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3月20日-22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讨论的专题有:1.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2.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3.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4.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5.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6.罗莎·卢森堡与中国;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哲学 卢森堡 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 简介:数学素质教育(MathematicalEclueation)现在已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理论上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就不能不涉及人的认知,不能不涉及认知理论。实际上,数学素质教育过程也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教育”下的一种认知过程。所以,数学素质教育与认知理论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 数学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创造性思维
  • 简介:2003年12月20-2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于广州隆重召开.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基本上都认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视角,在如今西方实践哲学复兴和中国自身现代化进程的双重背景下,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问题给予重新的审视和探讨.积极的探讨使问题的展开不断深化,和清晰化,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精彩纷呈现就会议的主要内容从四个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 实践理论 理论哲学
  • 简介: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关于“浪漫诗”的理论旨在强调精神自身的发展、变化,反对当时站在强势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关于把历史纳入逻辑的形式框架中的诠释,突出了历史的偶然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等特质,把历史视为变化着的生命体的运动。其理论基础是费希特的“行动”哲学,目的在于使传统哲学在其自身内所不可克服的主客关系矛盾在有限和无限的永恒“生成”中达到统一,其方式是采用“断片”的形式以对抗理性主义的“体系”,他的主张和理论诉求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哲学所继承。

  • 标签: 浪漫诗 历史 生成 断片
  • 简介:本文针对国内一些学者常把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统称为情感主义的现状,通过分析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名称、内容和旨趣,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及其现代性意义。道德感情理论试图把道德的普遍性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感情上,代表着启蒙时期人们重建普遍性道德的努力;情感主义把道德等同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实际上是放弃了道德的普遍性。从道德感情理论到情感主义,反映了道德哲学在现代性过程中的演化与困境。

  • 标签: 道德感情理论 情感主义 现代性
  • 简介:那个腾云驾雾的腾云驾雾吗?对于这个问题,从常识出发的人们很自信地回答:当然能。也就是说,命题“那个腾云驾雾的腾云驾雾”是真的。而罗素的回答却恰恰相反,在他看来这个命题是假的。在回答之先,罗素首先分析指出这个命题面临

  • 标签: 罗素 摹状词理论 真命题 语义学 自然语言命题 逻辑分析公式
  • 简介: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共理论创新的典范之一,而这一理论的创立,跟当时国共双方的理论斗争息息相关。本文以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对三民主义解释策略的演变为线索,回顾了国共双方这一时期的理论斗争历程。在这一理论斗争中,人们常常只关注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而忽略了毛泽东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理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本文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毛泽东的新三民主义理论为其新民主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 标签: 理论斗争 理论创新 新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
  • 简介:早在20世纪40年代,冯契就从政治学的角度,将自由主义视为中间阶层的意识形态,并强调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对立。1949以后,冯契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学说,认为人的自由在于对必然的认识。80年代末期以后,冯契将自由理论与智慧说相融合,建立起了富有哲学个性的自由理论体系。

  • 标签: 自由 必然 理想 智慧
  • 简介:从Utopia到乌托邦,在理论上二者对等的不可能性和在实践中这种对等的可操作性的差异,开辟了重新解释二者关系的可能性.在跨语际实践中,Utopia和乌托邦的并置带来的不是黏连性而是断裂和界限.乌托邦源自于Utopi-a,却在诞生后与Utopia在词语层面和概念层面均发生了断裂,但在断裂中需要寻求同一的基础,以便乌托邦能在理论上完满自足.完型了的乌托邦逐渐靠向其周围迅速集结而成的既有汉语概念,通过既有概念的规定与限制最终融入到汉语概念世界中.

  • 标签: 乌托邦 UTOPIA 跨语际实践 概念
  • 简介: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的研究与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者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建构和学术特色的形成。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简介:<正>一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要求领导者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领导者不仅要依靠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依靠集体的智慧来决策,而且要依靠各行各业的专家,各种专门的决策研究班子,依靠各种知识和信息,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作出正确无误的决策。

  • 标签: 改革实践 领导者 决策转变 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 提高经济效益
  • 简介: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国际马克思大会组织者雅克·比岱教授应邀于11月1-5日访问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并做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论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自由问题》的学术报告,徐俊忠教授和叶汝贤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在报告中,比岱从分析自己的一般理论(generaltheory)入手,介绍了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在讨论的问题。他认为,从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这个意义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 雅克·比岱 教授 学术报告会
  • 简介:<正>葛树先同志在《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是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吗?》①一文中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质疑”,全面否定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的论点和论据是不正确的、不能成立的。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发展道路 非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事实 西欧
  • 简介: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与伦理之内在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的考察中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

  • 标签: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英国 印度 破坏 重建 双重使命
  • 简介:毛泽东一身而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因而其理论活动便不可避免的具有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性质,同时,对于一种哲学来说,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这双重功能,由于理论与实践关联的复杂性,很可能会在二者之间会出现不一致性。因此之故,这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的毛泽东那里,有着特别典型的体现。就当时以苏联教科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一方面,这种决定论的理论体系由于其具有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上的彻底性,能够有效的用于掌握群众,从而不可弃绝之,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这种决论的理论不仅从逻辑上使得改变世界的行动成为不可能之事,而且还由于其抽象性、僵硬性而往往导致实践或行动的失败,因而又必须予以严厉批判。但既然这两方面都为成功的政治实践之所所必须,则尽管两个方面难于兼容,但却必须使之并存。这似乎便是毛泽东具有两种哲学之缘由。推而广之,对于任何兼具理论家与实践家的人来说,如果他既要正确地行动,同时又要掌握群众去行动,则其若要成功,必定需要两种哲学,一种用于掌握群众,另一种则用于正确地行动。这样,这种两种哲学的视野便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去分析任何政治实践中的不同理论倾向及其间的张力问题。进而,对于一个行动着的理论家或者说对于一个需要理论指导和凝聚人心的政治集团来说,分别适应于正确行动和掌握群众的两种哲学的并存也表明,要想掌握群众,或许用一种理论上彻底的外来哲学理论便可,但要想成功地行动,或者说发展一种能够成功的行动的哲学,却必得借助于传统思维方式方有可能奏效。

  • 标签: 理论哲学 实践哲学 理论旨趣 实践旨趣
  • 简介: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对右翼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的持有正义理论作了最为犀利的批判。研究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国内外一些学者从多个侧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系统性、逻辑性的研究尚未出现。因此,有必要系统而又逻辑地研究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

  • 标签: 柯亨 诺齐克 分配正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为了总结、探讨中国(以至东亚)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成就、问题和需要继续推进的空间,检思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以至东亚)的影响,关注法兰克福学派新近的发展,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于2008年9月25—28日在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举办了“批判一理论一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学术研讨,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4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德方主办单位是: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中方的举办单位是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本刊将分期刊登数篇论文,以飨读者。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山大学 致辞
  • 简介:2006年6月10—11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天津、武汉、南京、成都、石家庄、长沙、合肥、杭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20多个省市知名高校、学术机构的学者。会议主题为:以“李锦全先生思想研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现将讨论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学术研讨会 教学科研 李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