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品不同药方法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资料,将患者分成三组。第一组:翻倍加量药96例,轻度中毒阿托品首次剂量2mg,中度5mg,重度10mg,5min后如未见阿托品反应则每隔15min以翻倍量药(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20mg),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改为维持量。第二组:大剂量间断药78例,轻度中毒首次剂量5mg,中度20mg,重度40mg,5min后如未见阿托品反应则每隔15min以相同刺量药,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改为维持量。第三组:小剂量间断药24例,阿托品首次剂量1~5mg,5rain后如未见阿托品反应则每隔15min以相同剂量药,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改为维持量。结果第一组96例中抢救成功93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6.88%;未出现阿托品中毒表现。第二组78例中抢救成功75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6.15%;抢救过程中有9例出现程度不同的阿托品中毒表现,占11.54%。第三组24例中抢救成功18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75.00%,未出现阿托品中毒表现。结论阿托品翻倍加量药既可迅速达到阿托品化,提高抢救成功率,又能较快地了解患者对阿托品的耐受情况,避免阿托品过量中毒。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阿托品 抢救
  • 简介:目的研究SD大鼠连续静脉给予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13周的毒性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190只,雌性各半,分为溶媒对照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市售对照80mg·kg-1组、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80、20、5mg·kg-1组及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各剂量毒代卫星组,每天药1次,连续药13周,停药恢复4周。试验期间,全部动物每周称量体重和摄食量,药13周及停药恢复4周时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剖检摘取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卫星组动物分别于首次和末次药后颈静脉采血进行毒代动力学检测。结果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80、20mg·kg-1剂量下可导致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步态不稳、俯卧不动等症状,血液中RBC、HGB、HCT含量降低、甲状腺出现小滤泡形成增多,停药4周后血液学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但甲状腺病理学改变未能完全恢复。结论重复静脉注射给予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80、20mg·kg-1剂量下可导致SD大鼠红细胞相关指标可逆性改变、甲状腺病理改变。

  • 标签: 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 重复给药毒性 毒代动力学
  • 简介:前列腺炎为泌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目前治疗上仍多采用注射给药和口服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为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经尿道药的方式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受到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细菌性前列腺炎 给药治疗 经尿道 疗效观察 泌尿科 效果不佳
  • 简介:目的研制大川芎提取物鼻腔药用离子敏感即型凝胶,并对其毒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去乙酰结冷胶为凝胶材料,以甘露醇为渗透压调节剂,醋酸洗必泰为防腐剂,制备大川芎提取物鼻腔药用离子敏感即型凝胶。结果最终处方中去乙酰结冷胶用量是0.4%,甘露醇用量是5%,醋酸洗必泰用量是0.02%。该鼻腔喷雾剂不会对用药者的局部组织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对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毒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大川芎提取物鼻腔药用离子敏感即型凝胶的处方初步设计合理,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 标签: 大川芎提取物 离子敏感即型凝胶 鼻黏膜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比较。方法选择90例足月顺产初产妇,按照镇痛方法分为3组PCIA组30例;PCEA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3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EA组与PCIA组两组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PCEA组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CIA组最明显的不良反应为镇静、嗜睡等;各组新生儿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瑞芬太尼药物镇痛作为一种国内新型镇痛方式,镇痛效果虽然稍逊于腰硬联合阻滞,但是其作用迅速、不影响产程、安全可靠并且操作简单,更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 标签: 瑞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自控镇痛 分娩镇痛
  • 简介:为改善布地奈德的溶解度和吸收,制备并评价了布地奈德固体脂质纳米粒(BUD-SLNs)。通过计算部分溶解度参数选择了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脂材。经处方优化采用乳化-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的BUD-SLNs,包封率为(97.77±2.60)%;平均粒径是147.3nm,粒径分布均匀(PDI=0.228)。透射电镜下可见圆整颗粒。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表明BUD以分子形式分散在SLNs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UD-SLNs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属于均相骨架结构。研究结果为BUD-SLNs在肺部药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布地奈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肺部给药 制备 评价
  • 简介:目的:介绍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在抗生素调整剂量上的应用。方法: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以及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模型的基本概念、建立步骤、应用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通过两个举例说明剂量调试方法。结果与结论:群体药代动力学和TDM监测紧密联系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PK—PD模型的应用有利于临床药学的剂量设计和剂量调整,为不同患者群体的抗感染治疗的最合理解释。

  • 标签: 群体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模型 抗生素
  • 简介:癌痛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止痛可显著减轻痛苦,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必要。我科自2000年4月-2003年2月使用北京萌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施康定(MSCotin,硫酸吗啡控释片),行直肠药方式治疗老年人癌痛56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治疗 癌痛 硫酸吗啡控释片 直肠给药 例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灌胃给予安特逍胶囊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作用。方法Beagle犬48只,分为安特逍胶囊120、320、800mg·kg-1剂量组和溶媒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溶媒,每天1次,连续39周,检查其一般体征、体重、心电图、血液学、血清生化学、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安特逍胶囊药可引起动物呕吐、流涎、稀便等症状;800mg·kg-1剂量可导致动物体重下降(P﹤0.05);320和800mg·kg^-1剂量可引起血清TP、ALB和GLOB等指标发生变化(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药物相关的病变。结论灌胃给予安特逍胶囊320和800mg·kg^-1剂量对Beagle犬具有一定胃肠道毒性。

  • 标签: 安特逍胶囊 白英总碱 BEAGLE犬 重复给药毒性
  • 简介: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抑瘤谱广,对人原发性肝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胆囊癌、肺癌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血药浓度迅速衰减,6h后药物浓度明显降低,24h后大部分被消除,使肿瘤病灶区血药浓度很快就低于理想的有效治疗浓度。为加强其抗肿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延长作用时间,近年来对去甲斑蝥素的缓释和靶向载药的研究进展异常迅速。

  • 标签: 去甲斑蝥素 肿瘤 靶向给药系统(TDDS)
  • 简介:目的探讨奥曲肽不同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运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皮下注射,观察组用泵入,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取得总有效率数值95.92%高于对照组数值77.55%,观察组所取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0.00%低于对照组数值14.29%,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静脉微量泵入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不同给药方法 急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运用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优化我院剖宫产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药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方案,包括:头孢唑啉(1.5g、2.0g),头孢替唑(1.5g、2.0g),头孢呋辛(1.5g),头孢西丁(2.0g);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群,计算剖宫产术前预防抗菌药物药后游离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与手术时间区间(1h-6h)的关系,模拟出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头孢唑啉、头孢替唑和头孢呋辛宜用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预防。头孢西丁(2.0g)在1.16h内的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CFR值>90%。结论:头孢西丁2.0g术前药后1.16h内剖宫产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值得推荐的优选方案。

  • 标签: 药动/药效学 剖宫产手术 预防性抗菌 蒙特卡洛模拟 给药方案
  • 简介:摘 要 目的:评估并优化我院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药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度我院患者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报告,选取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PK/PD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临床使用药方案进行评估,计算出6种抗菌药物不同药方案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和累积反应分(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评价疗效和优化出初始及个体化药方案。结果:8种药方案CFR大于90%,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0g q8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0g q6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g q12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0g q6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g q6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g q6h;头孢吡肟2g q8h;阿米卡星15mg/kg q24h。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药方案CFR均低于90%。结论:上述方案的CFR大于90%,可作为我院大肠杆菌感染患者的初步经验治疗方案。经验性治疗不建议使用左氧氟沙星,谨慎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根据最低抑菌浓度(MIC)调整目标治疗方案。

  • 标签: 药动/药效学 蒙特卡洛模拟 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 给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微波照射治疗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不良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在不良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科止痛解毒汤 微波照射 慢性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微波照射治疗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不良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在不良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科止痛解毒汤 微波照射 慢性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泵注美罗培南延长药时间治疗ICU重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所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36例,将136例重症感染患者随机且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时间、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延长药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ICU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不论是在临床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还是在患者生存率方面都展现了优于对照组的结果,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在ICU重症监护病房的停留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泵注美罗培南延长药时间在治疗ICU重症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仅可以缩短重症感染患者在ICU停留的时间,同时在降低重症感染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方面也展现了特有的优势,所以美罗培南在ICU重症感染的临床治疗方面更具价值与优势。

  • 标签: 泵注美罗培南 延长给药时间 ICU重症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泵注美罗培南延长药时间治疗ICU重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所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36例,将136例重症感染患者随机且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时间、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延长药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ICU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不论是在临床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还是在患者生存率方面都展现了优于对照组的结果,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在ICU重症监护病房的停留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泵注美罗培南延长药时间在治疗ICU重症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仅可以缩短重症感染患者在ICU停留的时间,同时在降低重症感染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方面也展现了特有的优势,所以美罗培南在ICU重症感染的临床治疗方面更具价值与优势。

  • 标签: 泵注美罗培南 延长给药时间 ICU重症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在家庭肠内营养管道护理过程中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式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90例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在家庭肠内营养管道护理过程中,观察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可以看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在家庭肠内营养管道护理过程中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式,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生活方式干预 经皮内镜胃造瘘 家庭肠内营养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患者多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基于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常规组提供常规管道护理服务,实验组基于多管道护理服务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比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管道护理期间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有利于风险事件的防控,值得推广。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 集束化护理 多管道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