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院自2002年-2005年以来,应用氨甲环酸加化斑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黄褐斑患者142例,均来源于我科门诊的患者,不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胃肠和造血系统等疾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5例,女10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0.5)岁,病程2周~30年,平均病程(5.2±0.4)年,蝶形型96例,面上部型3例,面下部型5例,泛发型8例。

  • 标签: 黄褐斑 氨甲环酸 化斑汤
  • 简介:目的观察当归四逆联合He-Ne激光治疗冻疮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冻疮95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1例,口服当归四逆并照射He-Ne激光,外涂维生素E霜;对照组44例只照射He-Ne激光,外涂维生素E霜,总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5%(31/4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5,P<0.01).结论当归四逆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冻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独He-Ne激光照射治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HE-NE激光 冻疮
  • 简介:特应性皮炎中医称为“四弯风”“顽湿”。我院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创立的内服汤剂——健脾润肤,具有健脾燥湿,养血润肤的作用,联合外用甘草油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好,复发率低。我科于2007年3月~2008年10月,应用健脾润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了36例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健脾润肤汤 甘草油
  • 简介: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为“火带疮”、“蛇窜疮”等,病因病机主要由肝脾湿热内壅、外泛肌肤而引起。年老体弱患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滞血凝,皮疹愈后常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有时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西医治疗多采用口服消炎痛、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血府逐瘀汤 中药疗法
  • 简介: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缠绵难愈。刘爱民教授认为一部分荨麻疹患者病程较长,常规用药难以奏效,证候表现既有营卫不和,又有肝气亢旺,遂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经验、经典案例等方面对刘爱民教授运用本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刘爱民 柴胡龙骨牡蛎汤 临床经验
  • 简介:麻黄连翘赤小豆出自《伤寒论》263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主之.”[1]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病表邪未尽的湿热发黄证.我们根据湿疹的发病机制与此方的组方原理,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化裁后用于治疗湿疹,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疹的新思路和临床应用体会简要总结,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疹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服药4周,于4周和8周行2次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8.1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5.56%,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58,P〈0.05)。结论清热脱敏配合局部使用消炎收敛保护的药物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皮炎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 中药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首乌生黑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泛发性白癜风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7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进行NB—UVB照射,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首乌生黑.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法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首乌生黑配合NB-UVB治疗泛发性白癜风疗效显著。

  • 标签: 白癜风 首乌生黑汤 窄谱中波紫外线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解毒消痤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临床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用中药解毒消痤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组)和0.1%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6%,对照组为74.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解毒消痤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痰热瘀结型寻常痤疮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 标签: 寻常痤疮 解毒消痤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前列腺汤和舍尼通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空白药物组、模型前列腺组、模型舍尼通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5mg/kg,连续给药30d后予以声光电等联合刺激4周,建立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假手术组仅行睾丸部切口及缝合.建模后,假手术组给予10mL/kg生理盐水灌胃,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前列腺指数、EPS中白细胞、全血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前列腺降低了大鼠气滞血瘀型前列腺炎EPS中白细胞数和前列腺指数,能够降低全血黏度(与模型空白药物组比较,P<0.05),舍尼通可以降低白细胞数及前列腺指数,但不能降低全血黏度.结论:前列腺可以改善SD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状况,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 标签: 气滞血瘀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汤 UPOINT 个体化治疗
  • 简介:寒冷性多形红斑好发于冬春季,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中医称之为“猫眼疮”、“自寒疮”,多闪腠理不同,风寒湿邪乘隙袭人,搏于肌肤所致。笔者于2006年12月-2007年4月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微波定向照射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微波照射 寒冷性多形红斑
  • 简介: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UVB,NB-UVB)联合凉血祛风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治疗组33例,给予NB-UVB和凉血祛风治疗;单纯中药组32例,给予凉血祛风治疗;NB-UVB组30例,单用NB-UVB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90.9%,中药组显效率62.5%,NB-UVB组显效率63.3%,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治愈时间分别为(15.85±1.71)天、(22.63±3.56)天和(23.08±2.75)天,联合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组与NB-UV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B-UVB联合凉血祛风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好,治愈时间短。

  • 标签: 玫瑰糠疹 窄谱中波紫外线 凉血祛风汤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联合优化强脉冲光(OPT)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OPT组(A组)80例、加味桃红四物联合OPT(B组)80例及单纯加味桃红四物组(c组)80例,分别接受相应治疗,12周后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患者色素斑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共脱漏对象5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0%、84.60%、55.80%,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5、18.38,P值均〈0.05);VISIA皮肤测试显示3组治疗后色素斑相对于治疗前绝对数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数值下降最明显,变化比率最高。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OPT治疗组、中药治疗组VISI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4.99,P值均〈0.05),而OPT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三种疗法治疗黄褐斑均有效,其中应用桃红四物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

  • 标签: 加味桃红四物汤 优化强脉冲光 黄褐斑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通脉化瘀合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15例,共30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B组)15例,共28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通脉化瘀合用治疗组(C组)15例,共29条患肢。治疗12周,观察各项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皮肤温度、踝臂指数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在缓解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皮肤温度方面与B组治疗后比较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是有效的方法,与中药通脉化瘀合用可以提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疗效。

  • 标签: 骨髓干细胞移植 自体 中药 糖尿病足
  • 简介:目的观察NB-UVB(窄波中波紫外线)联合凉血消风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方法将10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窄波UVB联合凉血消风治疗,对照组给予窄波UVB照射治疗,2组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窄波UVB联合凉血消风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收到了良好疗效。

  • 标签: 窄波中波紫外线 凉血消风汤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2 银屑病 血热型
  • 简介:目的从消银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疗效及血清中T-bet/GATA3平衡影响,探讨消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中医辨证评分的变化及外周血中T-bet、GATA3及T-bet/GATA3水平变化,并对其与皮损严重度作相关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bet及T-bet/GATA3分别为0.14±0.07、5.55±0.9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银屑病患者外周血GATA3为0.15±0.0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经药物治疗后T-bet、T-bet/GATA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GATA3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改变不明显。T-bet/GATA3与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消银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bet、T-bet/GATA3水平。

  • 标签: 消银汤 银屑病 T-BET/GATA3
  • 简介:目的探讨祛斑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对黄褐斑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予以祛斑汤和维生素C、E药物治疗。并设正常健康组(30例)。12周后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中VEGF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前后血清VEF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EF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斑可上调血清VEGF水平,通过改善血循环、活血化瘀达到治疗黄褐斑的功效,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祛斑汤 黄褐斑 气滞血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氟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方法:11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复合全麻。对照组:手术前无超前镇痛,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氟洛芬酯超前镇痛。结果:在拔管时,观察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患者HR、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结束和拔管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和皮质醇均高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中采用氟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减少患者拔管后疼痛,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应激反应 全麻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2、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凉血活血联合青黄膏治疗组和阿维A联合青黄膏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2、IL-23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组(20例)进行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前各因子水平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指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17、IL-22、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1)。两组间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凉血活血联合青黄膏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IL-17、IL-22、IL-23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血热证 凉血活血汤 白介素17 白介素22 白介素23
  •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皮肤性病门诊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确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72例患者仅采用郁金消银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了卡泊三醇涂于患处,2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水平、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水平、PASI评分显著的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62.5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结论卡泊三醇辅助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更佳,可能与进一步减少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卡泊三醇 银屑病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