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相同技术参数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自动减影,并对减影后数据进行 3D-VR、 MPR、 MIP等处理,评估诊断价值。结果:经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诊断证实, 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 3例患者颈脑血管属完全正常,有 2例为颅内动脉瘤, 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 12例为血管变异,且主要是动脉血管变异(其中包括起源和行径以及发育粗细等), 13例为动脉硬化、狭窄(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和颈总动脉等狭窄)、闭塞,诊断率和检出率高。结论: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和高效的特点,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 头颈部; 血管性疾病; 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正>由中山大学血管外科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和《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联合主办,《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和《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协办的第六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暨首届海峡血管论坛于2012年6月14日~16日在广

  • 标签: 血管外科 中国南方 中华医学杂志 中山大学 主动脉夹层 电子版
  • 简介:摘要:CT在脑卒中的早期快速筛查主要通过头部平扫,头部脑血管成像(CTA) 及脑灌注(CTP)一站式完成。特点简单、快速准确、无明显副作用,易于推广,10分钟内可完成3项检查,特别适用于急诊,可快速鉴别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便于临床能在窗内快速治疗,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可使血管再通,恢复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减少脑神经功能受损。 结论:一站式CT扫描同时可获得CT平扫,CTA图像,CTP图像,具有检查时间短,科学准确的特点,为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总结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形式,将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划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选取CT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对照组选取MR血管造影方式,对比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选取不同的检测方式,就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观察组与对照组选取不同的检测方式,就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特异性、敏感性、精准性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就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CT血管造影应用效果优于MR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在实际诊断中,诊断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他汀类+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阿司匹林)和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心血管药物),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效果、用药不良反应(腹部疼痛、腹泻、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用药总有效率(97.92%)高于单一用药组(73.47%)(P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 心血管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临床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各种创面的修复,尤其是比较复杂创面的修复,该皮瓣的设计是以带蒂皮瓣为主,而通过吻合穿支血管的游离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目前临床上尚不多见。吻合穿支血管的游离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支皮瓣相结合设计成长轴型皮瓣,该皮瓣不但能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而且实现了跨区移植来重建创面的感觉功能,也避免了带蒂皮瓣的蒂扭转和非生理供血等问题。同时通过吻合穿支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游离移植至如足底、手部、臀部等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区,对缺损区域的感觉功能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通过吻合穿支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上感觉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是临床研究及应用的新趋势。

  • 标签: 穿支血管 移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管病变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临床应用,总结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总计80例头颈部血管造影患者,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入院,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注射对比剂后17s-23s开始扫描,观察组患者要先观察对比剂,接着进行扫描,本文所有研究患者均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本文研究中,一共有70例动脉发育异常患者,血管部位与血管管径使用DSA、手术证实,颈内动脉居多;就动脉瘤患者进行DSA确诊,其他阳性患者使用MRA确诊,两组诊断结果对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3例脑血管狭窄患者,检查血管总计122条,经DSA检查,满足诊断113条;SCAT检查脑血管狭窄20例,经DSA诊断,误诊3例,漏诊2例。结论就脑血管病变患者,选择16排螺旋CT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方式,可保障检查结果的精准性,具备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降低患者不良事件。

  • 标签: 16排螺旋CT 头颈部 血管造影 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抽选自2019.03-2021.03期间就诊患者,以4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对比患者的海马体积检测结果以及左右侧颞叶沟回间距检查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且左右侧颞叶沟回间距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利用头颅血管核磁有助于区分脑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颅血管核磁共振 脑血管性痴呆 阿尔兹海默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患者共80例进行研究,选取日期2018年5月-2019年5月,所有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对比80例患者的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为97.50%,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为85.00%,CT血管造影优于磁共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相较于磁共振的检查方法,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过程中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 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糖尿病患者129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及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诊断PAD准确度(97.67%)、灵敏度(96.23%)高于CT检查(90.70%、83.02%),漏诊率(3.77%)低于CT检查(16.98%)(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创、扫描时间短、图像采集快等优势,应用于PAD诊断,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为临床提供详细病变信息。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患者 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应用心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文章研究人员选取时间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共60人,将上述患者利用统计学方式随机分组,分成研究组(门诊体检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与研究病症状相似但却未患该病的患者),平均每组30人,均采用心血管超声检查,比对2组诊断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最终确诊率和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最终诊断满意程度更高,P<0.05。结论:在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使用心血管超声检查,疾病检出率和准确率相对较高,应积极推广。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疾病诊断 诊断准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责任血管诊断中应用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后的效果予以分析。方法: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研究,共计100例,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仔细观察影响结果,判断责任血管检出率、分布情况、狭窄程度。结果:经结果分析,利用头颈CT血管造影对责任血管检出率高达99.0%,发生率最高的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颅内段,责任血管轻度与中度狭窄情况明显多于重度和闭塞情况。结论:将头颈CT血管造影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责任血管的检查过程中,医生根据影像结果可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分布位置,并对血管狭窄程度予以分析为主治医师提供可靠判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诊断方案。

  • 标签: 头颈CT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责任血管 检出效果 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应用脑血管超声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21年4月-2022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均行脑血管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0T检查,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0T检查作为金标准,观察其诊断效能,并观察脑血管超声对脑血管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脑血管超声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为94.61%、特异度94.59%、敏感度93.55%。脑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0T在脑血管轻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检出率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脑血管超声在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比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而且还能准确地明确脑血管狭窄的程度,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筛查方式。

  • 标签: 脑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筛查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