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周易》思想在《推十书》中具有终极灵魂的地位。对刘咸圻先生来说,《周易》思想既是粘合剂.又是方法沧,在其考镜源流、横中纵观、执两用中、任天圆道,尽心知性、立命事天的学术理念中始终具有领贯性的特殊作用。刘咸圻先生一方面遵循“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坚持“理不与数对,事乃与数对”,将《周易》视为历史哲学,既抓住了《周易》的要害,又汲取了大量的学术营养;既没有“尊敬太过”,又为《推十书》整合中国学术,重振昔日辉煌,推十合一,求简求合,参悟大道,合归天地之大体的学术理想追求寻找到了理想的思想武器。从《推十书》对《周易》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刘咸圻先生崇奉老子的“太古道”哲学,是经过了《周易》诠释之后的老子,是从根本上去掉了虚无,而兼论有无的老子,刘成圻先生笔下的老子已经将儒家的仁义包容在道家的“道”之中了,老子的“静为躁君”与儒家的“执两用中”融通为一,然后儒道兼容而同归于大体。这正是《周易》的理论归宿,同时也是《推十书》重要的关节之处。

  • 标签: 《周易》 《推十书》 易简 儒道兼容 历史哲学
  • 简介:程门弟子杨时承洛南传,开拓了洛学在南方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为南宋朱熹闽学的诞生并上承二程洛学为儒学正脉提供了必要的学脉渊源。杨时的理学思想即是以洛学为宗,在洛学的论域内所作的阐释与发挥,他强调理本气化,重视分殊之用,主张反身格物,关注静中体验未发等,这些观点虽不为后学朱熹完全泥守,但却有开启闽学端绪之意义。杨时的理学思想在程朱理学的传衍中起上承下启的作用。

  • 标签: 杨时 洛学 闽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苏轼所用概念及命题的详细分析发现,苏轼以《苏氏易传》之注释为载体,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次对世界进行了的精细地分析。在苏轼看来,道与气是形而上的存在,道在万物中之运行亦称之为神,而阴阳二气之相交则打开了万物创生的生生之门。在形而下的世界中,有生有物,物转相生,万物以其存在的多重维度,形成了生动活泼、变化万千的世界。而人作为万物中之卓越的存在,则通过性的通道与道建立了声与闻的关系,进而成为“人能弘道”的主体。

  • 标签: 相因 生生 阴阳
  • 简介:《管子》有三分之二涉及经济内容,其论及范围也十分广泛,诸如国际贸易竞争、经济运行调控、防止贫富分化等思想,几乎将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涵摄在内。就当时环境条件而言,《管子》的微言大义是极其精湛而有洞见的。其中许多经典理论对于当代经济发展模式建构仍具有现实启示和指导价值。

  • 标签: 管子 经济思想 民本国富策 现代性
  • 简介:一般讲扬雄的人性论,都以《法官》为依据,认为他是“善恶混”派的代表。并认为他的人性论缺乏内在超越的根据,比较接近于荀子。本文认为《太玄》中蕴涵丰富的人性论思想,研究扬雄的人性论,应以《太玄》为基础。扬雄的人性论本于其天道观,有很强的超越性,扬氏以五行为架构,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超越途径,其思想接近于性善说。

  • 标签: 扬雄 人性论 《太玄》 五行
  • 简介:王阳明没有专门的易学著作,在语录和著述中提到《易》的地方也不多见,但是从阳明的人生经历中,却可以发现《易》对阳明良知思想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居夷处困中体悟易理,在人生抉择上实践易理,并提出了“良知即是易”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阳明论易的梳理,阐明了《易》与阳明致良知之学的内在关联,为深入理解阳明学提供了一个易学的角度。

  • 标签: 良知 工夫 本体
  • 简介:易学是成玄英《庄子疏》诠解《庄子》的重要文化因子。他不仅援引《易》文,而且熟悉汉易与王弼易。基于道教重玄学的宗教立场,他还对八卦方位进行了暗用。发掘《庄子疏》的易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成玄英 庄子疏 重玄学 易学
  • 简介:关于《系辞》的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翟江月《周易》之“经”与“传”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易经》为周初的产物,卜辞中记载了商后期的故事以及大量西周初年的故事,没有西周后期的故事,就是明证;《易传》7种10篇则是战国时的产物,其大部分产生于战国中期或更晚。《...

  • 标签: 《系辞》 《老子》 《易经》 文学批评 《周易》 儒家思想
  • 简介:的和分别记载了两种八卦卦气思想,虽然都是关于八卦于一年中用事的学说,但二者在具体内容、卦序、所属易学流派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即对这些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 标签: 《易纬》 八卦卦气 《乾凿度》 《通卦验》
  • 简介:<正>一、《易经》哲理概论王船山的易学,是他学术思想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易经》哲学的代表。历代研究《易经》的学者,在汉朝专门注解,建立象数;在宋朝零碎讲解,没有系统;在清代从事考据,讲述图解。王船山则排除汉朝的象数,从哲学思想解释全部《易经》和《易传》。成立他的易经哲学。

  • 标签: 宇宙 太极图 王船山 乾坤并建 八卦 哲学思想
  • 简介:《文子》是黄老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对老子的“自然→无为→自为”思想进行了根本性的修正。《文子》突出强调了“时变”、“因循”、“法度”和“尊君”,同时《文子》思想具有强烈的“重实用”、“尚功利”倾向,这一切均与老子着眼于“理想”、“超越”和“批判”的思想特点和致思路径完全不同。

  • 标签: 《文子》 老子 修正
  • 简介:《学记》总结了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肯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教师的素质要求,认识到教育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进而相对完整的阐述了教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 标签: 《学记》 先秦诸子 教育思想
  • 简介:<正>战国末期,封建大一统的趋势即将到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道”治国,这是关系到国家胜败存亡的大问题。长期居于齐国,深谙齐国历史、关心齐国政事的荀子,或在稷下学宫的讲坛上以齐人齐事为据,或直谏齐国统治者,竭力阐发自己的治国之道,为封建统一局面的到来,提供理论根据。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人之道 齐国 统治者 理论根据
  • 简介:李道纯的丹道易学独具特色,"常易"与"变易"确立起体用兼备的易学思想框架,对卦爻象的运用使内丹"药物"与"火候"的真正含义得到了详尽阐释,"三家相见"的内丹修炼论使得魏伯阳以来的"三五与一"思想有了清晰完整的理论形态。

  • 标签: 李道纯 内丹 易学 三家相见
  • 简介:<正>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一股“热”.人们当然不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国家的现代化.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借助儒家文化,在国内外一部分学者中颇有赞成者,而且这些赞成者还举出亚洲(东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成功的例证.所谓“亚洲价值”便是这些国家成功地运用儒家思想于现代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化的问题持怀疑态度.本文作者不支持后一种看法.但也不认为,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化的一切问题.究竟儒家文化在那些方面能够为现代化所利用,这要做具体分析,包括分析已经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较大成绩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文把观察的视野从中国转向东亚国家的亚洲价值、儒家文化与现代化.

  • 标签: 亚洲价值观 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在《程氏易传》中到处充斥着君、臣这类字眼,可见程颐在解释《周易》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在众多的政治思想中程颐又特别强调有关“君臣共治”的思想,他常常将爻与爻之间的相应关系解释为政治世界中的君臣关系。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曾指出“君臣共治天下”是北宋新兴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质,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程氏易传》正是这种文化特质的反映。因此,对于《程氏易传》中“君臣共治”思想的阐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程颐对于《周易》的解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程颐的政治思想

  • 标签: 君臣 共治 二五之应
  • 简介:中国民族群几千年凝聚不散的根本原因,在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是保护民众的生存利益。"以人为本"公平分配是治政的优良传统,公平地占有生产资料才能保证分配公平,分配不公损害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保障粮食充足、物资充足,保障国家安全,普及仁德的教育是分配公平的保障条件。让民众有稳定的"经产",抑富济贫救灾,调剂民用,养孤老贫弱,抚恤烈士,让民众占有生产资料土地,给予百姓生存的环境条件,就能稳固而长治久安。

  • 标签: 爱人 分配 公平 土地 生存
  • 简介:“过(恶)”思想是刘宗周《人谱》核心话题之一。《人谱》将人的“过(恶)”划分为“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和“恶”诸形态,并深刻阐发它们的产生缘由及思想实质。从现象言,《人谱》关注人生存世界中具体的“过(恶)”的形成与危害;而其实质,则是探索意义世界中“本心”的客观性和常在性,是对人性本质的理性把握。

  • 标签: 《人谱》 “过” 迁善改过“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