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支气管源性囊肿是由于胚胎期支气管系统发育异常而产生囊性病变。支气管源性囊肿多被发现附着在胸骨、皮肤、胃、心包及纵隔,而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spinalbronchialcyst,SBC)则较为罕见。

  • 标签: 颈椎 支气管源性囊肿 青少年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本文拟分析和研究骨细胞受机械应力刺激相关方面被引率最高50篇文献基本特征,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Compressivestress,Tensilestress,Fluidshearstress,stretchstress,centrifugalforce,Micropipettestimulation,Electromagneticforcemode,Mechanicalstress,mechanotransduction"和"osteocyte,osteoblast"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出被引频次最高50篇文献,排除与该研究不相关其他文献,对文献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期刊来源、地区分布、作者单位、被引频次等重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引最高50篇文献频次从239次到20次,发表于1999年至2015年,其中以2009年最多为9篇,文献刊登于27本期刊,其中以《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发表最多(11篇),其次是《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6篇)、《Bone》(5篇);来源于12个国家,其中美国最多(21篇),发表2篇及2篇以上文献大学或医院有7家,排名前两名为印第安纳大学(4篇)、上海交通大学(3篇),共两位作者发表2篇以上文献,研究最多信号通路依次为MAPK-ERKsignalingpathway(11)篇、Wnt/beta-cateninsignaling(9篇)、PI3K/AKTsignalingpathway(4篇)、BMPsignalingpathway(2篇)。结论被引最高文献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骨细胞机械应力刺激相关研究发展状况,指导未来研究方向,还可以为广大研究者阅读文献提供参考。

  • 标签: 骨细胞 机械应力 文献计量学 英文分析法
  • 简介:目的应用放射吸收法测量云南西双版纳、西藏和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傣族、藏族和蒙古族健康人群骨量分布差异和峰值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健康男女1126名,年龄20~79岁。西藏藏族健康男女1531名,年龄20~79岁。内蒙东乌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傣族男女、西藏藏族男女和内蒙古东乌旗蒙古族女性峰值骨年龄段均在30—39岁,蒙古族男性峰值骨年龄段在4|D~49岁。傣族和藏族男性骨量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蒙古族男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傣族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达20.80%,藏族女性为13.67%。蒙古族女性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三个民族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值比较,男性除藏族和蒙古族20—3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除傣族和藏族20-2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成人傣族男性与藏族和蒙古族健康成人男性相比骨密度有显著差异,藏族和蒙古族男性40岁以后骨密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傣族女性与蒙古族女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傣族与藏族女性30岁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是种族、地域,还是生活习性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密度值 民族 健康人群 骨量丢失百分率 Metriscan^TM骨密度仪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type1N-terminal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C-telopeptideoftype1collagen,β-CTX)水平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和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272名入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39.51±5.85)岁,总体P1NP与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与40~44岁血清P1NP与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30~34岁及45~49岁水平分别与35~44岁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血清P1NP参考区间为:17.95~65.60ng/mL,血清β-CTX参考区间为0.10~0.49ng/m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参考值.

  • 标签: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
  • 简介: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椎板成形术(A组)和椎板切除融合术(B组)患者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 标签: 颈椎 脊髓疾病 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椎板成形术
  • 简介:目的测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骨密度(BMD),分析骨量变化相关因素,指导治疗。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6例为实验组,26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登记一般资料及病程、ESR、CRP、BASFI及HLA-B27等指标,应用定量CT测定腰1-5椎体BMD,进行两组间BMD比较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腰椎皮质骨及松质骨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9.1±39.8VS308.2±49.3mg/mL,140.8±18.6vs190.1±15.7mg/mL,P〈0.01),实验组腰椎松质骨BMD丢失百分率显著高于皮质骨(25.9%±10.3%vs12.7%±13.2%,P〈0.01),实验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45.5%和39.4%。病程及骶髂关节破坏程度与骨密度负相关,身高、体重、BMI、BASFI、ESR和/或CRP是否升高及HLA-B27阳性与否均与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BMD显著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应早期评估BMD,及时应用生物制剂等防治骨量丢失。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定量CT
  • 简介:我院从1995年开始使用克氏针对小儿肱骨小头骨骺分离,撬拔复位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15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9.1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Sulter—Harris分型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Ⅱ型13例,Ⅰ型2例。

  • 标签: 临床分析 小儿桡骨 骨骺分离 复位固定 克氏针 撬拔复位
  • 简介:椎弓根螺钉技术作为一项安全而有效方法大量地应用于下腰椎病变治疗,然而随着临床应用增多,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病例亦日渐多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腰椎病变治疗效果。本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共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腰椎病变(包括腰椎间盘退变伴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再发伴顽固性腰痛或椎间隙狭窄、腰椎间盘突出伴严重椎管狭窄、

  •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 简介: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仪对1208例正常人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39岁。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粗隆峰值骨量女性均为20~29。男、女全身骨峰值均为30~39岁,男性全身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腰椎、髋部和全身骨密度累积下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数据。

  • 标签: 全身 骨峰值 正常人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腰椎 女性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86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PFNA治疗37例,DHS治疗49例,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8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5个月。PFNA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较DHS少,术后髋关节功能PFNA优于DHS。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捷、微创、出血少及固定牢固等优点,同时可以克服DHS抗扭转性能差且股骨矩区易产生应力集中、术后并发症多缺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较为理想内固定物。

  • 标签: PFNA DHS 不稳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空心钉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10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23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坏死(阳性组),85例未发生股骨头坏死(阴性组),比较分析两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21.30%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Garden分型(P=0.01)、体质指数(P=0.02)以及术后股骨颈骨折端三维重建不同方向移位是股骨头坏死发生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术前是否牵引、等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物是否取出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空心钉固定手术之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对于骨折移位明显、肥胖等出现股骨头坏死风险较高患者及时采用关节置换,术后适当减重以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股骨头坏死 身体质量指数
  • 作者: 曹洪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162650
  • 简介: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术关节内骨折移位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术联合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oiher角较小,Gisasna角较大,根骨高度、足部功能评分较高,治疗效果良好(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47髋)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含3例双侧),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含2例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病程9个月~32年,平均6.5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5.4±5.7)分,视觉模拟评分为(7.0±1.2)分。结果42例患者均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5个月。随访并记录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Harris评分,其中视觉模拟评分降至术后(2.0±0.6)分,Harris评分增加到末次随访(90.2±2.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中老年 终末期 髋关节病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市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相关性,明确影响骨强度指数主要因素。方法2017年4月选取沈阳汉族医学生1949例(男生721例,女生1228例),年龄19-21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学生右足跟骨骨强度及体成分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研究骨强度指数与体成分各指标之间关系。结果沈阳汉族医学生男、女生骨强度指数均在19岁时最高,之后20岁和21岁时骨强度指数均降低,且只有女生差异显著(P〈0.01);男生各年龄组骨强度指数值均大于女生(P〈0.01)。汉族男生各年龄组脂肪含量、体脂率及水肿系数均显著低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除了19岁年龄组中腰臀围比,男生各年龄段体重、总水分、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骨质、蛋白质、肌肉量、瘦体重、骨骼肌含量及基础代谢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或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与BMI和骨骼肌含量正相关(P〈0.01),与脂肪含量负相关(P=0.000)。结论沈阳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在20岁和21岁时显著下降,女生骨强度指数下降情况较为严重,是骨质疏松重点防护对象;BMI和骨骼肌含量是预防骨质疏松保护性因素,而脂肪含量是引发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强度指数 体成分 汉族 医学生
  • 简介:目的对比新疆维、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差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骨质疏松症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人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维、汉两族T2DM患者233例,按族别及性别分为4组(维吾尔族男性组、维吾尔族女性组、汉族男性组和汉族女性组),记录一般资料,运用法国MDS公司生产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测定其腰椎前后位及左侧股骨近端BMD,同时测定血清学指标。结果①腰椎L1-L4、左侧股骨BMD在T2DM维吾尔族与汉族、维吾尔族男性组与汉族男性组、维吾尔族女性组与汉族女性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L1-L4椎体之间,维吾尔族男性组高于汉族男性组(P〈0.05),在L,椎体,汉族女性组高于维吾尔族女性组(P〈0.05)。②T2DM患者股骨BMD与年龄、病程、绝经年数、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lc)成负相关,与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ityindex,Is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esisModelAssessmentInsulinsecretionindex,HMOA—ISI)成正相关,与血清学指标无关。将年龄做为控制因子,女性T2DM患者BMD与绝经年龄无关,与绝经年限负相关。结论①新疆维、汉族BMD按民族、性别总体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在L1-L4椎体之间,维吾尔族男性组高于汉族男性组(P〈0.05),在L1椎体,汉族女性组高于维吾尔族女性组。②年龄、病程、HbAle与T2DM患者股骨BMD负相关,绝经年限与女性T2DM患者BMD负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 维吾尔族 汉族
  • 简介:腘绳肌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多见于运动性损伤,其损伤机制多为腘绳肌在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位强烈收缩而造成,但股二头肌长头近端从坐骨结节近端起点完全撕脱损伤临床上并不常见,经常存在误诊、漏诊,早期多给予保守治疗,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最近收治1例典型股二头肌长头近端止点完全撕脱并血肿形成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股二头肌长头 近端 腘绳肌 伸直位 常见损伤 运动性损伤
  • 简介:作者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像学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目的是为了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弯和胸腰弯矢状面序列是否存在差异。脊柱前部过度生长可能是胸段脊柱侧凸病理机制。目前已知矢状面序列变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骨盆参数和矢状面序列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因此作者推测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类型中,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序列分析 矢状面 胸段 侧弯
  • 简介:目的比较急诊与延期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9例,分成急诊组52例,延期组47例,比较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2年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全身并发症等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急诊组较延迟组为优,两组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急诊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 骨折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rh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后骨缺损分别采用可注射rhBMP-2/CPC(实验组)和单纯CPC(对照组)进行充填,并用PHILOS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ane-SandhuX线评分和肩关节功能差异。结果全部病例经过平均14.2个月随访。切口局部无搔痒感或疼痛。随访发现实验组术后平均20.8周获得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25.8周。通过Lane-Sandhu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X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提示:运用可注射rhBMP-2/CPC人工骨患者在术后1年Neer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优于单纯运用CPC人工骨患者(P〈0.05)。结论可注射rhBMP-2/CPC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充填效果确实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再丢失,可促进骨折愈合过程,是充填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较佳方法之一。

  • 标签: 磷酸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移植替代物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29例青少年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资料,以30例年龄匹配正常青少年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角(SA)、滑脱距离(SD)、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矢状面厚度(SPT)、L5入射角(L5I)、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骶骨平台角(STA)、S1指数、腰骶角(LS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并计算滑脱率(SP),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滑脱(SP≤17%)与高滑脱(SP〉17%)亚组之间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SP与各影像学参数相关性。结果滑脱组SA为-4.5°±9.6°,SD为(7.1±3.6)mm,SP为(22.2±11.1)%。滑脱组LSA、STA、S1指数小于对照组,PI、PT、SS、SPT、L5I、SVA及LL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滑脱亚组SA、TK、LSA、STA及S1指数均显著小于低滑脱亚组,PI、PT、SS、SPT、L5I和SVA均大于低滑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PI、PT、SPT、L5I、LL与SP呈正相关,TK、LSA、STA及S1指数与SP成负相关,SS、SVA与S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腰骶部先天发育不良可能是青少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始动因素。受滑脱程度影响,其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显著异常,表现出腰椎前凸增大、躯干前倾,同时骨盆后旋、屈髋屈膝等异常代偿姿势。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脊椎滑脱 盆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