术已不能满足洁净钢的生产要求。

  • 标签: 电渣重熔 夹杂物 控制
  • 简介:摘要:在国家“双碳”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兼顾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卡行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也在寻求一个能平衡减排和盈利的方法,卡的换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采用“车分离”的运营方式,克服了纯电动卡运营效率低和初始投资过高的痛点,能够有效满足卡高频运作车辆的要求,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回报率和交通便利性,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换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补能方式,为电动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方便和可行性,解决了充电时间长、里程焦虑等问题,促进了电动卡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

  • 标签: 电动 重卡 换电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刺激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脑血流以及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中神经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以及生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干听觉诱发I级、Ⅱ级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刺激可以明显的改善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脑血流、生理情况。

  • 标签: 盐酸纳洛酮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出血昏迷 脑血流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功能刺激仪联合表肌生物反馈对腰肌筋膜疼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肌筋膜疼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多功能刺激仪联合表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愈率,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GQOL-74)、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L)、炎症因子水平、患者腰部核心肌群的收缩能力、疲劳程度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GQOL-74参数、患者腰部核心肌群的收缩能力均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ODL、炎症因子水平、肌肉疲劳程度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参数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并无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P<0.05)。结论多功能刺激仪联合表肌生物反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缓解炎症,值得在腰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多功能电刺激仪 表肌电生物反馈 腰肌筋膜疼痛 生活质量综合评分 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心颗粒对发早搏疗效以及心脏生理影响。方法选取60例发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QTc离散度(QTcd)、24h平均心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c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降低QTcd,对心率影响小,在发早博治疗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搏 稳心颗粒 心脏电生理 疗效
  • 作者: 康红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4-24
  • 出处:《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2023年2期
  • 机构:(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本溪  117022)
  • 简介:窦性心律合并房性并行心律及发室早的动态心电图相对复杂,要想准确快速地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借助于心散点图。时间散点图能显示心律失常发生的时刻及持续时间;Lorenz散点图可反映主导心律与辅加心律各自的生理特征;差值散点图则能清楚地揭示出Lorenz散点图上重叠难辨的节律信息。这三种散点图相互补充、互为印证,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了窦性心律合并房性并行心律及发室早的竞争与干扰过程。掌握心散点图这种简洁而高效的分析工具和语言,不仅有助于准确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也为深入了解心律失常的生理意义打开了一扇窗口。

  • 标签: 时间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 差值散点图 窦性心律 房性并行心律 频发室早
  • 简介:摘要:煤矿井下回采面的煤层变薄区、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会影响煤矿开采安全。所以需要借助科学的探测技术对煤矿生产区地质构造进行准确探测。地下岩层中,电磁波在进行传播时,因为矿石性、岩石性存在差异,其吸收电磁波能量的程度也存在差异,低阻岩层在电磁波方面吸收作用较为突出,若是电波前进过程中遇到断裂构造截面,则电磁波就会产生折射以及反射作用,进而产生能量损失。所以,在煤矿生产井中,电磁波在煤层中传播时若是遇到陷落柱、断层以及其他构造过程中,可以完全屏蔽或是吸收电磁波能量,接受想到若是无法接受投射信号或是信号较为微弱,则可以视为透视异常。本文介绍了多无线坑透技术概述,阐述了技术优势,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实践应用状况,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无线电坑透技术 煤矿 地质探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措施,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缩期基底动脉、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使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情况得到良好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低频超声 低频电刺激
  • 简介:目的了解并探索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了8例患者实施DBS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8例患者采用DBS治疗后,震颤、强直、行走不稳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DBS是治疗PD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方法,术前患者的筛选,术后参数的调节和健康教育是DBS治疗PD的关键。

  • 标签: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B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频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低频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产妇术后乳汁开始分泌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2)两组新生儿完全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率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频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提高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更是缩短乳汁分泌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乳房按摩点穴 剖宫产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中频刺激治疗。结论中频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

  • 标签: 中频电刺激 运动疗法 脑卒中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血栓(VTE)是临床常见并发症。神经肌肉刺激(NMES)作为一种安全、便携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在预防下肢VTE形成方面得到了新的临床应用,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本综述主要阐述NMES在预防下肢VTE形成中的疗效、作用机制、治疗参数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旨在为后期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肢静脉血栓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是否可行一直存在较多争议,但近年来该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DBS技术是否可应用于难治性强迫症治疗领域,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已有的循证研究、专家共识及中国的临床实际对DBS在我国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中尝试研究或应用时应关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
  • 作者: 李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3期
  • 机构: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81
  • 简介:癫痫(epilepsy,EP)是一种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过渡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生理、生化等多因素异常有关。

  • 标签: 颅磁刺激;癫痫;神经电生理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脊髓空洞症疼痛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来我院就诊之前,曾接受口服阿片类药物、局部神经阻滞等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考虑到患者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以用电极刺激完全覆盖。所以,本团队探索性地使用脊髓刺激(SCS)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持久,提示SCS可能是治疗脊髓空洞症所引起的局限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脊髓空洞症 神经痛
  • 作者: 陈昌成 洪文军 王四中 路翰娜 赵智勇 白钟飞 林起湘 刘斐雯 唐朝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青田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丽水 3239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0008,新西兰达尼丁奥塔哥大学物理治疗学院,达尼丁 9054,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神经调控实验室,香港特别行政区 999077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 510370,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7,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上海 201619,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亚特兰大 30329,成都
  • 简介:摘要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调控人脑可塑性的前沿研究热点。经颅刺激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脉冲刺激(tPCS)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且刺激参数及个体间差异是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经颅刺激技术的作用特点、神经生理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该技术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本次文献回顾发现,绝大部分证据(7个系统性评价和1个临床指南)均支持tDCS对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益,但tACS、tPCS和tRNS尚处于无法确认其康复疗效的探索性研究阶段。展望未来,该领域急需基于精准的"患者个体画像"以及最优刺激参数和靶点开展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以明确这项技术的康复获益及适宜的应用对象。

  • 标签: 脑卒中康复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经颅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交流电刺激 经颅脉冲电刺激 经颅随机噪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