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升高(>1 400 cm/s)对脆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2011年5月至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云岩区5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共3 26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QUS跟骨骨密度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根据baPWV值分为baPWV正常组和baPWV升高组,并随访38个月,记录随访人群骨折发生情况,最终2 637名基线及随访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结果3年脆性骨折总发生率为5.08%,其中男性人群baPWV正常组脆性骨折事件率为1.6%,baPWV升高组骨折事件率为2.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女性人群baPWV正常组脆性骨折事件率为4.4%,baPWV升高组骨折事件率为7.1%,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T值(HR 0.839,95%CI 0.741~0.952,P=0.006)及baPWV(HR 1.700,95%CI 1.046~2.763,P=0.042)与脆性骨折累计发生的危险相关。结论baPWV值>1 400 cm/s与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风险独立相关,前者可能是预测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此类差异不明显。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脉搏波分析 血管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直径小于3cm的肾脏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增强扫描以及超声造影诊断特点,及其辨析诊断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直径小于3cm的肾脏肿瘤病人案例,所有病人案例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超声造影、增强扫描。结果 直径小于3cm的肾脏肿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超声造影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多数呈浸润状生长,直径小于3cm的肾脏肿瘤内可有囊变、出血、坏死、钙化等,增强后更清晰,但直径小于3cm的肾脏肿瘤整体数值相对仍然较低。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直径小于3cm的肾脏肿瘤的诊断有关键性效用价值,尤其对直径小于3cm的肾脏肿瘤,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增强扫描以及超声造影是不应省略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肾脏肿瘤的辨析诊断有十分大帮助。

  • 标签: 肾脏肿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均为2017年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水平、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关数据。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值相似,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及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 肝功能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瘤周1 cm内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胶质瘤术后进展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通过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收集并测量平均ADC(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ADC)值。通过X-tile选取最优mADC阈值后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而预测胶质瘤患者术后进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瘤周mADC值、瘤周强化程度、年龄及肿瘤切除程度是预测胶质瘤术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胶质瘤患者术后1、2年病情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9、0.76。校正曲线显示模型中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显示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瘤周1 cm内mADC值首次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全面地预测胶质瘤患者术后病情进展情况,为临床个性化评估患者生存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工具。

  • 标签: 胶质瘤 瘤周水肿 瘤周强化 术后进展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消化内镜下切除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3.5 cm胃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径<3.5 cm胃间质瘤患者100例,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消化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3.51±13.52)min,短于对照组的(71.24±15.04)min(t=2.703,P=0.004);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8.15±2.55)mL,少于对照组的(40.12±3.56)mL(t=3.181,P=0.001);观察组术后禁食时间为(20.02±3.85)h,短于对照组的(22.12±2.96)h(t=3.058,P=0.001);观察组术后恢复通便时间为(18.61±1.89)h,短于对照组的(20.05±3.13)h(t=2.785,P=0.003);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5±1.96)d,短于对照组的(7.06±1.16)d(t=2.515,P=0.00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8.00%(χ2=0.177,P=0.673);两组肿瘤危险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6,P=0.534)。结论应用消化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直径<3.5 cm胃间质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肠内窥镜 腹腔镜检查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直径≥5cm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第三中心医院收治并接受RFA治疗或RFA联合TACE治疗的HCC患者79例.其中36例HCC患者行单纯RFA治疗(RFA组),43例HC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TACE联合组).TACE联合组患者在TACE术后2周内进行RFA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TACE联合组与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直径≥5cm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TACE联合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93.0%(40/43),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1.7%(33/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1).TACE联合组及RFA组患者1、3、5、7、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8%、56.1%、38.4%、25.2%、16.8%及69.0%、40.0%、20.1%、13.4%、1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1,P=0.059);TACE组患者1、3、5、7、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57.6%、45.9%、41.3%、31.0%,高于RFA组患者的68.8%、40.2%、24.1%、16.2%、1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肿瘤无假包膜以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进-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能延长直径≥5cm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是影响直径≥5cm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射频消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联合血常规对病灶直径<2cm单发局灶球形肺炎(SLSP)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均行CT、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比较CT、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2cmSLSP阳性检出率。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低于病灶直径≥2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阳性检出率91.30%高于单独检查52.1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联合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小于2cmSLSP,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为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 标签: 单发局灶球形肺炎 病灶直径小于2 cm 血常规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80例小于2cm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碎石效果与碎石质量。结果经皮肾镜组患者与输尿管软镜组患者碎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经皮肾镜组患者(P<0.05)。结论在小于2cm肾结石患者治疗中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在碎石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是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小于2cm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效果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142例接受内镜切除的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切除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非治愈性切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组中的肿瘤位置和大体分型显著高于治愈性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χ22=18.048;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EMR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和表面隆起凹陷型(OR1=3.340,OR2=1.371,P<0.05)。结论对于表面隆起凹陷型和位于右半结肠的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经过EMR治疗不易治愈性切除。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2?cm肾结石疗效对比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共74例<2cm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通过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进行治疗,B组通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B组,P<0.05;两组净石成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2cm肾结石患者效果明显,净石成功率高,且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肾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一次性治疗≥2cm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结石直径≥2c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肾镜取石术治疗,一组为实验组采取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患者清石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清石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直径≥2cm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清石率较高,同时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更安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临床对直径≥2cm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2cm上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14F微创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取石术治疗上尿路<3 cm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上尿路<3 cm结石的患者65例,使用14F超微经皮单通道配合F6~7.5输尿管硬镜下进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结果通过此方法处理65例直径<3 cm的上尿路简单结石,均为一期完成手术,手术出血量约2~50 ml,平均27.1 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范围为1~17 g/L,下降(8.0±2.3)g/L;手术时间范围为20~45 min,手术时间(28.0±11.9)min;术后住院时间范围为3~7 d,术后住院(5.7±0.9)d;住院总费用(12 930±520)元,结石清除率为97.6%,出现1例改用18F通道,出现1例残石,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结论14F微创单通道PCN配合F6~7.5输尿管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适合应用于结石<3 cm简单上尿路结石,特别是中度积液,适用于积水少的独立肾盏结石,特别适合建立通道,适用于肾皮质厚度/肾盏积水或肾盂积水/肾盏积水比例大的患者,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及风险更少,费用更低,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创单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直径小于2cm周围型肺结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胸腔镜肺段切除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直径小于2cm的周围型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20例和肺段切除组36例。分别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整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情况,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肺功能情况、2年复发转移率。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1.28±18.93min,明显长于肺叶切除组的(72.09±8.11min),但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7.39±0.73d,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的(9.59±1.0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46.69±18.65ml,肺叶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52.87±19.06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EV1、FCV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EV1、FCV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肺段切除组患者FEV1、FCV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内均无患者死亡,肺段切除组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肺叶切除组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为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脑转移1例,肺叶切除组无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2cm的早期肺癌,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肺功能,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能更适用于一些肺功能较差、耐受性较低的老年病患。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判断直径≤5 cm的临床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数学预测模型,以期提高肺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符合入组标准的NSCLC患者608例,采用SPSS随机数字生成器分组法按3∶1的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建模组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采用验证组病例资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与已有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中央型或周围型)、病理类型以及胸膜牵拉征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为P=ex/(1+ex),其中x=-2.831+(0.825×肿瘤直径)+(1.53×中央型)+(0.779×胸膜牵拉征)+(1.883×病理类型)-(0.06×年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预测值和观察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0.697~0.829)。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与VA模型及Fudan模型相比,本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准确率更高。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直径≤5 cm的临床早中期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判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预测能力和准确性均高于其他同类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对是否进行进一步的纵隔淋巴结分期做出更合理的临床决策。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淋巴转移 Logistic模型 临床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直径2~2.5cm肾结石患者中,分析输尿管软镜、负压吸引鞘联合干预内容、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中,抽取患者确诊为“肾结石”,其结石直径在2~2.5cm,将其分组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患者总例数为70,各组收纳样本容量35,其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9月,结束于2022年9月;其中,常规输尿管软镜治疗为对照组提供,输尿管软镜、负压吸引鞘联合治疗为实验组提供,比较效果。结果:对抽取肾结石患者展开评测,比较总有效率,实验组(94.29%,33/35)VS对照组(77.14%,27/35),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中,评测数据差异显著,即:25.71%(9/35)、5.71%(2/35),可见,后者比前者低,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对于肾结石(直径2~2.5cm)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输尿管软镜、负压吸引鞘治疗意义重大,且在联合干预时更具优势,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总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输尿管软镜 负压吸引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直径2~2.5cm肾结石患者中,分析输尿管软镜、负压吸引鞘联合干预内容、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中,抽取患者确诊为“肾结石”,其结石直径在2~2.5cm,将其分组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患者总例数为70,各组收纳样本容量35,其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9月,结束于2022年9月;其中,常规输尿管软镜治疗为对照组提供,输尿管软镜、负压吸引鞘联合治疗为实验组提供,比较效果。结果:对抽取肾结石患者展开评测,比较总有效率,实验组(94.29%,33/35)VS对照组(77.14%,27/35),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中,评测数据差异显著,即:25.71%(9/35)、5.71%(2/35),可见,后者比前者低,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对于肾结石(直径2~2.5cm)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输尿管软镜、负压吸引鞘治疗意义重大,且在联合干预时更具优势,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总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输尿管软镜 负压吸引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在小于1cm可疑甲状腺结节中使用高频彩超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小于1cm的且在我院乳甲血管外科2016年10月-2017年7月期间行甲状腺手术的63位患者,分析对照其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检查结果。结果63位患者细针穿刺均成功实施,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与病理检查相比,FNAB穿刺敏感性85.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3.3%,准确率95%。结论对于小于1cm的可疑甲状腺结节,高频彩超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术对结节性质的诊断有较高诊断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高频彩超 甲状腺穿刺活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国家大型石化行业炼油项目进一步深入,大面积大规模混凝土整体地面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大面积混凝土整体地面不仅对其外观质量、平整度的要求严格,随着国家开始的对环保、安全的不断重视,现根据混凝土地面的特殊性和功能的不同对整体外观质量、抗渗、防火及耐磨等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云南石化炼油项目汽车装卸站和化学品及综合仓库区为实例,阐述大面积地坪跳仓法施工和对特殊地面(抗渗、不发火和耐磨)的处理。

  • 标签: 大面积混凝土 抗渗
  • 简介:摘要胸廓高度被认为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OS)的关键结果指标,因为据报道它与肺功能测试结果(PFT)相关。目前有研究提出将18 cm的胸廓高度作为预测呼吸功能的阈值,但是对于不同病因和畸形程度的不同个体情况,仅使用这个单一参数来评估EOS治疗结果可能过于简单化。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