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Mammotome对262例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切除和活检,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病理诊断乳腺纤维腺瘤192例,乳腺癌4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2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3例术中皮肤破损,5例出现较大血肿,1例术后2d切口及针道发红经抗感染治疗后消退,5例皮下轻度青紫,4例肿瘤残留。结论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具有手术微创、定性准确、切口隐蔽、不需缝合、康复快等优点,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MAMMOTOME 微创 乳腺疾病
  • 简介:随着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不仅骨质强度低,而且机体的平衡性及肌肉的协调能力较差,使得老年人更容易跌倒从而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标签: 髋部骨折 心脏并发症 老年 综述
  • 简介: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应用主要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波谱显像三方面。目前,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和弥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后疗效评价。波谱分析从探测活体组织化合物浓度入手,为肝脏疾病的更早期、更特异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肝脏 诊断 疗效评价 磁共振功能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5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围手术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比较术前综合治疗后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前经综合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的MVV、FEV1和FVC较术前低(P〈0.05),PaCO2较高(P〈0.05),PaO2和SpO2已无差异(P〉0.05)。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26例术后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肺功能保护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比较Dynesys系统治疗单节段与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46例。根据患者手术节段分为单节段组(32例)和多节段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以及近端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结果46例患者平均随访30(24~52)个月,两组患者ODI指数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20.5±5.7)%,多节段组(21.2±9.8)%;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2.2±4.3)%,多节段组(15.3±6.9)%,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VAS评分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2.9±1.3,多节段组3.2±1.4;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4±0.3,多节段组1.6±0.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ODI与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11.3±2.7)mm,多节段组(11.1±2.0)mm;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0.8±3.1)mm,多节段组(10.3±2.2)mm,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4.3±2.4)°,多节段组(4.6±2.7)°;末次随访单节段组(4.8±2.2)°,多节段组(5.3±2.0)°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近端相邻节段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单节段组(9.1±2.1)°,多节段组(8.5±1.8)°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末次随访时单节段组(10.3±2.7)°较术前显著增加,并且单节段组大于多节段组(9.1±3.0)°(P<0.05)。结论单节段与多节段Dynesys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并保留部分椎间活动度�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第七届亚太地区神经系统疾病多学科会议(Brain2010)将于2010年1月8日-9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及两岸三地神经科学术大会联合主办,届时将邀请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专家与会并作学术报告。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亚太地区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抗癌协会 学术报告 专业委员会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30例胃部疾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患者血清G17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幽门螺杆菌IgG(HP-IgG)抗体滴度检测。分析血清G17水平的临床检测价值及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年龄﹥60岁,HP-IgG检测阴性,患有萎缩性胃炎(AG)以及胃癌(GC)患者,女性血清G17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胃黏膜糜烂(GE)以及胃溃疡(GU)患者G17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SG)患者;对于HP-IgG检测阴性患者,GU、GC患者G17含量高于SG患者;AG、GE、GC及GU患者G17含量高于浅表性胃炎合并糜烂(SG-IM)患者;GU患者G17含量高于异型增生(GD)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胃疾病患者血清G17含量会受到性别以及HP-IgG感染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血清G17含量能够有效作为胃癌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在进行胃癌疾病筛查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价值,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胃泌素17含量 胃癌 癌前病变 SERUM GASTRIN 17
  • 简介: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幽门螺杆菌(HP)的候选抗原,用于胃部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和疫苗开发.方法:选择自胃腺癌患者胃粘膜分离出且经确定的HP菌株(HP161),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析外膜蛋白,并通过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质图谱,进行蛋白斑点检测和分析;收集20例HP感染患者和10例非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HP161的外膜蛋白质与上述血清的反应性.结果:HP161有129个蛋白斑点;被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不同识别的特定抗原有10个;应用胃癌患者血清时,具有免疫反应性,而用胃炎患者血清时则无,等电点范围较宽,分子量多数在31kDa以下.结论:2-DE是研究HP外膜蛋白质组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可能对其进行鉴定作为临床诊断的候选分子;经免疫蛋白组学检测的资料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以有助于寻找更具免疫原性的蛋白质标记物用于诊断分析和疫苗设计.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质组 二维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
  • 简介:关节突关节(facetjoint,FJ)是脊柱中惟一的滑膜关节,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以及关节囊和滑膜组成,其与椎间盘构成了脊柱的三关节复合体。FJ在指导和限制脊柱运动上有重要作用,这与FJ解剖特点有关。FJ的解剖结构特点及改变必然会对脊柱的运动与生物力学产生影响,从而与某些脊柱病变产生联系。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脊椎滑脱 椎间盘移位 骨关节炎 脊柱 脊柱侧凸
  • 简介: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且脑转移发生率较高。脑转移也是小细胞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及时评价脑转移病情及疗效,并以此调整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仅以单纯失忆症状为脑转移瘤治疗后疾病进展的临床表现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短暂性失忆 脑转移瘤 疾病进展
  • 简介:21世纪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就是破译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出预防和治疗各种重大疑难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则为疾病相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使我们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的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为了促进基础和临床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生命

  • 标签: 分子机制 前沿国际 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