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磁敷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尿潴留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d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显著减少,观察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穴位磁敷贴治疗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尿潴留 护理 穴位磁贴贴敷
  • 简介:目的利用已经构建好的腺相关病毒-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重组体(rAAV-HTK),感染体外培养的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HUVEC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凋亡蛋白酶(caspase-3)、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B1受体(ETR-B1)以及缓激肽B1受体、缓激肽B2受体的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探讨利用rAAV-HTK治疗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将已经构建好的rAAV-HTK重组质粒感染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感染rAAV-HTK前后HUVEC中eNOS、caspase-3、ET-1、VEGF、ETR-B1以及缓激肽B1受体、缓激肽B2受体的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转染有rAAV-HTK的HUVEC细胞内其细胞内eNOS的mRNA合成量增加,caspase-3的mRNA表达量降低,VEGF、ET-1、ETR-B1、缓激肽B1受体、缓激肽B2受体的mRNA表达量没有变化.结论rAAV-HTK重组体感染HUVEC细胞能够使HUVEC细胞内eNOS的mRNA表达量增高,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减低,提示HTK能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转HTK能够应用于高血压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

  • 标签: 激肽释放酶 内皮功能异常 RT-PER HTK基因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望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但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供体的缺乏而受到严重制约。对于HLA相合的非亲缘无关供体,不到30%的患者能够寻找到合适的供者,尤其是稀有人种因受种族背景等影响,找到合适供体的概率更低。

  • 标签: 非血缘脐血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 简介:1目的通过检测间歇低氧刺激下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凋亡率、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探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时间对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HUVECs间歇低氧刺激(1%0,5min;21%0,10min)及常氧(对照组)处理。在不同的间歇低氧暴露时间点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自介素(IL)-6和IL-8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间歇低氧处理12、16、20和24h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低氧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4、8、12、16h各时间点逐渐升高,并于16h达到高峰[(251.40±49.45)ng/L]。间歇低氧处理8、12、16、20和24h的细胞上清液内的IL-8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于20h和16h达到峰值[IL-8:(737.70±31.08)ng/L;MDA:(2.55±0.04)/μmol/L]。结论:间歇低氧刺激可导致HUVECs凋亡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间歇低氧刺激一定时间后达到高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间歇低氧 暴露时间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miR-34a对静脉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通过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doublings,PDL),得到年轻的内皮细胞(PDL8)及衰老细胞模型(PDL44),检测两组细胞SIRT1、hTERT、c-myc、p53及miR-34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在PDL8细胞中过表达miR-34a,PDL44细胞中抑制miR-34a的表达,qmCR检测以上基因表达水平、TRAP-q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SA-β-gal法显示细胞衰老状态的变化。结果SIRTl、hTERT、c-myc基因在PDL44的HUVECs细胞中表达下调,p53及miR-34a表达上调。PDL8HUVECs过表达miR-34a48h后,SIRT1和hTERT表达分别下调43%和25%,TRAP.qPCR显示端粒酶活性降低21%,SA-β-gal法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由5.1%上升至8.7%;PDL44HUVECs抑制miR-34a的表达,SIRT1和hTERT表达水平分别上调63%和30%,端粒酶活性上升20%,SA-β-gal法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MiR-34a可以抑制内皮细胞SIRT1、hTERT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加速细胞衰老;抑制miR-34a可以上调SIRT1及hTERT表达,端粒酶活性升高;因此miR-34a可能通过抑制SIRT1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共同作用,参与内皮细胞衰老的调节。

  • 标签: MIR-34A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衰老 端粒酶活性
  • 简介:中药是祖国医学的一大宝库,几千年来,它广泛运用于临床,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具有特殊作用,且常被认为其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病人特别是老年慢性疾患者长期服用某个中药。且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一些中药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强体质。但在临床运用中,由于配伍不当,炮制欠佳或

  • 标签: 中药中毒 炮制 原因 用药剂量 预防 治疗
  • 简介: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20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儿哮喘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防治哮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对哮喘的治疗仍然首选糖皮质激素全身或局部用药。但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中医药重视整体调节.治疗本病有潜在优势。本文主要就中药平喘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平喘 中药 支气管哮喘 慢性呼吸道疾病 气道高反应性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抗菌药治疗细菌感染有了卓越的发展,同时有些疫苗成功地消除了一些病毒性疾病,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缓慢,迄今为止,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仍是难题。据调查,约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学肝炎、疱疹病毒性疾病,以及新近发现的死亡率极高的艾滋病、SARS等。

  • 标签: 抗病毒中药 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出血热
  • 简介:<正>63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介入治疗后均予西药常规扩肝治疗,实验组加服健脾补气为主中药(生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30g,佛手12g,柴胡15g,丹参15g,田七粉3g,茵陈15g,田基黄20g,鸡骨草2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次,3~4周为一疗程。结果:第一次介入治疗前吲哚靛青绿15分钟潴留(ICGR16):实验组(11±7)%,对照组(11±7)%,

  • 标签: 肝储备功能 肝癌介入治疗 中药防治 田七粉 田基黄 鸡骨草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养血润肤饮联合迪银片等药物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中药养血润肤饮联合迪银片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迪银片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PASI评分为(3.9±2.4)分,对照组为(9.8±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养血润肤饮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寻常性银屑病 迪银片 中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白杨素抑制白血病细胞株NB4的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结合端粒重复序列(CCCTAA)n的肽核酸(P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端粒CCCTAA和DNA损伤蛋白53BP1的共定位,以测定端粒损伤的形成。结果:白杨素能抑制NB4细胞有效增殖的半数致死浓度为28μmol/L,而在端粒处CCCTAA的PNA探针的绿色荧光信号与53BP1抗体的红色荧光信号发生融合。白杨素处理过的NB4细胞早期凋亡(15.90±3.82)、晚期凋亡(14.41±3.87)远高于对照组(2.01±0.61、1.72±0.57)(P〈0.05)。结论:白杨素有抑制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端粒保护染色体末端的能力;白杨素特异性增加端粒处的损伤可能是其阻滞细胞周期的机制。

  • 标签: 白杨素 端粒 DNA损伤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