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教师职业态度对本科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一区实习的18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工作5年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36名临床教师,根据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评分并由高到低将其分为P1组和P2组,每组18名。P1组为职业态度优良带教组,P2组为职业态度一般带教组。观察组护生由P1组教师带教,对照组护生由P2组教师带教。实习前、实习结束前1周用护生职业态度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实习护生在实习前其专业态度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前1周,两组护生的专业态度评分分别为(8.72±0.85)、(4.72±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2,P〈0.05)。结论临床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对职业的忠诚及热爱,才能有效引导本科护生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

  • 标签: 临床教师 本科护生 职业态度 影响
  • 简介:采用标准化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进行外显态度测量,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进行内隐态度测量,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内隐双重态度的状况及两者关系.研究发现:外显态度上,多达84.9%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而内隐态度上,仅有59.3%的被试持有正向态度,存在25.6%的被试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测量结果不一致,出现分离效应(Z=-4.690,p〈0.0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积极肯定,但相关不显著,是两个独立的认知结构和评价系统.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外显态度 内隐态度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已结束课堂学习并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本科与大专护生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232名高年级在校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情况。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表。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均分为:中立接受(4.10±0.43)、死亡恐惧(2.76±0.66)、死亡逃避(2.73±0.74)、趋近接受(2.61±0.58)、逃离接受(2.48±0.75)。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07.63±8.45)。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恐惧(r=-0.247,P<0.01)、死亡逃避(r=-0.278,P<0.01)及逃离接受(r=-0.145,P<0.05)呈负相关,与中立接受呈正相关(r=0.405,P<0.01)。本科护生死亡逃避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护生(t=-2.043,P<0.05),且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大专护生(t=2.639,P<0.01)。结论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有较大改善空间,加强临终关怀教育势在必行。

  • 标签: 临终关怀 死亡态度 教育 护理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校临终关怀教育对实习护生死亡态度、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为护理教育中临终关怀教育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临终关怀教育 实习护生 死亡态度
  • 简介:1前言体育运动成就动机是指运动个体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及追求成功的一种倾向;体育活动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两者均指向体育运动领域,是研究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的基本内容。

  • 标签: 体育运动 体育活动 成就动机 普通大学生 高水平运动员 普通高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倡导教师改变观念的说法时有所闻.但慎思之,仅是观念改变也许无大助益,因为观念改变,行动未必随之而变.关键是要改变态度.态度者,"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也.可见态度也是一种意义结构,由认知、感情与意向三种成分有机构成.

  • 标签: 教师观念 态度转变 教育改革 群体压力 氛围营造 培训方式优化
  • 简介:摘要良好个性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当我们赋予了他们良好的个性的同时,也给社会造就了人才。相关的研究表明,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孩子的个性大部份是后天形成的,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孩子良好个性形成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 标签: 幼儿个性家长教养态度
  • 简介:摘要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的情感态度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标签: 初中英语 情感态度 培养途径
  • 简介:摘要随着中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如何使中学生具备所需要的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已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全国中学教育改革实施《纲要》要求进行的实践和探索,对中学生所需能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中的态度培养谈谈我的看法。

  • 标签: 新课程 新方法 新理念 形成能力(态度)
  • 简介:天天.是个运动型的孩子。任何跟运动有关的活动都喜欢——吊单杠、滑滑梯、跷跷板、骑小自行车……到了上幼儿园,发现孩子只要是参加安静的活动,很难坐得住,真的是只有5分钟热度.作为小学教师的我知道这是孩子的弊端。

  • 标签: 孩子 学习态度 书法 小学教师 跷跷板 幼儿园
  • 简介:教学改革是一个多系列、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形式,而忽略了内部的心理因素,因而影响教改进程,现就师生的心理态度谈点初步认识.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评价和内在反应倾向,它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有机结合,是情景和他人倾向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在社会活动和待人处事中,总是抱有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并由它指导和引发出直接行为,成为完成某一行为的趋向,这种反应倾向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态度.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支配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教学改革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态度,即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态度.

  • 标签: 教学改革 心理态度 师生心理 反应倾向 准备状态 教育思想
  • 简介:积极的心态是人走向成功的法宝,而坚定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是积极心态的重要标志。可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一成不变的.它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自信心的树立有利于积极心态的形成,而积极的心态叉会鼓舞自信.使人不断积极进取。

  • 标签: 自信心 学习态度 积极心态 培养 形成和发展 进取精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中,经常要涉及到如何改变学生态度的问题。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对事物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少年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态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他们对事物、对他人作出定向选择,并表现在行为上。例如,一个对学校规章制度抱

  • 标签: 品德教育 自我控制能力 学习态度 规章制度 教育策略 学生
  • 简介:摘要马惠龙是当代著名的油画艺术家,近两年主要钟情于对风景的探索。其藕黛色、蓝灰色亦或是那坡里黄的天空;别具一格的点景小人;中实近虚远虚的虚实处理手法使他形成了具有其独特风格的诗境风景。本文将从马惠龙的简介及其风格概说、马惠龙近期钟爱的绘画题材、马惠龙近期风景的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分析、艺术界对马老师的评价几个方面的初步剖析来对马惠龙的诗境风景进行初探。

  • 标签: 油画 风格 山谷 古镇 诗境风景
  • 简介:准实在论把道德命题看作态度的表达并发展出道德语言的逻辑形式和态度推理的有效性说明。就准实在论态度逻辑总体来说,其真理紧缩论混淆了真理和真值,但有益于纠正真值实在论、理解推理有效性;其推理有效性说明已经触及一致性的逻辑有效性本质,因此对其混淆态度矛盾与逻辑矛盾的批评并未切中其要害。准实在论语用学片面理解道德判断的功能,混淆道德命题、态度描述命题和态度表达语句;通过把道德范畴看作渗透价值、把道德命题看作以此为基础的描述,道德命题语义学属性的确是反实在论的,但仍可以按紧缩论解释的逻辑真说明其推理有效性。

  • 标签: 道德命题 态度 逻辑 真理 真值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设计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等相关问题,了解设计这一综合性学科究竟要以何种态度向前发展,才可以起到推动和改善现令人们生活状态的良性作用。

  • 标签: 现代设计 工业技术 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