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与保障,国家审计体现了国家政治意志,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调整着国家审计的功能和边界。基于多学科视角探讨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协同关系,揭示国家审计的哲学本质与政治功能,理清国家审计的经济边界,分析国家审计的法治建设与文化建构等基本问题,构建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的分析框架,认为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提升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及文化与社会等要素来改进国家治理。

  • 标签: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哲学本质 政治功能 经济边界 法治建设
  • 简介: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原则,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人人都能均等化地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权利,而不是取决于其支付能力。为了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 标签: 公共卫生服务 服务政策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欠发达地区 农民
  • 简介:一、中国社保管理体制的取向:“自治型”还是“政府主导的共济型”?法制体系意义的社会保障,最早成型于欧洲(广为人知的是德国1883—1989年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法。而在英国则可追溯到1601年伊丽莎白的济贫法[Poor—law])。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已发展变化出多样化的特征,十分简括地说,

  • 标签: 框架选择 管理体系 社保 社会保障法 利益 管理体制
  • 简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6月17日在审计署考察并座谈。他强调,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确保公共资金节约、合理、有效使用,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国务院总理 审计监督 李克强 国家 强调 家业
  • 简介:<正>目前,农税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收入增长刚性化与税源不足的矛盾尖锐,垫付税款、上清下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税轻费重、税费不分,农业税税基受到各种收费的侵蚀;名目繁多的减免口子,使正常的征管秩序和基本税制受到了冲击;平均摊派屡禁不止,影响了农业税收的声誉;传统的行政征管模式逐渐不适应,一些地方征纳关

  • 标签: 分配关系 农业税收 农民负担 正确处理 农税工作 消赤减债
  • 简介:《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以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为核心,明确了八项重大任务,下面仅就其中第二项任务“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谈谈理解与体会.1.丰富了审计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审计体制.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审计署设立在国务院下,由总理直接领导.

  • 标签: 国家审计制度 审计机关 直接领导 国家审计体制 配套文件 审计法
  • 简介:人类面临环境与发展难题。发展中国家要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煤炭液化同样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能够提供足够资金和技术吗?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不同原因,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保护应负主要责任,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应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环境保护作贡献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环境保护 财政援助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简介: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从目标本身的汉语词意讲,它是“目的”的具体化。目的一般具有全面性与长期性,而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那么,审计目的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从审计行为关系中不难看出,审计是经授权或委托方可执行的一种行为,它执行的目的取决于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代表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资财所有者,要求了解掌握资财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因此,评价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就成为审计目的。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由于对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与理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计目标。本文拟从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说明环境对审计目标的影响,试论我国国家审计目标的调整。

  • 标签: 审计目标 审计风险 国家审计机关 财务收支 监督财政 独立审计
  • 简介:一、调查背景问卷调查“既可为准确评价和改革现行审计体制提供重要的学术研究数据,也可为那些关心国家审计和人大预算监督问题的各界人士提供可资思考和参考的实证信息”

  • 标签: 问卷调查 国家审计 改革 综述 中国 学术研究
  • 简介: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是政府部仃通过实施某种手段达到的,而我国的财政政策手段与西方国家比是有着不同的特点的。本文拟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手段作一比较分析,希冀能对我国的财政政策运作有所借鉴。

  • 标签: 财政政策 中国 国家财政 政策手段 中国 西方国家
  • 简介: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1729个职位共招录19538人.考试录用网上报名于2014年10月24日18时结束.约有1404万人通过审核.还有171万人正由招录机关进行资格审查.其中24日单日报名人数剧增至近23万人。截至当天17时30分,共11609个职位已有考生报名,

  • 标签: 国家公务员考试 专业需求 会计 报名人数 资格审查 网上报名
  • 简介: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近日表示,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发展改革委员会将突出“五个更加”:在加强总量调控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在遏制部分行业低水平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 标签: 国家发改委 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 负责人 扩大消费需求 总量调控
  • 简介:一、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在维护经济安全运行上发挥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随着审计的发展进程,国家审计介入国家治理的范围不断扩大。

  • 标签: 国家治理 政府审计 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审计监督职责 国家审计
  • 简介:根据预算信息公开面向主体的差异,将我国财政透明度进程分为财政透明1.0、财政透明2.0和财政透明3.0三个时代,其中预算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是推动财政透明度转型的重要原因。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年和2015年的财政透明度调查,研究发现:各项预算信息公开详尽程度要求不统一、公开范围不明确是造成我国财政透明度整体水平偏低、"四本预算"透明度高低不同的制度性因素。最后,从增加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供给和保障公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两方面提出提高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 标签: 预算透明度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国家治理现代化 透明度转型 财政信息公开 全口径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