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8年艰苦抗战中,中华民族以巨大牺牲赢得了战争胜利,而为了鼓舞士气,为抗战出钱出力,坚持抗战到底,在毗邻贵阳的开阳,当地民众、各界人士和驻军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在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抗日文化一度繁荣,抗日救亡活动家喻户晓,抗战热情达到空前高涨,在近代开阳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 标签: 文化活动 抗战时期 抗日救亡活动 中华民族 国共合作 地下党员
  • 简介:碑刻是先人留下的一种珍贵资料,它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详实地记载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碑刻的内容大都真实可靠,正如宋代著名的金石大家赵明诚所论:“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无疑”,“可以证讹谬,有功于后学。”因此,碑刻不仅可以校史书之谬,还可以补史书之不足。张掖碑刻资料丰富,其中,有关佛教的碑刻数量众多,

  • 标签: 碑刻 明清时期 佛教 张掖 社会历史 资料丰富
  • 简介:<正>(二)淮扬道:原称淮扬道,治淮阴县,辖淮阴(原名清河,因与直隶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淮阴)、淮安(原名山阳,为淮安府附郭首县,1912年1月裁府留县,因与陕西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淮安)、泗阳(原名桃源,因与湖南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泗阳),涟水(原名安东,因与奉天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涟水)、阜宁、盐城、江都(江都、甘泉本扬州府附郭同城治之首县,1912年1月裁府留县,甘泉县并入江都县)、仪征、东台、兴化、泰县(1912年1月改州为县)、高邮(同上)、宝应十三县。徐海道:原名徐州道,1914年6月改称徐海道,治铜山县;辖铜山(本徐州府附郭首

  • 标签: 直隶州 政区沿革 甘泉县 扬州府 淮安 淮阴
  • 简介:文章探讨了民国社会的地域性特征及这一特征的三种观念表现形式——家乡观念、地界观念和同乡观念,分析了三种地方心理观念的相互关系、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 标签: 民国史 社会思想 地域性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立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立法内容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上海租界的立法相比较,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的立法具有一些特性,主要是:从法规体系和单个法规方面来审视,其立法缺乏系统性;从立法内容方面来分析,其立法具有革命性;从民国立法史方面来考察,其立法具有开创性。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立法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中包括立法后的实施、立法的意义、与中央立法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上海华界 立法 比较
  • 简介:梅县畲坑镇、程江镇、瑶上镇发现有南朝时期墓葬,出土有青釉鸡首壶、四耳罐、碗等器物。唐代梅州地区最著名的窑口为梅县水车窑。经过晋、南朝和隋近三百年的发展,所制瓷器瓷质比前期细嫩坚实,火候亦相应提高。釉色方面,梅县已出现青绿色中泛天蓝色釉。釉层厚薄匀称,具光泽,不脱釉,产品已进入自产自用和外销阶段。梅县水车镇水车窑遗址位于梅县水车镇东北约1.5公里的瓦坑口,窑址位于梅江边,与水车圩隔江相望。窑后面是高出江面约50米的山,窑址左边有一小溪叫瓦坑,坑边有丰富的瓷土。

  • 标签: 南朝时期 梅州地区 宋元时期 器物 遗址 唐代
  • 简介:元朝末年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即很多蒙古人参与到汉人反抗元朝统治起义的同时,为数不少的汉人却选择了继续效忠蒙元王室。亨瑞·赛瑞斯在其著作《洪武时期在中国的蒙古人》第二章中详细论述了这种现象,并对出现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洪武时期 蒙古人 中国 节译 元朝 汉人
  • 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逐渐和世界革命联成一气。列宁指出:“世界资本主义与1905年的俄国运动彻底唤醒了亚洲。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过来,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来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列宁所说的亿万人民的觉醒、奋起和斗争,就是20世纪初奔腾在亚洲大陆上的历史潮流,恰恰是在这股潮流初起时,我饭呗坠地,其后又在这股潮流的裹挟中进入了社会。1902年,当古老的中国睡眼惺松、将醒未醒之际,我诞生于湖北应城;辛亥革命后,当觉醒的人民再接再厉、上下求索报国之道时,找刚刚睁开好奇的眼睛,开始积累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给我的最初印象;新文化运动以来,当德赛两先生冲破重重障碍初访

  • 标签: 互助社 中华大学 少年时期 无政府主义理论 文化运动 时代潮流
  • 简介:财政方针抗日战争前湖北财政,大多数年份都是在入不敷出的局面之下支撑。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受时局的影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及其他一些国家主要政权机关于1937年底左右先后迁汉,武汉一时成为战时全国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支用浩繁,湖北财政变得更加困难。湖北省级财政收入构成以中央补助及特税协款为大宗,次为债款。1937年度二项合计1010万元,占湖北财政总收入的51.3%。其中营业税收人亦不少,为280万元,且皆在武汉三镇,即"财政上所恃以调度运用者,亦惟武汉是赖,说者谓湖北之财政,上赖中央,下恃武汉,洵不诬也。"

  • 标签: 抗战时期湖北 湖北财政 财政金融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危机日益严重。各党各派纷纷提出解决农村危机的主张和方案。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以建立民团为中心和推动力,推进乡村改造和建设的治理模式颇具特色,为当时国内外人士瞩目和赞许。关于新桂系治理乡村活动,还没有专文深入研究,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著只作简单的政治定性结论,缺乏全面的分析和符合实际的认识。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新桂系治理乡村的模式及其效应,揭示其实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治理乡村和乡村社会演变的轨迹,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标签: 乡村改造 民国时期 新桂系 治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农村
  • 简介: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不一,但是以北京方言为标准的普通话最终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桥梁。而普通话的推广,确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中国文字虽然在秦代就实行了统一,但是语言一直未能统一,给人们相互交流带来了许多障碍。特别是随着近代列强的入侵,建立租界,导致中国母语的进一步分裂。中国首创拼音文字的人是福建省同安县人卢赣章。他早年学过英文,后来帮助在厦门传教的英国教士马约翰翻译《英华字典》,对英

  • 标签: 马约翰 中国地域 张士一 辛亥革命爆发 国音常用字汇 林辂存
  • 简介:在庆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在脑际萦绕,即:发动侵华战争固然是当年日本政府犯下的历史罪过,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有着不可饶恕的历史罪责,但是,倘若没有日本社会主体的及时呼应和大力支持,没有君民、劳资、军民等各种因素的彼此影响和互动,这场战争能旷日持久么?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开战后,《雪的进军》《妇女从军歌》在日本国民中广为流传。

  • 标签: 侵华战争 不可饶恕 劳农 受害国 著名思想家 福泽谕吉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把对13关系寄托在“国联”①的“裁决”上。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和“国联”的绥靖政策,13本侵略者仅用4个月时间就占领了3倍于它本土的东北全境。围绕着如何统治拥有3000万人口的东三省问题,13本统治集团内部曾持二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是赤裸裸地径直要求把东北并人13本国土;第二种意见则是提议成立伪政权以遮人耳目,

  • 标签: 陈宝琛 伪满时期 溥仪 郑孝胥 中国 福建
  • 简介:三、宁夏当局与国民政府保持一致的政治立场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人民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国民政府不得不对国家机关体系作出调整。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4月1日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并于7月2日以国民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政治态势 宁夏 《抗战建国纲领》 国民政府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对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的佛寺作了相关探讨,把佛寺所在区域分为宫城中心区,洛水以北、洛水以南里坊区。同时分析了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佛寺的历史沿革、分布规律以及几座寺院的迁移变化。

  • 标签: 隋唐时期 东都洛阳城 佛寺
  • 简介: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是该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现实空间,地域特征极其鲜明。一是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二是强化的汉文化教育,三是开放的文化心态,四是丰富的物质资源,五是鲜明的民族风情,六是剧烈的社会动荡。笔者认为,理清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对挖掘该地深厚的土司文化资源,促进现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乌江流域 土司 文化环境
  • 简介: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出版工作□曹国辉随中央工委转移出版阵地中共中央对文化出版事业一直是重视的,但在解放战争时期,陕北处于频繁战斗的前线,机构要精简,人员要轻装,不可能像延安时期那样进行出版工作,而必须在经常转移的战斗环境中进行出版工作了。中共中央决...

  • 标签: 西柏坡时期 新华书店 中共中央 出版工作 出版委员会 解放区
  • 简介:群众文化的多项功能决定着它在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一个现实而又长远的课题。本文在对群众文化的时代特征、社会功能进行比较性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断拓展其认识、教育、审美等功能的理论性辨析与建议,以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的需求,利用群众文化功能培养“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标签: 群众文化 社会文化 文化功能 文化拓展
  • 简介:著名民主进步人士何香凝一生以爱国为己任,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关头之时,她不顾体弱多病。誓作祖国抗战之后援。而她的一对儿女、身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廖承志和廖梦醒,更是不甘人后,与母亲并肩而立,倾尽全力投身于祖国的抗战事业中。

  • 标签: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何香凝 爱国主义 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