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检测对于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8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存在胎儿窘迫现象的待产孕妇50例,对其分别采取胎心监测和脐血流S/D比值测定,对不同方法对胎儿窘迫预测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比值测定法对胎儿窘迫的预测准确性高于两种方法单独应用(P<0.05)。结论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检测可使胎儿窘迫的预测准确性、敏感性得以提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胎心监测 脐血流S/D比值 胎儿窘迫 预测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根据不确定度的传递规律,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Urel=√u2rel(1)+u2rel(2)+u2rel(3)+u2rel(4)+u2rel(5),建立测量污染物铝的不确定度分析模式。方法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根据方法(GB/T5009.182—2003)建立不确定度模型,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评价理论,分析该方法中不确定度因素。结果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为51.10m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3.46mg(K=2)。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使测量结果受控,并可以通过分析各分量的不确定度的大小来优化实验。该方法可用于污染物铝的监测,使测量结果可靠。

  • 标签: 食品 铝污染物 监测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乙肝标志物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抽取110例临床标本分别用定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定量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结果定量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每项阳性例数均高于定性法,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定量检测比定性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动态监测疾病变化过程,给临床以指导治疗。

  • 标签: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进行HIV1/2-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V(乙型肝炎病毒)、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28099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检测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应抗体,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HIV1/2-Ab阳性率为0.41%;HCV-Ab阳性率为1.05%;HBV阳性率为6.12%;TP-Ab阳性率为1.85%。结论严谨认真地对患者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病原学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传播性疾病 医源性感染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梅毒感染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其他20例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的非梅毒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取标本进行检测,分别采取TRUST、ELISA、TPHA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进行。分析其结果。结果不同方法检测梅毒患者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TPHA法检测梅毒的潜伏期阳性率和现症患者阳性率为最高。TRUST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84.9%;TPHA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6.6%;ELISA的敏感性为99.0%,特异性为98.3%。其中,以ELISA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最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法对梅毒血清学检测效果良好,其中以ELISA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最高,可作为临床检测梅毒血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TRUST ELISA TPHA 梅毒血清学检测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对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从总体环境的控制、样品管理、微生物室管理、人员管理、培养基质量控制、仪器设备管理、操作过程管理、标准菌(毒)种管理、记录管理等九大方面对实验室质量控制进行阐述,通过系统化管理模式提高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测 无菌室管理 系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β-HCG联合孕酮检测与子宫附件彩超检查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诊断的优势分析。方法对36例异位妊娠的早期患者进行β-HCG联合孕酮检测以及子宫附件彩超检查。结果在36例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β-HCG联合孕酮检测检查组检测出34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4.44%;而采用子宫附件彩超检查组,通过超声检测妊娠囊和胎心搏动,结果发现有32例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88.89%。经卡方检测,P=0.009。结论β-HCG联合孕酮检测与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时,β-HCG联合孕酮检测在早期诊断中对患者的发现率更高。

  • 标签: &beta -HCG 孕酮检测 子宫附件彩超 早期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到2013年2月期间内收治的204例糖尿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以及酶法检测对所有检测者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进行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检查结果表明,DM组1和DM组2患者的mAlb、TRF、NAG以及β2-MG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DM组1的mAlb、TRF、NAG以及β2-MG等各项指标均高于DM组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液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肾损伤 尿液联合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50例急性感染的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进行CRP、血常规的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炎症感染的患者CRP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与白细胞总数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62)。结论CRP的测定水平可作为判定炎症和创伤转归的一种良好的标志物,与WBC一起可综合判定炎症及感染、控制感染。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检测结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能否代替13C呼气试验及尿素酶试验。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HP抗体阳性的患者100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无创检查13C呼气试验,对照组给予有创胃镜检查,取检后行尿素酶试验。结果两组患者均为HP抗体阳性的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假阳性率分别为8人、9人,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不能代替13C呼气试验及尿素酶试验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但13C呼气试验与尿素酶试验想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台不同型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准确、可靠检测结果。方法采集体检健康调查者新鲜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血液9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我院门诊部及急诊部国产迈瑞BC-5100、BC-3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检测WBC、HCT、PLT、RBC、Hb参数,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2台仪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C5100与BC3100两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RBC、HCT、PLT、Hb的数据结果相关性显著,r2>0.95,且数据差异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BC5100与BC3100检查数据准确、可靠,性能良好,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在临床检验中相互参照。

  • 标签: 迈瑞BC-3100 迈瑞BC-5100 血细胞分析仪 比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2200例准备进行血小板检测患者,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末梢血、静脉血、血液凝集和红细胞的大小对血小板计数的不同影响。结果仪器试剂的使用和质量、血小板的放置时间、抗凝剂种类、样本溶血不足、红细胞体积的增减、样本储存等是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存在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临床可结合血小板直方图进行综合判断,必要可借助显微镜计数或重复采血计数,以此降低误差。

  • 标签: 血液分析 血小板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HIV初筛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保障检测结果准确、规范和HIV初筛实验室检测人员的自身安全,使HIV初筛实验室在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中发挥积极作用。方法对HIV初筛实验室的现状进行分析,工作中的经验予以推广,存在问题予以查找,提出预防和控制建议。结果通过对HIV初筛实验室的剖析和合理化建议,使HIV初筛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结论HIV初筛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是有效控制和防止艾滋病传播早发现、早诊断二级预防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艾滋病抗体 初筛实验室 建设和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黄疸血清胆红素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2014年间的80例无黄疸早产儿、80例生理性黄疸早产儿、80例病理性黄疸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血清胆红素与CK-MB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及CK-MB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性黄疸早产儿组最高,无黄疸早产儿最低。结论CK-MB水平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上升,证明血清胆红素过高可导致心肌受损,CK-MB可作为早产儿心肌细胞受损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 标签: 早产儿 血清胆红素 CK-MB 黄疸 心肌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肝硬化组)、Ⅱ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三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C肽、胰岛素浓度以及胰岛素释放指数(IRI),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和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HbA1c、FPG、2hPG、C肽、胰岛素浓度以及IRI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和糖尿病组比较,肝硬化组FPG明显降低,而C肽、胰岛素浓度以及IRI则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共同作用,存在糖代谢异常现象。对血糖进行早期测定并合理控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糖代谢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病患者尿液和血清渗透压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odel3300型冰点渗透压计,对37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与2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及2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及尿液渗透压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人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渗透压及尿/血渗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尿/血渗比值是反映肾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 标签: 肾疾病 肾功能衰竭 血清/渗透压 尿/渗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乙肝病毒感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乙肝病毒检验的15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方法(定义为对照组)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定义为研究组),对HBsAg、HBsAb、HBeAb、HBcAb、HBeAg等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HBsAg、HBsAb、HBeAb、HBcAb、HBeAg等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五项指标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化学发光免疫法比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方法更具优势。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检验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血脂血糖水平状况进行了解,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400例健康体检者血脂血糖体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血糖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血脂血糖普遍偏高;男性出现血糖血脂异常的概率大于女性;血糖血脂异常与体检者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糖血脂普遍偏高,导致糖尿病、冠心病多发,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

  • 标签: 老年健康体检 血脂血糖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分布及各年龄段分布特点,为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AnalyticGmbh生产的AllergyScreen过敏原诊断试剂盒对705例诊断为过敏性疾病或可疑过敏性疾病患者检测人血清中过敏原,统计各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不同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705例患者,阳性345例,男女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前三位过敏原分别是户尘螨、牛奶、猫毛皮屑,婴儿组前三位分别是牛奶、猫毛皮屑、鸡蛋白,幼儿组前三位分别是牛奶、猫毛皮屑、户尘螨,3-8岁组前三位分别是户尘螨、牛奶、狗毛皮屑,8岁以上组前三位分别是户尘螨、屋尘、虾,不同性别组过敏原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大部分单种过敏原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户尘螨、牛奶、猫毛皮屑是佛山地区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过敏原越复杂。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