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中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中国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交通事故状况有所好转,但是我国的交通事故还是居于世界前列,交通事故仍然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着重叙述了影响安全技术的因素,并提出预防的对策

  • 标签: 疲劳驾驶 交通事故 预防 对策
  • 简介:摘要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的公开不够及时、监测手段及方式相对滞后等问题,由此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实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公民的食品安全进行保护。本文以A市为案例,针对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

  • 标签: 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 检测手段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电厂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厂的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本文对电厂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电厂计算机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如何保障电厂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 标签: 电厂 计算机 信息安全
  • 简介:摘要儿童池,是小儿望诊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观察其色泽变化,能发现小儿早期病变,对判断小儿病情变化、疾病转归、预后均有一定临床价值,并能为小儿体质调养治疗提供方向。笔者通过结合前人经验及自身临床观察,认为池分太阳区、阳明区、少阳区,且不同区代表不同病位。池色泽更是能体现患儿不同的病机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佐证。

  • 标签: 气池 黑眼圈 中医 小儿望诊
  • 简介:摘要产荚膜梭菌通过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类和动物患气性坏疽、肠炎和肠毒素血症。目前,已知产荚膜梭菌可产生20多种毒素和水解酶。不同的毒素类型与特定的疾病类型相关。毒素分型已由毒素基因的分子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因此本文围绕产荚膜梭菌毒素种类、基本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的毒素分型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免疫抗原筛选、抗体制备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腹泻 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 简介:摘要道表面衬液(ASL)是呼吸系统对吸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道微环境稳态主要体现在ASL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ASL的酸碱度、离子强度、渗透压、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正常状态对发挥道正常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抗菌效应至关重要。当道表面微环境稳态被破坏,呼吸道局部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是导致肺部感染发生、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反复病情加重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国范围内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现状并分析其对患者及外科医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1年11月5―30日,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全体委员所在单位或行业协会中已开设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的调查研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结果。(2)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3)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和科研背景。(4)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5)开设自媒体平台对患者的影响。(6)开设自媒体平台对外科医师的影响。(7)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后的感想和建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229份。(2)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229位外科医师中,男195例,女34例;年龄为(40±8)岁,年龄36~45岁120例,年龄≤35岁80例,年龄>45岁29例。86.46%(198/229)外科医师来自教学医院,74.67%(171/229)来自省会城市医院。229位外科医师中,医师职称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职称、正高职称分别占17.90%(41/229)、27.51%(63/229)、37.12%(85/229)、17.47%(40/229);参加工作年限为≤5年、6~10年、11~15年、≥16年分别占19.21%(44/229)、22.27%(51/229)、26.64%(61/229)、31.88%(73/229);医师专业以肝胆胰外科(48.03%,110/229)和食管胃肠外科(14.41%,33/229)为主。229位外科医师中,开设自媒体平台初衷(多选题):52.84%(121/229)通过增加患者数量提高收入、54.15%(124/229)积累病例开展临床科研项目、64.19%(147/229)增加行业知名度获得同行认可、58.08%(133/229)增加社会知名度提升精神层面的满足感,17.90%(41/229)被动开展。(3)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和科研背景。60.26%(138/229)外科医师每年参与线下社会公益活动1~3次,26.64%(61/229)参与次数>3次。47.60%(109/229)外科医师每周手术量为5~10台,33.19%(76/229)每周手术量>10台。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英文文章:38.43%(88/229)外科医师尚未发表,24.89%(57/229)已发表1~3篇,36.68%(84/229)发表>3篇。51.09%(117/229)外科医师尚未主持纵向课题(包括已结题项目),13.54%(31/229)主持过国家级项目,35.37%(81/229)主持过省部级项目。(4)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65.50%(150/229)外科医师开设微信公众号,55.02%(126/229)开设问诊平台,31.44%(72/229)开设抖音,21.40%(49/229)开设微信视频号,同1位外科医师可开设多种自媒体平台。35.81%(82/229)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时间<1年,42.79%(98/229)开设时间为1~3年,21.40%(49/229)开设时间>3年。45.85%(105/229)外科医师>2周更新自媒体内容。63.32%(145/229)自媒体平台获得科室或医院精神支持,12.66%(29/229)获得科室或医院学科经费支持。82.53%(189/229)自媒体平台为外科医师自行运作。47.16%(108/229)自媒体平台顺利运营,50.22%(115/229)无法持续运营,2.62%(6/229)停用。60.70%(139/229)运营自媒体平台耗时<30 min/次,27.07%(62/229)耗时30~60 min/次。89.08%(204/229)自媒体平台后台可留言或咨询,52.84%(121/229)留言或咨询次数<5次,>50次占6.99%(16/229)。平均每项内容被点赞量或阅读量<100次占59.39%(136/229),100~300次占29.26%(67/229),60.26%(138/229)内容获最高点赞量或阅读量<1 000次,6.99%(16/229)>10万次。平均每项内容被转发次数<100次占74.67%(171/229),>300次占6.55%(15/229)。87.34%(200/229)自媒体平台的粉丝量<1万。自媒体受众(多选题)主要包括“相关专业小同行”“医护专业大同行”“本专业患者群体”“普通大众人群”,其占比分别为42.36%(97/229)、31.00%(71/229)、52.40%(120/229)、53.71%(123/229)。(5)开设自媒体平台对患者的影响。34.93%(80/229)外科医师认为运营自媒体平台后可增加其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29.69%(68/229)认为可增加其所在科室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75.98%(174/229)外科医师认为近期门诊或住院患者通过自媒体平台就诊比例<10%。患者依从性(多选题):运营自媒体平台6个月后,39.74%(91/229)外科医师认为住院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25.33%(58/229)认为门诊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46.29%(106/229)认为术前谈话、化疗或放疗前谈话更节省时间。(6)开设自媒体平台对外科医师的影响。20.09%(46/229)和6.55%(15/229)外科医师分别通过“长期、持续、用心做自媒体平台”和“重要的自媒体平台内容和广泛的受众”获得成功,72.49%(166/229)尚未成功。26.64%(61/229)外科医师认为开设自媒体平台有利于增加行业协会任职,22.27%(51/229)认为有利于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54.59%(125/229)外科医师认为运营自媒体平台有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40.17%(92/229)认为可提升自身临床科研能力水平,48.91%(112/229)认为可提升带教水平。运营自媒体平台6个月后,88.65%(203/229)外科医师认为个人全部收入增加幅度<20%,47.60%(109/229)认为工作方面的成就感或愉悦感显著提升,48.91%(112/229)无停止或退出计划,7.42%(17/229)计划停止运营自媒体平台。(7)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后的感想和建议。开设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希望得到科室、医院、行业协会、社会层面帮助分别占61.57%(141/229)、72.05%(165/229)、47.16%(108/229)、53.28%(122/229),仅9.61%(22/229)认为无需帮助。40.17%(92/229)外科医师允许自媒体平台插入商业广告,59.83%(137/229)禁止插入商业广告。选择性建议:70.74%(162/229)外科医师认为需更多不同专业医师参与,40.61%(93/229)认为需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严密监管;32.75%(75/229)认为需要斟酌。27.95%(64/229)外科医师提供了自媒体平台建设的具体建议,其中7.81%(5/64)不建议盲目尝试。结论国内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多面临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收入增加不明显和缺少专业推广维护团队及外部支持问题。仍有较多外科医师长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获得成功,增加患者就诊量,提升自我业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获得职业成就感。

  • 标签: 外科 科普知识 自媒体平台 外科医师 调查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传过敏原致敏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诊断为道过敏性疾病并进行传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的2557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5岁组、6~11岁组、≥12岁组;按疾病分为过敏性鼻炎组、哮喘组、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比较年龄组别和疾病组别共18种传过敏原阳性检出率的分布差异。结果2557例患儿SPT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夏秋季杂草花粉类、霉菌类、春季树木花粉类、尘螨类等;强阳性检出率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籽蒿花粉、葎草花粉、粉尘螨、白桦花粉、洋白蜡花粉。≤5岁组阳性检出率为71.5%(539/754),6~11岁组阳性检出率为78.5%(1241/1581),≥12岁组阳性检出率为81.1%(180/222),不同年龄组间传过敏原SPT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5,P<0.05)。≤5岁组主要传过敏原为藜草花粉(310/754,41.1%)、链格孢(307/754,40.7%)、葎草花粉(295/754,39.1%)、大籽蒿花粉(293/754,38.9%)和洋白蜡花粉(258/754,34.2%);6~11岁组主要传过敏原为藜草花粉(853/1581,54.0%)、葎草花粉(769/1581,48.6%)、大籽蒿花粉(768/1581,48.6%)、链格孢(751/1581,47.5%)和洋白蜡花粉(724/1581,45.8%);≥12岁组主要传过敏原为藜草花粉(131/222,59.0%)、葎草花粉(119/222,53.6%)、大籽蒿花粉(113/222,50.9%)、链格孢(112/222,50.5%)和粉尘螨(103/222,46.4%)。过敏性鼻炎组阳性检出率为73.6%(1164/1582),哮喘组阳性检出率为72.4%(234/323),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阳性检出率为86.0%(561/652),不同疾病组间过敏原SPT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8,P<0.05)。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主要传过敏原均为藜草花粉。18种传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在3组疾病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传过敏原在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单一道过敏性疾病。结论在道过敏性疾病患儿中,传过敏原致敏谱在不同年龄组和疾病组间存在差异,临床医生需对道过敏性疾病患儿定期监测过敏原并给予预防性治疗。

  • 标签: 儿童 哮喘 过敏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气传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的25名手术室护士,按照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时间顺序分为改进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和改进后(2020年1—12月)。比较管理改进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改进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单项急救操作、手术室专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能力及带教能力评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78、10.346、9.359、5.451;均P<0.01)。改进后的护士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护士操作技术熟练及轻巧、护士能够按时及准确地执行各项医嘱、护士交谈时的语言及行为礼貌、护士主动地指出工作时的不足评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04、7.935、6.304、8.395、11.664;均P<0.01)。结论应用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安全管理 海恩法则 护理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健康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干部综合科及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而试验组则行常规管理及健康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39.2±3.1)分、(40.1±4.1)分,均低于对照组(48.6±2.1)分、(52.6±5.5)分(t=19.926、14.463,均P=0.000);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4%(5/63),低于对照组19.05%(12/65)(χ2=14.209、P=0.002);试验组患者心率(HR)、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以及收缩压(SBP)的最高和最低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内镜检查时间和麻醉药用量分别为(9.11±2.56)min、(15.35±2.66)ml,均少于对照组(13.56±3.05)min、(21.67±6.15)ml(t=8,870,7.486,均P=0.000);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χ2=16.383,P=0.014)。结论对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健康安全管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稳定其生命体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健康管理 胃肠镜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针对胡家河矿井401101工作面运输巷巷道顶板下沉段进行挑顶处理,重新进行二次锚杆W钢带+钢筋网+锚索联合支护。根据现场观察及打眼试探,测出已挑完顶的局部上帮侧出现切顶离层现象,由于切顶离层现象,进行锚杆及锚索支护期间,药卷被导入离层间隙内,导致锚杆及锚索施工困难,支护效果不理想。鉴于这种情况挑顶时首先在不剪掉网片的情况下,架设木点柱,若离层区域高度过高,则将顶板上网兜后的活煤清理完后对其进行锚索+托盘+木托盘支护,待煤矸出完后及时对该离层区进行架棚支护,对本工程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 标签: 挑顶 支护 切顶离层 木点柱 架棚 安全生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为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审查管理制度的建立时间有限,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其中一些问题逐渐得到暴露。在现代企业的生产历程中,构建完整的安全生产化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企业今后的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安全生产 管理模式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在气管切开术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广州新海医院和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共69例因各种原因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31~81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机组(试验组)38例和常规吸痰组(对照组)31例,根据道滞留痰液量适时吸痰,观测、比较1周内两组痰液性质、结痂情况、排痰量及肺部感染症状、痰培养、血氧饱活度、肺功能等指标。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试验组38例患者1周内合计应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462人次,痰培养7例;对照组31例患者1周内合计排痰1 316人次,痰培养13例。试验组道痰液结痂率为27.7%(128/462)、脓痰率为21.8%(101/462)、排痰频次为(11.0±3.4)次、次均排痰量为(26.0±5.5)ml、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4%(7/38)、培养阳性率为42.9%(3/7),对照组分别为47.6%(627/1 316)、44.7%(589/1 316)、(33.0±6.8)次、(15.0±3.5)ml、41.9%(13/31)、76.9%(1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16、0.015、0.031、0.017、0.036)。试验组、对照组意识清醒者配合完成肺功能锻炼率分别为86.8%(33/38)和38.7%(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试验组排痰量记录显示,早期3 d内排痰总量占1周排痰总量比例分别为67.8%(8 200/12 100),对照组为51.8%(10 200/19 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452)。试验组1周后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肺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无因明显心慌、气促、血压波动终止排痰者。结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可有效稀释痰液、防止痰液结痂、促进痰液排出,较常规吸痰可明显减少排痰频次、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最大限度配合肺功能康复。

  • 标签: 氧合雾化 振动排痰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癌术后留置人工道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癌术后留置人工道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行人工道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应用全程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人工道留置时间、道维护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道自护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套管内出血、痰痂堵塞、接触性肉芽肿、外套管脱落后不能放入、气管切开周围皮肤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工道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道维护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口腔癌术后留置人工道患者自护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尽早拔导管,减少人工道维护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 口腔癌 留置人工气道 护理管理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Ambu AuraGain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年龄30~64岁,体重45~80 kg,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Ambu AuraGain喉罩组(A组)与Supreme喉罩组(S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使用间歇正压模式通气维持PETCO2 30~45 mmHg、SpO2>95%。纤维支气管镜经过喉罩出口末端时记录Brimakombe评分,评价喉罩对位准确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成功置入喉罩时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即刻,记录道密封压。记录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情况、首次置入成功情况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中低氧血症、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喉罩拔除后低氧血症、咽喉疼痛、喉罩粘血的发生情况。记录内镜医师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的满意度。结果2组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率、首次置入成功率、喉罩拔除时间、术中和喉罩拔除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A组喉罩对位准确率和检查结束即刻道密封压升高,内镜医师满意度升高(P<0.05)。结论Ambu AuraGain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的管理

  • 标签: 喉面罩 气道管理 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2017年9月6日,2名潜水员在潘家口水库潜水时失踪,经过12 d的救援,最终发现潜水员遗体。笔者收集这次事故的多方信息,对这次潜水事故的性质、潜水员、潜水环境、潜水装备和事故原因等进行思考和讨论,希望引起潜水员和相关人员的重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潜水事故 潜水安全 电子控制闭式呼吸器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组装行业的不断发展,SMT的外加工市场日益激烈,SMT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SMT生产中人员,机器和材料的分析,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实施措施,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 标签: SMT 质量控制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慢性伤口管理日益增长的需求,慢性伤口管理已进入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剖析当前"互联网+护理"在慢性伤口管理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旨在阐明当前国内基于"互联网+护理"平台在慢性伤口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对策,以供护理人员参考。

  • 标签: 护理 慢性伤口 互联网+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 上门服务 SWOT分析
  • 简介:摘要风电场大多数处于环境恶劣地区,设备运行故障率高、处理时间长,严重影响风电场抢发电量。因此风电场运维人员熟练掌握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方法,对降低风电机组受累时间,提高发电能力至关重要。

  • 标签: 变电站 故障 分析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OR=3.513,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OR=1.021,P=0.005)、首剂时间≥20周(OR=2.895,P=0.039)、出血量≥800 ml(OR=5.950,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OR=3.671,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 标签: 结核,脊柱 复发 结核,抗多种药物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