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合成精氨酸双糖苷AFG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人工合成精氨酸双糖苷AFG以最大浓度和最大给药体积给KM小鼠灌胃给药。观察7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以及死亡情况。结果小鼠未出现死亡情况,未测出LD50,测得其最大耐受量为6g/kg,与成人日用人参量3-9g相比,相当于成人人参日用量的4-13倍。结论人工合成精氨酸双糖苷AFG无急性毒性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人工合成精氨酸双糖苷AFG 急性毒性试验 灌胃给药 最大耐受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以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0-5岁的儿童发病人数最多,为18人,占全部患者的32.1%;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听力受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类型,为22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类型的39.3%。结论6岁以下患儿尽量不宜使用氨基糖营类药物,且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是很有帮助的。

  • 标签: 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拉定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均经过一周的治疗,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7.0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缓解患儿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效果显著,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乳糖酸阿奇霉素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端粒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端粒激活见于大多数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端粒活性.因此认为端粒激活对于维持多数肿瘤组织细胞增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端粒也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的新靶点.抑制端粒的策略不少,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端粒RNA的模板作用就是一个切入点;抑制端粒催化蛋白亚单位则可能是抑制其活性的另一手段.另外,一些可能的端粒抑制剂亦已见报道,例如,核苷类似物,蛋白激酶C抑制剂,细胞分化诱导剂等.尽管不少机制尚待明确,但前景依然光明.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抑制剂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99Tcm-乙二烯三胺五醋酸-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显像技术(简称GSA检查)评估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术(PVE)后肝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6例PVE后行GSA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46~78岁。观察指标:(1)PVE后肝脏体积情况。(2)PVE后肝脏功能情况。(3)典型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同一病人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PVE后肝脏体积情况:16例病人全肝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1 420±211)mL和(389±112)mL,规划预留肝叶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636±143)mL和(234±106)mL,规划切除肝叶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784±210)mL和(151±106)mL。16例病人规划预留肝叶功能性肝密度(FLD)和规划切除肝叶FLD分别为0.36±0.12和0.19±0.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4,P<0.05)。16例病人规划形态学肝体积切除率和规划功能性肝体积切除率分别为37.8%±0.6%和54.8%±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0,P<0.05)。(2)PVE后肝脏功能情况:16例病人中,13例完成吲哚菁绿试验(以下简称ICG检查),3例因ICG不耐受未完成ICG检查。13例行ICG检查病人的全肝吲哚菁血清除率(ICG-K)值为(0.15±0.03)/min,规划预留肝叶ICG-K值为(0.07±0.02)/min。16例病人全肝肝细胞GSA摄取速率常数(GSA-K值)为(0.14±0.10)/min,规划预留肝叶GSA-K值为(0.08±0.06)/min。(3)典型病例分析: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男,46岁,Bismuth Ⅲa型。拟行围肝门切除联合右半肝切除术,影像学评估预留肝叶体积占全肝体积27%。入院血清总胆红素为256 μmol/L,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5 d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18 μmol/L,行PVE栓塞门静脉右前+右后支。PVE后37 d行GSA检查,规划预留肝叶形态学肝体积为559 mL,全肝形态学肝体积为1 461 mL,规划形态学肝体积切除率为61.7%。全肝ICG-K值为0.12/min,规划预留肝叶ICG-K值为0.04/min。规划预留肝叶功能性肝体积为134 mL,全肝功能性肝体积为309 mL,规划功能性肝体积切除率为56.6%。全肝GSA-K值为0.20/min,规划预留肝叶GSA-K值为0.09/min。病人行围肝门切除联合右半肝切除术,获得R0切除,术后未发生肝衰竭,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GSA检查可用于评估PVE后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预留肝叶区域功能。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门静脉栓塞 功能性肝体积 形态学肝体积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99Tcm-乙二烯三胺五醋酸-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显像技术 根治手术 肝衰竭 区域肝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布状况。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数据库,收集报道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基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省市1144株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ant(3”)-Ⅰ和aph(3’)-Ⅵ在淮河以北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3.3%、40.1%、21.6%、40.3%、38.1%、23.7%和2.9%,而淮河以南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3.2%、20.2%、15.9%、37.6%、28.3%、28.5%和9.1%。16SrRNA甲基化基因rmtA、rmtB和armA检出率分别为20.4%、19.4%和0.7%,而其余16SrRNA甲基化基因均未检出。结论氨基糖苷类修饰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主要机制,而16SrRNA甲基化是其次要机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 rRNA甲基化酶
  • 简介:摘要:兽药中氨基糖苷类残留是目前动物源性食品的重要安全问题之一。食品中氨基糖苷残留量的检测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的检测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先进的分析仪器。阐述了氨基糖苷类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以及国内外氨基糖苷类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预处理方法,如液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和分析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监测提供参考。指出SPE是最有前途的前处理方法,质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仪器的小型化是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组多药耐药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病人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属共2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将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基因使用聚合链反应(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株菌中19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为变栖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或/和16SrRNA甲基化基因检出率达80.0%。其中aac(3)-Ⅱ、aac(6’)-Ⅰb群、ant(3″)-Ⅰ、aph(3’)-Ⅰ、rmtB的检出分别为9株、12株、10株、5株、4株。并且在变栖克雷伯菌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结论本组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其产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1种16SrRNA甲基化基因。在变栖克雷伯菌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标签: 克雷伯菌属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rRNA甲基化酶 多药耐药
  • 简介:摘 要:由于马铃薯是茄科草本植物,其植株和块茎中通常存在着某种毒性、有特殊臭味的糖苷生物碱,直接影响着它的食味特性和安全食用性能。当浓度达到了某种阈值,人食用后即有中毒甚至畸胎的风险,中毒及伤亡事故在国外时有发生。对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在国际上已经受到了关注,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正基于此原因,本章专门介绍了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生物学功能与利用,希望对研究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提供帮助。

  • 标签: 马铃薯 糖苷生物碱 生物学作用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婴幼儿奶粉中检测乳糖的重要性和应用。首先介绍了乳糖的重要性,包括其在婴幼儿奶粉中的作用和营养意义。然后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并介绍了使用的工具和仪器设备。接下来详细描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步骤和原理,包括样品制备、色谱柱选择、流动相组成和检测方法。最后,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婴幼儿奶粉中检测乳糖的应用,包括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 标签: 乳糖 婴幼儿奶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定量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乳糖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贴敷 推拿 小儿乳糖不耐受 泄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016年在我院治疗的迁延性腹泻患儿100例进行观察,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根据年龄服用乳酸杆菌片,并且联合无糖奶粉喂养,对患儿进行五天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率分别为96%和80%,以此表示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率比对照组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比例为46%,24例较软患儿,比例为48%,3例较稀患儿,比例为6%,没有水样便患儿;对照组有11例大便性状较硬患儿,比例为22%,23例较软患儿,比例为46%,12例较稀患儿,比例为24%,4例水样便患儿,比例为8%,明显观察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对小儿迁延性腹泻治疗的时候,使用益生菌联合无乳糖奶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益生菌 无乳糖奶粉 迁延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联合抗病毒等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咳嗽、咯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8.03,7.9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ⅹ2=13.02,P<0.05)。结论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加用无乳糖奶粉(安儿宁)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将10例6月-24月、病程在3天内、以乳类喂养为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不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停止乳类喂养,改用无乳糖奶粉(安儿宁);对照组继续乳类喂养,对两组病程进行比较。并将观察组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腹泻停止后即停止无乳糖奶粉喂养;B组腹泻停止后继续无乳糖奶粉喂养一周。观察A、B两组腹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病程平均天数为(4.10±1.33)d,对照组为(6.08±1.66)d,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t=6.95,P〈0.01)。A组复发率28%,B组复发率4%,χ^2=5.357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加用去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明显缩短病程。并建议于腹泻停止后继续服用无乳糖奶粉1周。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无乳糖奶粉 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