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结果观察组患者溃疡治愈率为92.59%,Hp根治率96.30%,对照组患者溃疡治愈率为85.19%,Hp根治率77.78%,观察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效果比较理想。

  • 标签: 奥美拉唑 胃安颗粒剂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并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麦注射液治疗,并与40例常规治疗患儿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大于对照组(69.70%),P<0.05。结论黄芪合并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合并参麦注射液 疗效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给予升血调元颗粒治疗,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升血调元颗粒对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把76例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升血调元颗粒治疗4周,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升血调元颗粒治疗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疗效可靠,能增加患者免疫功能,有助于病情恢复。

  • 标签: 升血调元颗粒 转移性晚期肿瘤 免疫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0例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脑供血不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灸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血管性头痛患者中3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养血清脑颗粒配合中医针灸治疗血管性头痛。结果统计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治疗期问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采取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灸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血管性头痛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针灸治疗 血管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调脂颗粒治疗痰浊血瘀证型高血脂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痰浊血瘀证型高血脂症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50例。观察组予以调脂颗粒治疗,对照组予以洛伐他丁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调脂颗粒治疗痰浊血瘀证型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脂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痰浊血瘀 高血脂 洛伐他丁 调脂颗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率失常的治疗中对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的联用治疗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接诊的11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托洛尔进行救治,观察组基于此基础施加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56例患者中,显效、有效例数共53例,总有效率为94.6%,与对照组的73.2%相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1例发生严重不良症状。结论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用的方式进行救治,能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应用。

  • 标签: 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2年06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74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患儿采用传统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减轻,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8%(30/37),与观察组的97.30%(36/37)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呕吐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治愈时间退热时间等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在传统西药基础上使用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且不存在显著的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继发性腹泻 观察醒脾养儿颗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肾衰宁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与肾衰宁颗粒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TP/24h)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eGFRCcr)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Scr、Bun、TP/24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GFRC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肾衰宁颗粒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衰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 标签: 前列地尔 肾衰宁颗粒 慢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究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45例,设为研究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加服松养心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78%,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8.8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不仅具有极高的临床有效性,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复律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参松养心胶囊 胺碘酮 心律失常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8例,将其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QTd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QTd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稳心颗粒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强心剂、利尿剂、必要时小剂量呼吸兴奋剂、注意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同时注意合并症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麦注射液60ml,加入5%的葡萄糖液1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的葡萄糖液1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心衰 常规疗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PCR和颗粒凝集法检测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儿科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13例,采用颗粒凝集法与实时PCR,分别检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与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分析不同季节的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结果应用实时PCR检测的MP-Ab阳性率明显高于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的MP-DNA阳性率,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不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冬季的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实时PCR检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颗粒凝集法检测,且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季节性差异。

  • 标签: 实时PCR 颗粒凝集法 儿童 肺炎支原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力衰竭中以急性充血性左心衰来诊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麦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因本病到医院就诊的11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本病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组在一般药物的同时注射麦,分别将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做统计分析。结果加用麦注射液组治疗的总的有效率可达91.53%,而对照组仅为69.49%;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心脏指数(CI)、每搏射血量(SV)、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EF)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麦注射液可以更好的治疗本病,临床体征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联合用药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小儿肠胃康颗粒与妈咪爱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9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以观察组和对照组区分,对照组采用妈咪爱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儿肠胃康颗粒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妈咪爱联合小儿肠胃康颗粒给予临床治疗,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妈咪爱 小儿肠胃康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妈咪爱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前来就诊的婴幼儿厌食症患儿共计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儿,对照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对其病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上妈咪爱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治愈患儿为3例,好转患儿为14例,无效患儿为17例,总有效率为50%(P<0.01);观察组治愈患儿为9例,好转患儿为23例,无效患儿为2例,总有效率为94.1%(P<0.01)。结论经过实践和临床疗效观察,可以明显看出妈咪爱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治疗婴幼儿厌食症患儿有着良好效果,配合醒脾养儿颗粒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婴幼儿厌食症 妈咪爱 醒脾养儿颗粒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血浆胃动素(motilin,MOT)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0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給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另选择30名在我院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GAS、MOT及SS水平及继发消化系统症状的比例。结果与健康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GAS、MOT均升高,SS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AS、MOT明显下降,SS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GAS、MOT降低,SS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继发消化系统症状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胃肠激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变,醒脾养儿颗粒对肺炎继发腹泻患儿GAS、MOT、SS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早期应用能有效预防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

  • 标签: 醒脾养儿颗粒 支气管肺炎 血清胃泌素 血浆胃动素 生长抑素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两血管法(2VO)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养血清脑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给予2g·kg-1·d-1的养血清脑颗粒溶液2ml灌胃,血管性痴呆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ml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第1、2、3天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时间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的比较:养血清脑颗粒组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而实现的,这可能是养血清脑颗粒参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细胞凋亡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养血清脑颗粒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