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众安全感是指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它反映了公众对犯罪的恐惧程度,也成为衡量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立了我国公众安全感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和四个系统。并为该指标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 标签: 公共安全感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活法理论是奥地利法学家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思想的根基。活法来源于社会本身,它是社会联合体的内部秩序。国家法只是整体的法的一部分,它无法涵盖所有的法律。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制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事实本身,提倡法官的“自由发现运动”,注重司法解释、法官的司法经验及社会惯例,并赋予其基于社会发现法律事实的自由裁量权,使国家法活法实现良性互动,对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及司法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 标签: 司法审判 活法理论 国法 博弈研究
  • 简介:<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在法的基本概念问题上都在进行着激烈的争论。美国法理学的发展是多元的,当前除了德沃金(R.Dworkin)的新自然法学、哈特(H.L.A.Hart)的新分析法学和波斯那(R.Posner)的经济分析法学之间的争论之外,特别引起

  • 标签: 理论更新 法律研究 经济分析法学 美国法理学 新分析法学 自然法学
  • 简介:集侦查行为强制处分于一身的性质决定了搜查制度的设计必定无法避免控制犯罪保障人权之间的冲突,而矛盾冲突的解决之道在于谋求调和而非片面牺牲,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谋求并存的方案,并且,在迫不得已时容许最小限度的牺牲。虽然我国宪法已明确昭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然而,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法治,寻求宏大而高扬的法治只不过是引起空气振动的口号而已”。而且在现时情形下,“只要中国仍坚持国家主导型的变革模式,同时又希望避免剧烈的社会动荡,那么突出程序合理性和秩序正义问题就具有特殊的和紧迫的意义。”

  • 标签: 搜查制度 台湾地区 比较法 国家主导型 考量 要件
  • 简介:一、问题材料典权制度是我国独有的土地制度,其渊源可溯至宋代之前的“贴卖”制度,“典卖”在《宋刑统》中得以明确规定,此后明清两朝都有对典的专门规定。《大明律》载:“凡典买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田宅价钱一半入官。不过割着,一亩至五亩,笞四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若将已典卖与人田宅,朦胧重复典卖者,以所得价钱计赃,准窃盗论,免刺,追价还主。”

  • 标签: 典权制度 司法实践 权利话语 档案 民法 民国
  • 简介:由广东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福建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首次共同主办,由广东商学院法治经济发展研究所承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为期一天的“宪法科技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粤闽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于2011年12月3日在广东商学院广商酒店顺利召开。粤闽两省宪法学界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法学研究 科技发展 宪法 广东商学院 成功 科学技术协会
  • 简介:无论是英美“起诉状一本主义”还是意大利“法官卷宗”移送制度,都对辩护律师证据知悉权的实现不起决定性作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辩护律师的证据知悉权因完全依赖于控方卷证移送而受到“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主义”的压制。辩护律师证据知悉权只有摆脱控方卷证移送方式的绝对控制,获得自身的独立性,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

  • 标签: 辩护律师 证据知悉 依附 独立 卷证移送
  • 简介:近年来,中国法制史学科在很多大学、法学院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吞并的命运,作为法律史的一支--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更是冷门之中的冷门,甚少人去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对现实法治影响也微乎其微。以当代中国司法中极为受瞩目的司法调解为例,学者们宁愿去找在西方也是非主流的ADR,或"能动司法"作为理论依据,却忽略了扎根于新中国革命法制传统中的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此而言,新作《历史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1]的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眼光。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陕甘宁边区 历史与现实 创新研究 史学 革命根据地
  • 简介:遏制证券违法行为的其他行政手段相比,市场禁入具有相当的严厉性。它剥夺自然人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从事证券业务的权利,其正当性基础是公众利益保护的需要。我国市场禁入法律制度历经20年的发展渐趋完备,但仍存在法律性质界定不明、行为约束司法缺失、制度设计粗糙等严重问题。美国市场禁入制度历经嬗变,呈现出实施依据法定化、作出主体多元化、判定标准简约化的特征。就其性质而言,市场禁入并非传统的惩罚性手段,也非单纯的补偿性手段,而是二者兼有的中间形态。就程序选择而言,在美国,对于如何选择司法审判行政审裁方式作出市场禁入并无明晰标准,而且,它们自身也都存在亟待革除的弊病。我国应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在市场禁入性质界定,强化对行政权的司法约束,构架体系化的法律制度等方面继续向前推进。

  • 标签: 市场禁入 行政处罚 证券市场 强化监管
  • 简介: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前身是北京商学院法律系,始建于1987年6月。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不断探索和推进法学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形成了自身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以下就我院在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思路、作法和遇到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 标签: 北京工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法学院 法学教育 教育教学理念
  • 简介:经过宋史学界和法史学界二十多年来的“双线”努力,宋代法制史的研究逐步呈现欣欣向荣之态。至于中国监狱史则始终徘徊在边缘、冷落之地,较少受到研究者的注意。薛梅卿先生作为兼治宋代法制史和中国监狱史的前辈学者,浸淫于此多年,可谓两个领域由起步到发展的见证人,阅读薛先生的著述,不啻为加深理解两个领域多年研究成果的绝佳途径。

  • 标签: 薛梅卿 宋刑统研究 中国监狱史
  • 简介: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各种特定的语言文字符号总是特定的社会生活以及通用的语言文字符号相统一并相适应的。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刑法学领域,诸如犯罪客体、法益、期待可能性等一些至关重要的刑法学专有名词却存在着基本的词义误用和理论误读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刑法学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性程度。本文欲通过基本的词义分析、理论反思和正本清源的理论批评,试图把“犯罪客体”还原为犯罪对象,把“法益”还原为社会利益,把“期待可能性”转化为期待不可能性,从而实现词义的协调统一,并确定其在刑法理论中的应有地位。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通识性语言 犯罪客体 法益 期待可能性
  • 简介:<正>关于两个基本法之间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贯穿于基本法起草过程中的实事求是的立法宗旨。为此,本文意在从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就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作粗略的比较研究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 标签: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基本法 香港基本法 政治体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 立法会
  • 简介:一、研究背景七十年代末中国农村改革以后,农村权力结构变化,利益关系增加,村民观念改变,农村纠纷的数量较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性质和以往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农村纠纷的解决开始更多地进入中外学者的视野。

  • 标签: 中国农村改革 纠纷解决 村落 湖南 资源 农村纠纷
  • 简介:2012年3月起,经国家工商总局批示同意,广东省商事登记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以放宽登记住所、资本及营业范围限制为亮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放权、低门槛准入。“宽进”的登记模式是对过去一味强调政府理性的摒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人理性和行商权的自然回归。“宽进”后的“严管’,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管理”,而是对有限政府的服务性职能的彰显。改革所折射出的政府市场的角色协调互动,必将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的重要命题。

  • 标签: 商事登记 市场准入 服务型有限政府
  • 简介:宪法所组织的共同体具有自足性,因而是根本法;其他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生活领域不具有自足性,因而是部门法。以此立论,介绍了宪法民法之关系的相关误解,针对性地探讨了二者关系的正解:宪法不是公法,而是统摄公法私法的根本法;"根本法""部门法"功能各异,相互诉求、同等重要;民法典中既有民法规范,也有宪法规范;历史论据不仅具有时间之维,也具有逻辑之维。

  • 标签: 宪法 民法 关系 误解 正解
  • 简介:2007年8月1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本刊编委会顾问石亚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改革研究",在本校研究生院图书馆报告厅召开了课题组调查员培训会议。石亚军教授以及来自政治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和商

  • 标签: 行政管理体制 现状调查 改革研究 调查员 课题组 调研工作
  • 简介: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的甄别和选择是界定公共利益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界亦争论很大。公共利益商业利益实际上不是一组对应的概念,前者从主体角度,强调利益的公共性;后者从目的角度,强调利益的营利性。判定一个项目到底属于公共利益还是商业利益,要以直接目的为判断标准,以公共利益明显为原则。公共利益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其并不否认私人开发,可以而且应当采用法律上的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是指公共利益的提供者不能从中赚取利益,并不意味着公共利益排除了经营性行为,在我国现阶段应严格坚持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

  • 标签: 公共利益 商业利益 非营利性
  • 简介:对未成年犯进行有效矫正并预防再犯罪,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同时警示其他未成年人,无疑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中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未成年犯的服刑矫正过程切入,以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浙江省女子监狱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中的未成年犯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未成年犯的矫正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论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构建了未成年犯个案矫正模式及其针对性的矫正项目.具体包括再犯预防教育、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技能训练、心理矫治、家庭治疗第一

  • 标签: 未成年犯 矫正质量 再犯预防 个案矫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