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墨子的兼爱说被孟子攻击为“无父”。此后,儒家学者大多照着孟子说,既未能作出深入分析,也未能消除对兼爱无父说的疑惑。兼爱说所内涵的普遍人性理念和天地入一体的思想实际上已被宋代理学家融摄。出于严儒墨之辨的学派意识,朱熹重整兼爱无父说,同时也深入分析了兼爱说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对兼爱说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 标签: 朱熹 孟子 墨子 兼爱
  • 简介:初识经典墨子,名翟(dí),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群雄蜂起,百家争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平稳的生活环境。而墨子正是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的墨家思想。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思想和言论,被其门徒编成《墨子》一书传世。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巨著,是墨家学说的精华。墨子的基本主张是:反对剥削,崇尚劳动;反对以强欺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儒家礼乐,主张节葬、节用;反对世卿世禄,主张尚贤、尚同。《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 标签: 《墨子》 墨家 战国时期 生活环境 教育家 科学家
  • 简介:<正>博爱,即广泛平等地爱一切人,它是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与规定.本文拟以体现博爱精神的墨家“兼爱”说为立足点,以此同儒家的“仁爱”和基督教的“博爱”做一分析和比较,以揭示“兼爱”说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爱所存在的内在统一性.由此,作者认为对“兼爱”学说的合理批判、挖掘、超越与转化,可以作为塑造当代文人精神的传统生长点和极富原创性的诠释元点.

  • 标签: “兼爱” 基督教 “仁爱” 墨家 “爱” 兼相爱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墨子•尚贤篇》的一些基本观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对《墨子•尚贤篇》进行了一些分析。第一部分是从墨子的生平及历史背景谈起,浅述其对于墨子的尚贤思想形成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尚贤篇》内容的分析,分别简单地论述了吸纳贤士的方式、选贤的标准以及重用贤士的必要性。

  • 标签: 墨子 尚贤 人才
  • 简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将“人”转化为“人才”,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墨子的人才思想以“尚贤”为核心,在人才标准、人才选拔任用、人才培养与人才考核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立足当代,墨子的人才思想对当代人类资源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当代人力资源开发要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念、秉承“适得其所”的用才之道、采用“刚柔并济”的激才之法、贯彻“科技创新”的发展精神、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当代人力资源开发对墨家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吸收,能够有效地促进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 标签: 墨子 人才思想 人力资源开发 启示
  • 简介:摘要:统一战线不仅是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也是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工作。历史形势越复杂对统战工作要求越严,政府越重视,对公共治理的挑战也就越大。本文以传统公共治理思想为出发点,从墨子公共治理思想为抓手,深入了解了中国特色统战工作,进而提出了尚贤尚同的人力资源路径、侠义节用的人民思想路径、兼爱非攻的命运共同体路径等中国特色统战工作新路径。

  • 标签: 墨子 公共治理 统战
  • 简介:在郭沫若长达5()余年对于墨子的认识与评价中,始终坚持对其思想立场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完全负面评价,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学者与之争议不已的未了话题,也是颇为让研究者感到困惑和费解的现象。梳理并剖析郭沫若认识评价墨子的思维脉络、方法路径,依照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及其所持的宗教观念,对“宗教家”墨子,得出这种评价结论是必然的。

  • 标签: 郭沫若 墨子思想 宗教家 帝王本位 负面评价
  • 简介: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无论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政治教育工作要针对自身所存在的短板和缺陷,严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则,不断创新和优化教育路径。

  • 标签: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原则 方法途径
  • 简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 标签: 领导干部 能力建设 子思 创新 站段 责任担当
  • 简介: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具有数量多、层次高、影响大的特点,因此,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历来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韩山师范学院的党外知识分子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重点调查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等针对性的工作对策。

  • 标签: 高校 党外知识分子 思想态势
  • 简介:《缁衣》、《中庸》、《表记》、《坊记》、《五行》这五篇作品出自子思学派,是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小的看法,而频繁引《诗》、解《诗》、论《诗》,又是这几篇文献的共同特点。本文发现大毛公《诗故训传》已经称引子思学派的作品,由此进一步可以证明几篇备受争议的子思学派的作品均出自先秦。本文也申述了子思学派之《诗》学可以成立的理由,认为子思学派是七十子之后儒家《诗》学的集中代表。本文同时梳理了子思学派引《诗》之范围和原诗的主题,并初步归纳了子思学派引《诗》的体例,以便深入讨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 标签: 子思学派 《诗》学 引《诗》体例
  • 作者: 陈佳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区域活动是集幼儿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兴趣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既可根据能力与兴趣来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并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付之于自己的操作与实践中,让幼儿在感受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玩的更开心、收获的更多呢?在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中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要让幼儿学会尝试,学会了尝试,幼儿才会有创新,学会了尝试,幼儿才能真正的享受活动的过程,学会了尝试,才能真正的放飞幼儿想象的翅膀。那如何来让幼儿学会尝试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子思学派是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但体现其主要思想之著述——《子思》却亡佚了。本文首先对《子思》之结集、流传与亡佚情况作了梳理,认为《子思》最初结集时称《中庸》,流传过程中或称《子思》,或称《子思子》,这表明它们的史料来源是各不相同的。其次,对现存《子思》的七个辑本作了对比研究,发现诸辑本各有优劣,皆非善本。最后,认为有必要对《子思》进行重辑,并提出了重辑《子思》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 标签: 子思学派 《中庸》 《子思》 《子思子》 辑本
  • 简介:墨子以“兼爱”学说为中心的道德观,对我国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弘扬墨子的社会关系“兼爱”论,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墨子 兼爱 复仇心理 民转刑 和谐社会
  • 简介:先秦思想研究迄今未曾揭示墨子学术中法哲学体系。讨论显示,墨子法哲学体系基础是其知识论,其工巧表现在逻辑形式上的数学分析。定义系统是其审案功能的保障。

  • 标签: 墨子 法哲学体系 知识论 逻辑形式
  • 简介:春秋战国时代,“法”由一个不甚重要的词语成长为诸子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墨子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枢纽.他是先秦首位对“法”的概念进行理论反思,并将之治术化的思想家.其“法”源于技术知识之“佱”,而非周人正统语境中的“灋”.缘于对周制的不满,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墨子做出摒弃“德—礼”观念而对治术之学重建的尝试.由此而兴的“法”学,由于墨学的主流化以及其与新兴的治权化、私权化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新理论需求的契合,被广为接受,并获得进一步发展.最终,“法”成为战国晚期各家治术理论的中心话语.

  • 标签: 墨子 技术 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