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现观察探究以按摩斜角肌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随机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计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西医组(50例)和中医组(50例)两组。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后治疗效果的对比以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对比。结果:经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案实施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改善产妇乳汁分泌所实施催乳治疗结合乳房按摩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参与人数为60例,均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分娩的健康产妇,将所有参与产妇进行盲选分组,研究组临床实施乳房按摩、催乳治疗联合护理,常规组临床实施常规护理。并将最后研究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其研究价值。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两组数据差异明显,不仅研究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常规组,乳房胀痛情况、泌乳时间相对缩短,且护理满意度较为理想,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为产妇改善乳汁分泌实施乳房按摩、催乳治疗联合护理方案,其效果显著,可将乳房胀痛时间、泌乳时间相对缩短,且得到有效缓解,使其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乳房按摩 催乳治疗 联合护理 乳汁分泌 实施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按摩配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脑出血后偏瘫患者60例,在2020年7月份至2021年7月份之间,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实验组(针灸结合康复护理,30例)和对照组(康复护理,30例),比较两组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67%,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按摩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疗效显著,可以广泛推广于临床。

  • 标签: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 脑出血后偏瘫患者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小儿腹泻患者实行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联合中医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96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按摩+中医循证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恢复时间、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较佳,(P

  • 标签: 穴位敷贴 穴位按摩 中医循证护理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康复训练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比2组患者恢复效果。结果:经康复训练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后,患者吞咽功能显著改善,恢复效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显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 中医穴位按摩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12月接诊慢性咳嗽患者(共60例)行对比性治疗研究,依据盲选抽签法分组后(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药物治疗,试验组药物+穴位贴敷+穴位按摩治疗。比较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咳嗽(1.03±0.15)分、咳痰(0.79±0.28)分、咽痒(0.83±0.29)分较对照组降低,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痰热郁肺型咳嗽患者辨证取穴敷贴、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表现,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痰热郁肺型咳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穴位按摩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组,2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穴位按摩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①疼痛程度: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的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②睡眠质量:两组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穴位按摩护理的干预优势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穴位按摩护理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损伤性腰痛用电脑低中频按摩治疗仪的效果。方法:取40例损伤性腰痛患者分2组。对照组给予药物,观察组给予电脑低中频按摩治疗仪。对比功能障碍、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疼痛、功能障碍、腰椎功能、治疗有效率均优(P<0.05)。结论:电脑低中频按摩治疗仪的运用,能够改善腰椎功能,舒经活络、消炎止痛,加快患者的康复,安全性以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电脑低中频按摩治疗仪 损伤性腰痛 疼痛 功能障碍 生活能力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手法催乳与催乳汤联合应用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接收的15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乳房护理,研究组进行、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乳房肿痛评分(2.62±1.13)分、胀痛缓解时长(2.32±0.74)d、泌乳量(2.91±0.42)分、泌乳时间(28.72±3.76)h,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满意度97.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乳汤配合手法催乳与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症状,缩短胀痛时长,加大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穴位按摩 催乳汤 手法催乳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止嗽散加减联合药棒穴位按摩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研究对象为咳嗽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148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74例,前者应用止嗽散加减联合药棒穴位按摩治疗,后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联合药棒穴位按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止嗽散 药棒穴位按摩 咳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治疗剖宫产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4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段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乳汁分泌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产后乳汁淤积护理中实施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干预可缩短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升乳汁分泌量,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穴位按摩 拔罐疗法 剖宫产 产后乳汁淤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眼症中药熏蒸疗法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遴选对象:接受中药熏蒸疗法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的干眼症患者,合计78例,遴选对象时间段2021年03月-2022年03月,遵照随机分配法则(随机抛硬币法),收录39例患者资料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收录39例患者资料于观察组,实施持续护理改进。观察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感觉性症状评分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感觉性症状分值明显降低,P

  • 标签: 干眼症 中药熏蒸疗法 睑板腺按摩治疗 感觉性症状评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3月—2021年08月治疗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50例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有效结论。结果:研究组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48 小时乳汁充足率明显由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差异,p

  • 标签: 早期 乳房按摩 产后泌乳 乳房胀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应用中药封包治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中药封包治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未应用中药封包治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而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与实验组(24例:应用中药封包治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卒中 便秘 中药封包 推拿按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肠道准备操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8月我院接诊的结肠镜检查患者80例展开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肠道准备,观察组选择传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基础上进行肠道准备操联合中医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对肠道清洁度、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0.00%)显著低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准备操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提升其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肠道准备操 中医穴位按摩 护理满意度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产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4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有73例产妇,对照组共有72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产妇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产妇早期子宫恢复情况以及涨奶情况。结果:在对两组产妇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产妇涨奶率低于对照组,早期子宫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学位按摩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提高自然分娩产妇在产后的康复效果,使机体加快痊愈,提高分娩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穴位按摩 按摩护理 自然分娩 产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对颈椎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对颈椎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改善情绪,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早日康复。

  • 标签: 中药熏洗 穴位按摩 颈椎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脑卒中早期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按摩,对比分析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实验组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在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按摩 运动疗法 脑卒中早期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时段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此次临床研究共纳入94例剖宫产术后产妇,所有产妇均为我院产科收治,且收治时间分布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内;上述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47例纳入常规按摩组,其余纳入观察按摩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2h、术后12h、24h时的泌乳素含量以及术后12h、24h、48h时的乳汁分泌的充足人数。结果:与常规按摩组产妇相比,观察按摩组产妇在术前2h、术后12h、24h时的泌乳素含量均明显更高,其在术后12h、24h、48h时的乳汁分泌的充足人数明显更高,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术后早期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早期乳房按摩能够有效促进其泌乳素的分泌,提高其泌乳量,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时段 早期乳房按摩 剖宫产术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46例为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3,予中医穴位按摩)、B(n=23,联合延续护理)两组,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2021年4月-2022年4月。结果 B组较A组患肢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积极展开中医穴位按摩及延续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穴位按摩 延续护理 乳腺癌 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