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怎样定义患者的最佳血糖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高血糖可从多方面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择期进行手术,将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是有益的。本文综述了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发病机制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异性脱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到我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哮喘病人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50/250ug),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维持阶段减为每天一吸,特异性脱敏治疗,疗程1年。对照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50/250ug),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维持阶段减为每天一吸,疗程1年。每组在治疗前及治疗一年后均检测血浆IL-4、IL-5、IFN-γ水平及肺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治疗后均有提高,但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更显著。治疗组血浆IL-4、IL-5下降显著、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脱敏治疗可通过适当的增加Th1类细胞因子的产生或抑制Th2细胞因子表达和功能来恢复Th1类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其有望成为哮喘治疗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特异性脱敏 支气管哮喘 免疫机制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人事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日益突显,难以满足人民就医需求,现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放大管理效能,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 标签: 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局部的病变的一种表现,是由于稳定性心绞痛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下,使患者的疼痛频率及程度发生变化所形成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发生率在近年来,呈持续上升,同时也增加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为了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并采取对应的药物治疗,来减少患者的缺血及心肌损伤。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小檗碱(berberine,BBR)又称黄连素,是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从中药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等的根茎中提取到的一种有效化学成分。近年来深入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增加葡萄糖摄取利用降低血糖的作用。现综合国内外对小檗碱的研究,对其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小檗碱 葡萄糖摄取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原因造成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引起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种综合征。本文对近年来AA的病因研究及发病机制进展作一综述,进一步了解再障的发病特点和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利于尽可能地减少再障的发生。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 发病机制 进展
  • 简介:摘要骨性关节炎是非常常见的关节疾病,但是它的发生机制至今未能完全明确。本文回顾并研究自1997年以来关于骨性关节炎与软骨细胞研究的文章。截至目前的研究表明,骨性关节炎并不是关节损伤之后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骨科大夫有可能采取一些治疗手段来阻止或者推迟它的发生。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发生机制 软骨细胞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损伤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深入研究CPB围术期病理生理改变机制,探讨各脏器功能保护策略是目前麻醉科及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PB后心、肺功能损伤,而CPB后脑损伤的发生率仍较高。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机制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白三烯作为重要的炎性介质之一参与了哮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其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白三烯受体发挥作用,最终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渗出和气道重塑。文章就白三烯及其受体的分类、功能、表达及调控、与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白三烯 白三烯受体 哮喘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作为一种多能间质细胞,它具备自我增殖、向多谱系分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细胞移植替代治疗所需的功能。1型糖尿病为世界范围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现行的治疗方案均较局限,故细胞替代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本文就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1型糖尿病 免疫调节 横向分化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5-15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5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一研究小组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发现miR-34c在鼻咽癌(NPC)中发生下调,并通过实验证明miR-34c能够通过直接抑制原癌基因MET表达抑制鼻咽癌肿瘤生长和转移。这项研究对治疗鼻咽癌提供了机制上的借鉴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级护理质量追溯机制的建立是分级护理质量的保证。本文分析了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如何建立分级护理质量追溯机制,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等级医院评审 分级护理质量 追溯机制
  • 简介:摘要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化疗发挥着关键或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化疗药物的使用,多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探讨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机制并加以有效逆转,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肿瘤耐药产生的相关机制和逆转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耐药 多药耐药(MDR) 逆转剂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收集药物相互作用的参考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总结了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结论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很多,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相互作用 机制
  • 简介:摘要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随着对泌尿系结石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均得到了显著成效。Osteopontin蛋白是一种独特酸性大分子,具有抑制结晶的重要生物学功能,Osteopontin蛋白(骨桥蛋白)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了Osteopontin蛋白的基因多态性rs1126616与骨桥蛋白水平和泌尿系结石的关系,但因骨桥蛋白本身表达的多样性、复杂性,目前对多骨桥蛋白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局限1。因此,我们就目前对Osteopontin蛋白与泌尿系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Osteopontin蛋白 肾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各分型间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共80例,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卵巢型组、腹膜型组和混合型组,分析三组分型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其差别。结果卵巢型和混合型患者痛经发生率(分别为75.0%和68.1%)高于腹膜型,混合型患者不孕和慢性盆腔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1.3%和29.8%)均高于其他两型。腹膜型和混合型双侧发生率(分别为64.0%和61.7%)高于卵巢型。87.5%的卵巢型和97.9%的混合型因诊断出内异症作为手术指征,而92.0%的腹膜型患者则是因为行其他手术时发现内异症的存在。腹膜型和卵巢患者中Ⅰ期和Ⅱ期的早期患者各占100.0%和75%,而混合型早期患者只占31.9%。结论经血逆流的内膜种植学说可能为内异症的基础发病机制,应注意早期诊断疾病并及时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卵巢型 腹膜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在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过程中的临床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病人均采用了标准的非手术治疗。结果硫酸镁治疗组在48小时以内疼痛缓解率、主要体征缓解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率比例均较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早期应用硫酸镁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胆道痉挛,控制病情发展。

  • 标签: 硫酸镁 结石性胆囊炎 胆绞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