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DTA、XRD、SEM、TEC(热膨胀系数)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加入K20前后LZAS系统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和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650℃晶化时,试样析出γⅡ-LZS和方石英晶体;725℃时,γⅡ-LZS逐渐转变为To—LZS晶体,并且出现β-石英固溶体;800℃时,p石英固溶体转变为p一锂辉石固溶体,晶粒尺寸逐渐长大。制得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在(50-130)×10^-7℃^-1(20-500℃)之间,其大小取决于晶相的种类和含量。并且K2O的加入降低了玻璃的转变温度、粘度,抑制了玻璃的析晶倾向,增大了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

  • 标签: K2O 微晶玻璃 微观结构 热膨胀系数
  • 简介:刚化学方法在水性和无水介质中合成聚(2-氯苯胺)(P2ClAn)、聚呋喃(PFu)传导性均聚物及复合物并研究丁艇性能。聚合物及其复合物的特征通过了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吸收光谱、热重分析、示差扫描址热法、扫描电镜、磁化率、电导牢测试。研究发现PFu/P2ClAn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比P2ClAn/PFu复合物和各自均聚物的要好。按照Gouy等级测试的方法,均聚物及其复合物的传导性机理本质上是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研究发现复合物电导率和磁化率值的大小受其客体聚合物含量的影响。P2CLAn/PFu(ω(PFu)=55.8%)电导率为3.21×10^-3S/CM,比各自聚合物的要高(σPFu=1.44×10^-5/CM,σP2CIAn=1.32×10^-5S/CM)。改变复合物合成顺序可以改变电导率、形态特征和热性能

  • 标签: 复合物 传导性聚合物 共轭高分子 电导率 热性能
  • 简介:通过加入造孔剂进行聚合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系列降解染料废水的碱活化钢渣基介孔光催化材料(ASSMM)。XRD和BET结果表明:加入造孔剂的钢渣基介孔光催化材料主要生成了水化硅酸钙fCSH)和二水钙长石(CaAl2Si207(OH)2·H20)两种矿物相;加入O.1wt%造孔剂的光催化材料f061ASSMM)2-50nm之间的孔占总孔容的85%。以孔雀石绿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不同掺量造孔剂的碱活化钢渣基介孔光催化材料(x-ASSMM)对有机染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孔雀石绿的初始浓度为4mg/L,光催化剂用量为O.05g时,紫外灯辐照60min后,降解率顺序为:0.1ASSMM〉5ASSMM〉1ASSMM〉ASSMM〉染料直接光解,其中,加入0.1wt%造孔剂的光催化材料试样的降解效率最高,降解率达95.53%,对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发现其属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 标签: 碱活化钢渣基介孔材料 光催化 降解 反应动力学
  • 简介:以四氯化钛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制品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混合物,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中的锐钛矿相的比例逐渐降低,金红石相比例逐渐上升;又以Na2SiO3为原料,对TiO2进行表面改性,制得TiO2/SiO2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原位改性后的TiO2在可见光下光催化甲醛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 标签: 纳米TIO2 溶胶-凝胶 改性 光催化
  • 简介:采用X射线衍射和声速法等对PAN中空与实芯初生纤维和原丝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空初生纤维的形貌在凝固过程更容易保持,结晶度小于实芯初生纤维,但在后纺过程中增长较快,最终中空原丝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均高于实芯原丝;通过对两种原丝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和热失重分析表明,中空原丝经氧化炭化后碳收率较高。

  • 标签: 聚丙烯腈 结晶度 声速 中空纤维 实芯纤维
  • 简介:采用可扩链的双马来酰亚胺(BMI)和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存在下固化制备了MBI改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内部交联网络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聚氨酯在环氧骨架上的接枝,并对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由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提高了环氧树脂的机械强度,但同时也降低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而BMI与聚氨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复合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了材料的冲击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我们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研究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和可扩链的BMI改性聚氨酯-环氧树脂体系的表面形态。

  • 标签: 双马来酰亚胺 聚氨酯改性 环氧树脂 可扩链 BMI 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分别采用混酸(浓H2SO4和浓HNO3)、浓HNO3、浓NaOH及浓H2SO4/H2O2对碳纳米管(CNTs)在室温下进行表面处理,通过FTIR、SEM、DSC和TGA研究了各改性方法对CNTs/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热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酸处理使CNTs在EP中的分散性、EP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都显著提高,其它3种方法也有这种作用,相比较而言,H2SO4/H2O2和HNO3的改性作用稍差,而NaOH的最差。4种处理方法都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显著下降,其中混酸处理使上述性能下降的程度最高,其次为H2SO4/H2O2处理,NaOH处理和HNO3处理对电性能影响较小。

  • 标签: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热学性能 电学性能
  • 简介:通过自由基共聚的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g-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VDF—g-PNIPAAm)共聚物,进而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g—PNIPAAm共聚膜。采用超声时域反射法研究了不同凝固浴温度下PVDF—g-PNIPAAm的成膜动力学。结合PVDF—g—PNIPAAm的成膜动力学,研究了凝固浴温度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凝固浴温度下,PVDF—g—PNIPAAm的成膜过程均由液液分相来控制,凝固浴温度为30℃时成膜时间最长,40℃时成膜时间最短;不同凝固浴温度下制备的PVDF—g—PNIPAAm共聚膜保持了PVDF的结晶特性,随着凝固浴温度的升高,结晶度降低。同PVDF—g—PNIPAAm共聚物相比,PNIPAAm在PVDF—g—PNIPAAm膜表面的含量更高,其中,30℃时所成膜表面的PNIPAAm含量最高。不同凝固浴温度下所成的膜均呈指状孔结构,其中,30℃下所成的膜指状孔最大,孔隙率最高。25℃下制备的PVDF—g—PNIPAAm膜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能,其水通量在30℃附近有显著增加。

  • 标签: PVDF—g—PNIPAAm 成膜动力学 超声时域反射 凝固浴温度
  • 简介:以玻璃纤维、相法白炭黑、Ti02及结合剂为原料,采用干法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硅质隔热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玻璃纤维预处理技术及其含量对材料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观察了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纤维表面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改善其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性;纤维最佳含量为20%;在200℃、500℃和900℃时其热导率分别仅为o.029W/(m·K)、0.033w/(m·K)和0.043W/(m·K),耐压强度为1.38MPa;与未添加纤维的硅质隔热材料相比,热导率降低21%~28%,耐压强度提高了116%。

  • 标签: 玻璃纤维 隔热材料 性能
  • 简介:采用表面处理法修饰稀土氧化物WO3、CeO2,制备了WO3/CeO2/环氧树脂基多层辐射防护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用多道Y谱仪和GammaVision软件对该多层辐射防护材料进行了辐射防护性能测试;运用蒙特卡洛模拟软件EGSnrc对光子在材料中的输运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计算注量,得出该材料线性衰减系数的理论值,与γ谱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双层结构中,WO3以及CeO2的先后顺序对于该多层辐射防护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功能性颗粒分布均匀,有轻微团聚现象,在低能区间,CeO2在前的多层材料防护性能较为优越,但是在高能区间WO3在前的防护性能较好,模拟计算的线性衰减系数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 标签: 辐射防护 屏蔽性能 WO3 CEO2 EGSNRC 吸收边
  • 简介:近来文献报道了基于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双弓树脂,这些材料是以4-(N-马来酰亚胺苯基)缩水甘油醚(MPGE)和各种二元酚和硅烷醇反志制谢的。这种方法将导致双马树脂具有在有机溶剂中稿解性好、熔点低和加工窗口宽的优点。固化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高于210℃,在350℃以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MPGE还可以用于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玻璃化温度200℃左稻的交联产物.

  • 标签: 苯基马来酰亚胺 双马树脂 羟基 热性能 共混物 玻璃化温度
  • 简介:研究了Na^+替代Bi^3+、Sn^4+替代Nb^5+对Bi2(Zn1/3Nb2/3)2O7陶瓷烧结特性、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替代后样品的烧结温度从1000℃降低到860℃;在-30~130℃样品出现明显的介电弛豫现象;弛豫激活能在0.3eV左右。用缺陷偶极子和晶格畸变对Na-Sn掺杂Bi2(Zn1/3Nb2/3)2O7的介电弛豫现象进行了解释。

  • 标签: 锌铌酸铋基陶瓷 介电弛豫 离子替代 晶格畸变 缺陷偶极子
  • 简介:在业界享有盛名、年发行量达600万份以上的光电杂志PhotonicsSpectra和美国光学协会(SPIE)的新闻部日前以专文专栏的方式对中国复旦大学表面物理实验室和美国杜克大学光学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重点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报道。这项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历时三年.是国际上首次在理论模拟的基础上研究出的一种新型可行的光驱动纳米器械和光力纳米操作平台。它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方面有着其他系统无可替代的优势。

  • 标签: 纳米光学 操作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桥梁 力学 性能
  • 简介:利用XRD、SEM、DSC以及洛氏硬度仪对A1FeCoNiCrV合金退火态的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的升高至1000℃时,合金的结构由铸态下的bcc相变成bcc+fcc相;合金硬度在1000℃退火后保持在48.0HRC,具有较强的抗回火软化能力以及一定的高温应用价值。同时,利用阳极极化法测试了铸态及退火后AlFeCoNiCrV合金在0.5mol/LH2SO4溶液和1mol/L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极化曲线表明,在0.5mol/LH2SO4溶液中,与304不锈钢相比,AlFeCoNiCrV合金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在1mol/LNaCl溶液中该合金的腐蚀速率不如304不锈钢,但其抗孔蚀的能力要优于304不锈钢。

  • 标签: AlFeCoNiCrV合金退火组织结构硬度 电化学
  • 简介:主要介绍了湿化学法原位合成碳纳米管一硫化镉(MWCNTs~CdS)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其光解水产氢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能显著增强CdS光解水产氢性能,碳纳米管的添加量存在一个最佳值。当碳纳米管的含量为1%(质量分数)时,MWCNTs/CdS的产氢速率最高,在使用300W氙灯光源、不加Pt共催化剂的条件下达到205μmol·g^-1·h^-1,产氢速率是单独CdS产氢速率的2倍多。该研究为开发高效光解水产氢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碳纳米管 CDS 复合 光解水
  • 简介:铸造镍基高温合金K417返回料采用新型过滤器进行过滤净化处理,经洁净度实验证明该过滤器与传统单纯泡沫陶瓷过滤网相比,过滤效率有较大提高。对过滤试样与未过滤试样的组织及力学性能检测对比,发现经过滤后的合金疏松明显减少、碳化物形态也由返回料的块状向新料的草书体状转变,合金高温塑性和高温持久性能有较大提升。

  • 标签: 钢液过滤器 过滤 夹杂物 高温合金
  • 简介:以KF、SbCl3和SnCl2为原料配制乙醇溶胶,通过在Ti基底上涂胶、干燥、预热处理和煅烧等工艺制备出了F—Sb-SnO2/Ti复合电极。以F—Sb—SnO2/Wi复合电极为阳极,镍片为阴极,施加恒电压观测甲基橙电解液的脱色变化,在正交设计试验基础上,考察溶胶涂层数、煅烧温度、掺杂F离子的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电解参数电压3V,甲基橙浓度50mg/L,添加荆h(Ⅲ)浓度110mg/L,溶液pH=l,优化的溶胶涂层数9,煅烧温度为773K,溶胶中维持Sn/Sb摩尔比9/1时,优化的KF掺杂摩尔比为0.5时,电解75min,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3%。

  • 标签: 复合电极 二氧化锡 电解催化 甲基橙
  • 简介:以F127和CTMABr为模板剂,采用一步法经水热合成了巯基(~SH)修饰的新型介孔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液中Ag+的去除研究。分别考察了初始pH值、振荡时间、Ag+初始浓度和金属离子竞争对介孔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6的范围内该吸附刺Ag+吸附量最大(Q=2.998mmol/g),其吸附机理是巯基(-SH)与Ag+的离子交换和配位化学吸附反应。在Cu2+、Ni2+Co2+和Pb2+等竞争性金属阳离子存在的情况下,Ag+去除率仍然高达90%以上。该介孔吸附剂对Ag+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其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

  • 标签: 介孔 吸附 重金属 银离子 吸附量
  • 简介:以三辛基膦为配位溶剂,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制备出分散性较好的硫化镉和碲化镉纳米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硫前驱体可制备出不同形貌和结构的硫化镉纳米晶。用此方法也可制备出碲化镉网状纳米晶。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纳米晶都具有较好的晶型。

  • 标签: 半导体 纳米结构 一锅合成 光致发光
  • 简介:利用强度测试、元素分析、XRD和SEM分析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得到的KD-Ⅰ和KD-Ⅱ两种连续碳化硅纤维在1000-1500℃空气中保温1h后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两种纤维的氧含量增加,而强度出现了下降;当温度超过1400℃时,出现了α-方石英结晶态的二氧化硅,在氧化层和内部纤维的界面附近出现了裂纹。与KD-Ⅰ相比,在空气中热处理1h后KD-Ⅱ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性能,这是因为KD-Ⅱ纤维的氧化层中气孔较少,对内部未氧化的碳化硅纤维保护效果更好。

  • 标签: KD-Ⅰ碳化硅纤维 KD-Ⅱ碳化硅纤维 氧化 微观结构 拉伸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