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采自江苏和陕西杜仲(Eucommiaulmoides)组织中共分离获得25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分属于9个属。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地点杜仲组织中以及杜仲不同部位组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类群与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杜仲 内生真菌 形态学特征
  • 简介:通过对尖顶羊肚菌液体培养基质与条件研究,明确其菌丝生长最适pH值、最适温度、适宜光照条件、适宜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适宜培养基,以便应用于尖顶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业发酵.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6;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浓度分别为200g/L和10g/L;菌丝在黑暗环境下生长良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用胡萝卜酵母膏培养基振荡培养形成菌丝球多,菌丝生长量大;菌丝球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可引起培养液pH值上升或者下降;菌丝球可利用培养基内氨基酸,使氨基酸降解,在胡萝卜酵母膏培养基中振荡培养8d菌液总氨基酸含量较原液减少了36.71%,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下降幅度最大.

  • 标签: 尖硕羊肚菌 液体培养 培养条件
  • 简介:测定了4个杏鲍菇新品种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子实体中含有丰富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带有胍基精氨酸,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子实体中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种氨基酸均被测出,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精氨酸、谷氨酸含量接近于α-酪蛋白、卵蛋白和大豆球蛋白.

  • 标签: 杏鲍菇 氨基酸 子实体
  • 简介: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对新疆西部部分山区实地采集地衣标本进行初步整理、分类和鉴定,结果发现了微孢衣属(Acarospora)3个中国新记录种:Acarosporaglaucocarpa,Acarosporapeliscyha,Acarosporaveronensis.

  • 标签: 中国 新疆 地衣 微孢衣属 新记录种
  • 简介:腐木担子菌菌丝拮抗是真菌菌群发展关键决定因素,同时菌丝拮抗已有研究,且其中大多集中在两种交互作用上,而不是像自然界中发生多物种交互作用。不同时期真菌演替菌群间三方交互作用模式在琼脂培养基上被建立,揭示了与真菌两两互作不同三方交互作用结果。进一步研究显示,物种空间定位也影响交互作用结果,两个竞争菌群中菌群边缘菌丝比两者之间菌丝更易竞争成功。然而,麦芽糖培养基实验显示额外增添营养并未影响两两相互作用结果。拮抗策略差异显而易见,比如原毛平菌菌索是竞争者过度生长结果,而毛韧革菌菌丝是受抑制生长结果,但这些策略与以往研究报道不同,很可能是培养基质不同导致,今后可将不同天然木质资源进行组合来验证。

  • 标签: 拮抗 群落动态 真菌 相互作用 木腐烂 多种
  • 简介:以农业废料花生壳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配方,筛选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培养基及培养料。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m(花生壳)∶m(马铃薯)=3∶1配方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4.53mm/d,长势最旺盛;原种及栽培种培养料按m(棉籽壳)∶m(花生壳)=1∶1配方菌丝生长最快而健壮,生长速度可达5.43mm/d。因此,在花生主产区,花生壳废料可以广泛应用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上。

  • 标签: 杏鲍菇 培养基 菌丝生长速度
  • 简介:采用曝皿法(孟加拉红培养基)连续12个月对哈尔滨市实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家属区和哈尔滨市二环路、兴路区间3个地点空气真菌进行取样,初步确定了哈尔滨市室外空气真菌种类及其动态变化。试验共得到9908个真菌菌落,经鉴定为22属(或群)49种。试验结果表明:室外空气真菌优势菌属依次为枝孢属、链格孢、曲霉属、青霉属、附球菌属、木霉属和无孢菌群,分别占总菌落数21.54%、15.16%1、4.70%、12.20%、11.35%、7.86%和7.80%;室外空气真菌种类在一天中基本没有变化,但菌落数量有一定变化,总菌落数从早至晚也逐渐增加;不同季节室外真菌种类和菌落数有明显变化,秋季最多,冬季最少;不同采样地点空气真菌种类变化不大,但菌落数量有差异,菌落数量依次为公路〉林场〉家属区。

  • 标签: 空气真菌 曝皿法 优势属 哈尔滨市
  • 简介:对生防链霉菌Ⅲ-61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分,其最适配方为黄豆粉1.5%,蛋白胨0.3%,蔗糖1.0%,淀粉1.3%,磷酸二氢钾0.02%,硫酸镁0.025%,氯化钠0.5%,配咸水溶液,调pH至7~7.4,加碳酸钙1%。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获得了最优培养条件组合:液体种龄24h,接种量5%~10%,500mL摇瓶培养基装量为80mL,摇床转速240r/min,培养温度31℃,发酵周期96~120h。此优化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组合昕得菌株Ⅲ-61发酵液对主要靶标黄瓜灰霉病菌抑菌圈直径达49.5mm,较优化前提高了45.59%。

  • 标签: 链霉菌Ⅲ-61 抗真菌活性 发酵培养基 培养条件
  • 简介: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和现代光谱技术对棱柄马鞍菌Helvellalacunosa子实体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是麦角甾-5,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3-O-β-D-葡萄糖苷(2)、麦角甾醇(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苯甲酸(5)、3,7-二甲基-正辛基3α醇-1-苯甲酸酯(6)、腺嘌呤核苷酸(7)、尿嘧啶(8)、甘露醇(9)、WithaferinA(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棱柄马鞍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棱柄马鞍菌 分离纯化 化合物
  • 简介:宁夏六盘山区多个生境中采集了隶属于地卷目(Peltigerales)3科5属16种地衣,分别为环纹瓦衣(Coccocarpiaerythroxyli)、球胶衣(Collemacoccophorum)、坚韧胶衣珊瑚变种(C.tenaxvar.corallinum)、砖孢胶衣(C.subconveniens)、亚石胶衣(C.subflaccidum)、亚洲猫耳衣(Leptogiumasiaticum)、伯尔特猫耳衣(L.burnetii)、猫耳衣(L.menziesii)、土星猫耳衣(L.saturninum)、犬地卷(Peltigeracanina)、平盘软地卷(P.elisabethae)、多指地卷(P.polydactylon)、裂芽地卷(P.praetextata)、地卷(P.rufescens)、双孢散盘衣(Solorinabispora)和凹散盘衣(S.saccata).其中,亚洲猫耳衣和伯尔特猫耳衣为中国北方新分布种,球胶衣为中国西北新分布种,其余13种均为宁夏新记录种.地卷目地衣在六盘山区分布稀少,且表现出对较为阴湿生境偏好.Abstract:Sixteenspeciesbelongingto5genera,3familiesofthelichenorderPeltigerales,viz.LeptogiumasiaticumandL.burnetiinewtoNorthernChina,CollemacoccophorumnewtoNorthwestChina,Coccocarpiaerythroxyli,Collematenaxvar.corallinum,C.subconveniens,C.subflaccidum,Leptogiummenziesii,L.saturninum,Peltigeracanina,P.elisabethae,P.polydactylon,P.praetextata,P.rufescens,SolorinabisporaandS.saccatanewtoNingxiawerecollectedinvarioushabitatsofMt.Liupan.PeltigeraleanlichensaregenerallyrareinMt.Liupanandshowapreferenceforshadyandhumidhabitats.

  • 标签: 中国西北 宁夏 六盘山 地衣 Order 胶衣
  • 简介:以高粱为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测定了经不同保藏温度(18~20,4,-20,-80℃)处理,在不同保藏时间(3,6,12,18,24,30个月)下丛枝菌根真菌G.mosseae对根系侵染率。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G.mosseae在18~20,4,-20℃温度下保藏12~18个月时,需进行转接,用高粱为宿主植物进行更新复壮培养,以保持菌种活力。

  • 标签:
  • 简介:报道了在辽宁省丹东市白石砬子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个辽宁省新记录种,即虫草科(Cordycipitaceae)下垂虫草(CordycepsnutansPat.)和日本棒束孢(IsariajaponicaYusuda),并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

  • 标签: 下垂虫草 日本棒束孢 辽宁省
  • 简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鼠伤沙门氏菌及肠炎沙门氏菌为测试菌种,对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茎和叶中分离得到36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并测定活性菌株代谢产物和不同极性物质对测试病菌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2株具有明显抑菌活性内生真菌,它们代谢产物和不同极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胞杆菌抑菌效果最佳,其中胞外多糖和正丁醇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好。

  • 标签: 西洋参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胞外多糖 正丁醇提取物
  • 简介:通过观察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GDGM)及作者野外采集共180份标本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对中国球盖菇科广义斑褶菇属及其所含灰斑褶菇属(CopelandiaBres.)、疣孢斑褶菇属(PanaeolinaMaire)和狭义斑褶菇属[Panaeolus(Fr.)Qul(s.str.)]进行了分类研究,对中国分布16个种进行了形态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其中,包括1个新组合:栗褶疣孢斑褶菇[Panaeolinacastaneifolia(Murr.)Sarentoya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热带灰斑褶菇[Copelandiatropicalis(Ola′h)Singer&R.A.Weeks]、小型斑褶菇[PanaeolusalcidisM.M.Moser];12个省级新记录种:北京新记录种硬腿斑褶菇[Panaeolussolidipes(Peck)Sacc.],内蒙古新记录种硬腿斑褶菇[Panaeolussolidipes(Peck)Sacc.]、锐顶斑褶菇[Panaeolusacuminatus(Schaeff.)Qul.]、黑斑褶菇[Panaeolusater(J.E.Lange)Khner&Romagn.]、紧缩斑褶菇[Panaeolussphinctrinus(Fr.)Qul.]、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吉林省新记录种半卵圆斑褶菇[Panaeolussemiovatus(Sowerby)S.Lundell&Nannf.]、栗褶疣孢斑褶菇[Panaeolinacastaneifolia(Murrill)Bon],黑龙江新记录种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宁夏新记录种变蓝灰斑褶菇[Copelandiacyanescens(Berk.&Broome)Singer]、锐顶斑褶菇[Panaeolusacuminatus(Schaeff.)Qul.],西藏新记录种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

  • 标签: 灰斑褶菇属 疣孢斑褶菇属 斑褶菇属 形态学分类 新记录种
  • 简介:为了耐旱地衣漠黄梅共生菌藻基因组中筛选功能基因,并为蛋白质类药物基因筛选提供平台,采用改进CTAB方法提取其总DNA,用Sau3AⅠ限制内切酶部分酶切基因组DNA,以质粒pUC19为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构建了漠黄梅共生菌藻宏基因组文库。该文库包含了4.8×10^5个重组子,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4kb,覆盖漠黄梅菌藻整个基因组4次。

  • 标签: 地衣 pUC19 大肠杆菌DH5α
  • 简介: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玉米幼苗生长影响和筛选具有提高玉米抗旱潜能优良菌种,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将分离自新疆荒漠盐生植物根系5种内生真菌Curvulariainaequalis、Fusariumavenaceum、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分别接种到玉米幼苗根系,进行干旱胁迫培养6周,测定苗期玉米株高、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C.inaequalis、F.avenaceum、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下生物量(P〈0.05),而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对其影响不显著;接种F.avenaceum和Ulocladiumsp.AS91282可极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可溶性糖含量(P〈0.01);接种C.inaequalis、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对根系POD活性影响不显著,而F.avenaceum和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显著降低了根系POD活性;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和Ulocladiumsp.AS91282显著降低根系MDA含量(P〈0.01)。然而,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5种内生真菌对玉米幼苗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MDA含量等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来看,干旱胁迫下接种内生真菌Ulocladiumsp.AS91282对促进玉米幼苗抗干旱能力优于其他4种菌。

  • 标签: 内生真菌 盐生植物 抗旱性 生物量 POD MDA
  • 简介:摘要:胶陀螺[Bulgariainquinans(Pers.)Fr.]作为一种长白山地区食药兼用真菌,在夏、秋季节常见于蒙古栎倒木及树桩上。文中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陀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现已从胶陀螺中分离得到了苯并[j]荧葸类、azaphilone类、醌类、甾类、萜类、苯丙素类等50多种化合物;在药理活性方面,胶陀螺具有抑菌、抗癌、光敏、抗疟疾、抗氧化、止痒、杀虫、抗血瘀等活性,而其中胶陀螺光敏活性作为其特有的作用一直被关注,并已确定了光敏活性有效组分。

  • 标签: 胶陀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为明确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种类及筛选有益真菌,对采自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鉴定,共鉴定出19个属30个种或变种,其中镰孢菌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得到10个种。研究结果表明:葫芦科蔬菜上分离真菌种类最多,为11个属17个种。采集地来看,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分离到真菌数量较多,分别为12个属18个种和11个属18个种,吉林省最少,仅有2个属5个种。

  • 标签: 蔬菜 根茎组织 真菌
  • 简介:运用能散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发网菌目黏菌代表种子实体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分属于7属7种供试发网黏菌子实体囊被上微量元素组成存在差异。尽管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可见的如绒泡菌目黏菌子实体中存在石灰质颗粒,但其中钙元素所占比例均仍较高。同时,元素组成上差异与子实体颜色没有相关

  • 标签: 黏菌 发网菌目 能散X-射线微区分析 微量无素
  • 简介:为准确地将酯酶同工酶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菌株鉴别和遗传育种研究以及进行快速菌种区分、鉴定,本试验对10个黑木耳菌株不同培养时期胞内酯酶(EST)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菌株间亲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时期各菌株间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培养时期同一菌株同工酶谱也存在一定差异。培养20d诱导同工酶谱可有效区分、鉴定各菌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培养20d酶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亲和试验结果相一致。

  • 标签: 黑木耳 培养时间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亲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