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教协同贯穿医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针灸临床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针灸治疗学》课程作为临床专业课与临床前课程,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以适应医教协同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中“两结合”与“两统一”、教学内容“五个一”和“六环节”、虚拟实训教学平台应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导向与考核等方面开展教学内容整合。整合实施策略重在课程实践基地建设与拓展、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成绩评定与教学质量评估。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贴合临床,反复临床,面向临床的课程目标定位,紧紧围绕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强化临床经验积累为结果,为培养新时代针灸医学人才为首要任务,实现《针灸治疗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医教协同 针灸治疗学 教学改革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专业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医学院校护理班80名学生,按照入学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效果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神经内科护理学教学优势明显,相关专业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吸收成功经验,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 标签: 器官系统 神经内科 护理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专业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医学院校护理班80名学生,按照入学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效果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神经内科护理学教学优势明显,相关专业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吸收成功经验,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 标签: 器官系统 神经内科 护理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发热患者进行门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门诊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发热患者进行门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肺功能检查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服务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方法: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地区400名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展开调查研究,将其纳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对象,比较具体工作内容的参与度。结果: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下,村卫生室医生与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在关于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的参与度上来讲,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深入,并且能够为农村基层医疗防治工作奠定稳定基础,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农村基层医务人员 工作内容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在分析临床医学本科生Ⅱ类通识课教学现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同类院校改革经验等,笔者重构了临床医学本科生5类20门Ⅱ类通识课的模式;采用Delphi法对该模式的重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就课程类、门别的权重进行分配;同时对课程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12项素养指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还就该通识课与其他学科的共性与特殊性问题、现有知识的延续与创新问题、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等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 标签: 医学教育 Ⅱ类通识课 高等教育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时机理论构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护需求内容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的80例构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随访)及干预组(TIR院内护理+TIR院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ESCA评分升高明显、CBI评分下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护理能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能力,减轻护理负担。

  • 标签: 基于时机理论 永久性肠造口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床旁超声评估胃内容物在急诊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急诊手术病人100例作为研究目标,根据胃窦横截面积将病人分为常规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比较两组胃窦横截面积及反流误吸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胃窦横截面积是(235.23士42.6)mm2,反流误吸率是(2.00%),常规组的胃窦横截面积是(465.44士40.5)mm2,反流误吸率是(16.00%),研究组胃窦横截面积小于常规组,研究组的反流误吸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病人围手术期中床旁超声评估可以准确辨别胃内状态和胃容物的性质,有助于判断胃排空情况,降低病人在术中发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发生率。

  • 标签: 床旁超声 胃内容物 急诊 围手术期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多阶段干预在提高剖宫产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中的实验验收内容,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方法 :以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90 名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样本,借助自制调查问卷,确定实验验收内容,并对孕产妇泌乳前后的泌乳评分进行分析。 结果 :术后疼痛、体位、年龄及母乳喂养认知等因素可确定为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的实验验收内容。在多阶段干预应用于剖宫产孕产妇护理实践以后,孕产妇护理后 24h 、护理后 48h 及护理后 72h 的泌乳评分均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中的实验验收内容与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根据孕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多阶段护理干预手段进行灵活运用,可以让孕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标签: 多阶段干预 剖宫产 纯母乳喂养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extraperitonealprosthesis,TE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应用腹腔镜探查内容物还纳及TEP治疗31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结果:31例TEP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7~158min,平均136.4min。术中出血10~20ml。术中均有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并发呼吸道感染2例,术后4d恢复饮食。住院7~11d,平均8.3d。随访4~52个月,平均19.4个月,无复发病例,3例下腹壁轻微感觉异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E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