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08级70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前4周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结束后,评价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结果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后,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67名(95.7%)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加深了其对职业防护的理解,59名(84.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职业防护技能。结论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 标签: 学生 护理 职业防护 课程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讨有效的培训方法。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枣庄市8所教学医院的30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院校和教学医院的职业防护教育均存在缺陷,护理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职业防护教育欠缺,教学医院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结论为维护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护理院校应全面开设系统有效的职业防护教育,教学医院的职业防护培训模式须规范化。

  • 标签: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观察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效果。[方法]将87名实习的本科护生按照来医院实习的时间分为观察组(44名)和对照组(43名),观察组使用情景模拟法训练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带教,干预前后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案例考核。[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生职业防护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模拟法对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具有较好效果,是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防护临床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 标签: 模拟教学法 实习护生 职业防护能力
  • 简介:目的了解浙江省护理人员工作和职业现状。方法采用现状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选取17家医院72名护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设计护理部主任卷、护士长卷、临床护士卷,向2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254名护士长及441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认为医院领导较重视护理工作,医院开展层级管理及优质护理较好,希望增加护士编制,提升服务价格,体现护理专业价值;医院床护比低于卫生部规定要求;在护士调查中,86.7%认为护理工作强度大,53.6%认为自己能力已充分发挥,57.4%认为职称晋升合理,74.3%认为人员配置不足,63.4%认为分配机制不合理,56.4%认为缺乏学习机会,55.9%表示如果有合适岗位希望脱离临床护理。结论大部分医院较好地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活动,护士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士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高、分配不合理是当前主要的问题,管理层必须重视解决护理人力资源问题,同时关心护士的待遇、职称晋升、业务提高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护理人员 工作 职业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护士职业道德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护理系2008级学生按照授课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案例情境实践训练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法,比较2组学生的测试成绩和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法的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3个专题的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案例情境实践训练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案例情境实践训练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护士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教学方法 学生 护理 伦理学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对151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为(96.19±15.27)分,职称、月收入、夜班次数、工作环境是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儿科护士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士 工作环境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并制订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院急诊科88名院前急救护士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结果88名院前急救护士发生职业危害237次,其中微生物危害、体力劳动危害及噪声危害发生的比例较高,分别占35.4%、30.0%及18.1%。结论院前急救护士存在职业危害状况,医院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职业安全教育,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院前急救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护理
  • 简介:【摘要】 分析手术室护理职业危害因素,探讨手术室护士护理工作中职业危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减少对病人及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 , 加强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使得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水平 ,减少了职业病的发生。因此 ,减少或者消除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目的调查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职业延迟满足及工作满意度现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和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27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职业延迟满足总分为(23.62±3.46)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125.14±22.15)分;护士职业延迟满足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P〈0.01);职业延迟满足为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医院或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的职业延迟满足,提高工作满意度,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 标签: 护理人员 医院 工作满意度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煤矿企业员工实施护理管理策略,观察实施效果。方法: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之间诊断出煤矿职业病的人员中随机抽选 200位进行探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探寻引发护理管理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策略。之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具体表现。结果:从治疗效果分析,实验组病人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甚远,比较具有可参考性。从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实验组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在对患有煤矿职业病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护患关系的提升,一举多得。

  • 标签: 煤矿职业病 针对性护理 管理措施
  • 简介:目的调查基层医院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寻求降低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台山市4家基层医院30名助产士在2年的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30名助产士均发生职业暴露,共56人次,发生率为100%,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18名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25人次,发生率为60%。84%职业暴露发生在中夜班,发生在上台接生时和缝合会阴时占72.9%,70.4%的职业暴露存在助产士操作不规范的情况。结论基层医院助产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基层医院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

  • 标签: 基层医院 助产士 职业暴露 调查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某职业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为职业院校进行艾滋病知识教育提供参考,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度。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对某职业学校4个年级的689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152人(22.06%),女生537人(77.94%), 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最低的是:只与一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47.61%),86.21%的同学从初中就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40.20%的同学认为自己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93.90%的同学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艾滋病”及“HIV检测试纸”方面的知识普及讲座,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学校宣传80.12%,其次是其他社交平台68.84%。结论 职业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需要加强学校艾滋病知识的教育。

  • 标签: 学生 知晓率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并探讨自我教育模式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水平.[方法]选择进入临床进行专业学习的北京市某高校护理专业3年制高职学生66人,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问卷调查护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情况,第2阶段研究自我教育模式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结果]高职学生对职业价值观认同度较高,量表各条目均分均〉3.00分.职业价值观5个因素中“关怀照顾”的均值最高,其次为“利他主义”,均值最低的是“专业主义”.开展自我教育模式后护生职业价值观总分(125.3分±12.0分)高于干预前(116.6分±11.2分)(P〈0.05),并且因素“正直”“行动主义”“专业主义”高于自我教育前(P〈0.05).[结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水平总体较积极,以自我教育模式为基础开展的职业自我教育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与提升.

  • 标签: 护理教育 高职学生 自我教育 职业价值观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方法采用职业价值观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对200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价值观总分(3.74±0.89)分。女生、生源地为农村、护理专业是第一志愿、班干部的职业价值观得分高于其他学生(P〈0.05)。结论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职业价值观呈现中等水平,不同情况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差异,学校和医院应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临床实习 问卷调查 职业价值观
  • 简介:目的对护理人员的化疗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4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存在的问题有化疗防护管理体制不健全、化疗防护设备匮乏、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职业暴露处理不规范等。结论护理人员对化疗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尚存在问题,应采取对策,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化疗毒性反应的防护意识。

  • 标签: 肿瘤 化疗 护士 职业防护 调查
  • 简介:医院供应室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敷料,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经常使用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潮湿等不良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据美国职业安全局(OSAA)统计显示: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人员在工作期间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的人数有上升趋势,特别强调锐器伤害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 标签: 供应室工作人员 职业暴露 乙型肝炎病毒(HB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原微生物污染 血源性传播疾病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不同实习阶段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及一般资料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9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总分分别为(71.16±7.18)分、(72.54±7.14)分、(69.00±9.9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前学生自愿选择护理工作、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0.3%;实习中期学生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6.6%;实习后期学生学历、自愿学习护理专业、自愿选择护理工作、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39.9%。结论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不同实习阶段其职业认同感不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教育者在实习各阶段均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断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水平。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专业认同
  • 简介:目的探索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模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调研形成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我院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的路径。结果建成了职业化的护理医学基础实训中心和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实习医院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评价较高:2014年后护理专业学生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均在98%以上。结论建设完成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与纵向知识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平台。

  • 标签: 教育 护理 职业教育
  • 简介: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感染机会,而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每天要做好多台急诊手术。由于病人病情危急的特殊性,护士会直接接触到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及体液等,故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例如:术中使用锐利器械容易误伤自己和他人防护设备的缺乏、手术室麻醉废气的污染、各种化学消毒剂放射线的损害、各种噪音的影响、特殊器械材料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等均会给手术护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等。因此,手术室护士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接受更多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我防护,将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 基层医院 防护设备 手术室医护人员 临床护理工作
  • 简介:  【摘 要】据报道,做好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各种预防措施,能明显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士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