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联合血常规对病灶直径<2cm球形肺炎(SLSP)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均行CT、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比较CT、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2cmSLSP阳性检出率。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低于病灶直径≥2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阳性检出率91.30%高于单独检查52.1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联合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小于2cmSLSP,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为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 标签: 单发局灶球形肺炎 病灶直径小于2 cm 血常规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结果30例皆位于胸膜下,16例相应胸膜异常,4例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30例密度不均,6例有小支气管像,4例有小空洞,12例边缘模糊,14例周围毛刺或索条,16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4例病灶内低密度,8例肺间质改变,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有卫星。结论性机化性肺炎CT有一定的特点,但不典型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鉴别尚有一定困难,需病理支持。

  • 标签: 肺炎 CT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结果30例皆位于胸膜下,16例相应胸膜异常,4例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30例密度不均,6例有小支气管像,4例有小空洞,12例边缘模糊,14例周围毛刺或索条,16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8例病灶内低密度,8例肺间质改变,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卫星。结论性机化性肺炎CT有一定的特点,不典型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鉴别有一定困难,需病理诊断支持。

  • 标签: 肺炎 CT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发性球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其临床特点与CT检查的相关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所收治的30例急性发性球性肺炎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需要分别接受胸片检查、CT检查以及痰涂片检查等多项检查,对其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均为细菌感染,CT以及胸片检查显示病灶分别在两肺下叶背段或者后基底段,患者病灶多贴近胸膜或者沿着支气管血管束进行分布。结论针对急性发性球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检查,对其临床特点与CT检查特点进行分析十分关键。

  • 标签: 急性单发性球性肺炎 CT 特点 痰涂片检查 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机化性肺炎(FO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的40例误诊为肺癌的FO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结果(1)40例FO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范围为26~82岁,平均年龄(55.55±10.52)岁。(2)临床表现中,咳嗽咳痰21例,发热6例,咯血8例,胸痛12例,体检发现14例。(3)病变在肺野外、中、内带及各肺叶均有发生。CT表现多样,除结节影和实变影外,合并有分叶状、边缘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密度不均、胸膜牵拉等。病灶范围≥3 cm的26例,<3 cm的14例。(4)共有8例患者行PET-CT检查,其中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2例未见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后改变。(5)40例患者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均正常,仅有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轻度增高,D-二聚体均正常。(6)病理提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扩张,腔内见纤维素样黏液栓形成,间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7)40例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半年后复查手术缝线周围复发;余复查均正常。结论FOP临床相对少见,因其特殊影像表现极易误诊。临床医师需不断加强对FOP的认识,通过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等综合诊断,以减少临床误漏诊。

  • 标签: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临床表现 病理学特征 影像学特点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结果30例皆位于胸膜下,16例相应胸膜异常,4例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30例密度不均,6例有小支气管像,4例有小空洞,12例边缘模糊,14例周围毛刺或索条,16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8例病灶内低密度,8例肺间质改变,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卫星。结论性机化性肺炎CT有一定的特点,不典型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鉴别有一定困难,需病理诊断支持。

  • 标签: 肺炎 CT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不明的肿瘤(CUP)是指经组织学确诊,但根据标准评估手段和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肿瘤原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CUP占全球所有确诊肿瘤的2%~5%,以早期侵袭性转移为特征。目前CUP的标准评估需要组织病理学评估和低危亚群鉴别,该亚群患者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或预后更好。当前对高危亚群的标准治疗需要评估预后并考虑经验性化疗。组织起源分子检测法用于鉴定可能的肿瘤原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在此我们对应用该检测方法评估CUP的合理性,以及支持和反对依据进行了综述。二代测序在晚期肿瘤的广泛应用为鉴别具有治疗可行性的基因突变患者提供了可能,而且有助于后续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X线与CT在肺部球形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4月肺部球形病灶68例X线及CT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X线、CT及联合诊断误诊率。结果患者X线、CT联合诊断误诊4例,临床误诊率为5.9%;单纯采用X线诊断误诊13例,误诊率为19.1%,单纯采用CT诊断误诊7例,误诊率为10.3%;X线、CT联合诊断肺部发球性病灶临床误诊率明显低于单纯采用X线及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X线及CT单用检查,联合诊断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具有更高临床价值。

  • 标签: X线 CT 肺部单发球形病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原手术切除范围治疗侧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126例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按照原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分为甲状腺全切组(A组)和甲状腺腺叶切除组(B组)。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χ2=0.394,P=0.530)、死亡率(χ2=3.175,P=0.146)、生化治愈率(χ2=0.613,P=0.434)、无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P=0.278、0.17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直径≥4 cm和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A组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χ2=5.068,P=0.024)和永久性低钙血症(χ2=6.590,P=0.010)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结论对于局限在一侧腺叶的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的预后并不差于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但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更高。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髓样 预后 低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性气管和大支气管异常的CT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性气管病变的症状常无特异性。

  • 标签: 局灶性气管 大支气管 异常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形肺炎的X线征象的特点,以便与其他球形病灶,特别是周围型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方法搜集临床88例球形肺炎病人的X线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肺上沟瘤、甲状腺瘤、支气管腺瘤、脂肪瘤以及结核球等。经胸部X线正侧位检查。结果定位正确32例定性正确30例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为70.4%。结论X线平片绝对是首选方法,是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对球形肺炎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有很大帮助的。

  • 标签: 球形肺炎 肺部肿瘤 放射摄影术 断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球形 肺炎的 X线诊断与鉴别。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2019年 6月收治的 20例球 形 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X线诊断,对诊断结果及 X线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7例误诊为肺癌, 3例误诊为肺结核, 2例误诊为良性肿瘤, 2例误诊为炎性假瘤, 2例误诊为肺转移瘤, 3例误诊为肺炎。 6例被正确诊断。本例误诊率为 77.9%,与蔡龙报道的误诊率相似。所有病例均在 8D-回顾后 36d进行抗感染治疗,全部或大部分吸收球状或椭圆形阴影,从而确定肺炎的诊断。结论 X线检查有助于球形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果结合临床困难, CT引导穿刺活检是必要的。

  • 标签: 球形肺炎 X线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44例确诊的球形肺炎患者,对其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增强扫描,观察检查结果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多紧贴或者靠近胸膜,以分布于肺的背部居多;病灶的直径介于2~5cm;均为,就形状上以球形居多,部分可见方形及楔形;患者的胸膜厚度增加;病灶密度均匀,以低密度、中密度居多,周围的密度降低;患者可见刀切征、局部充血征、晕征,部分可见钙化及透亮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结论:球性肺炎的CT征象特异性明显,CT诊断时仔细观察征象,与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相结合多可准确诊断。当CT鉴别难度较大时需要及时进行活检。

  • 标签: 球形肺炎 多层螺旋CT 病灶 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球性肺炎的 X线诊断与鉴别。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74例球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X线诊断。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机化性肺炎(FOP)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同机高分辨率(HR)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因肺内孤立性实性结节行18F-FDG PET/CT和同机HRCT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OP[男33例、女12例,年龄(58±9)岁]和周围型非黏液性实性肺腺癌[男21例、女26例,年龄(63±10)岁]的患者。患者于PET/CT检查后3周内行外科手术。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或近似t检验比较FOP和肺腺癌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大径差异,对SUVmax和最大径行Spearman秩相关或Pearson相关分析,并进行二分类logsitic回归分析,以获取预测FOP的独立因子,最后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FOP的病灶SUVmax[3.1(1.7,4.9)]和最大径[(18.0±6.3) mm]均小于肺腺癌的SUVmax[6.5(3.8,9.3)]和最大径[(21.8±4.3)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4.598,t′=-3.424,均P<0.01)。FOP的SUVmax与其最大径呈正相关(rs=0.509,P<0.01),肺腺癌的SUVmax与其最大径不相关(r=0.076,P>0.05)。在同机HRCT图像上,沿支气管血管束呈梭形者更多见于FOP(χ2=9.549,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SUVmax、最大径和形态均为预测FOP的独立因子[比值比(OR)值:10.585、4.674、9.073,均P<0.05]。ROC曲线分析示,SUVmax≤7.1且结节最大径≤18.3 mm、形态呈梭形联合诊断FOP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7.8%(44/45)、70.2%(33/47)、75.9%(44/58)、97.1%(33/34)和83.7%(77/92)。结论SUVmax≤7.1且结节呈梭形、最大径≤18.3 mm的实性结节多提示为FOP。

  • 标签: 原因不明的肺炎组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