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迪尔凯姆“社会团结”理论提出:在社会分工造成“集体意识”削弱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完善职业群体的道德来弥补对个体维系力的不足,为“社会团结”提供新的基础。这种理论为我们在目前“道德”的状态下,重新看待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此视角分析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迪尔凯姆 社会团结 职业道德
  • 简介:在教育部全国省级重点中学校长培训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引起众多校长的广泛关注。校长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畅谈自己德育实践中的困惑和看法,提出了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校长 未成年人 省级重点中学 校长培训 德育实践 教育部
  • 简介: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意识范畴的社会观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但社会变,有价值的传统思想观念却不能改变,比如师德问题。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必须从制度机制等方面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其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高尚的师徳这一伟大的传统品质在今天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仍然能够熠熠生辉。

  • 标签: 教师职业道德 困境 出路
  • 简介:通过调查问卷对广东10所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较为普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学生干部之间在学术行为上无显著差异。与此同时,通过调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从而从学术道德教育、学术管理工作、评价制度以及导师培养等方面提出对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几点建议。

  • 标签: 广东省 研究生 学术道德
  • 简介:为更好地了解教育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过程,以教师工作价值观为调节变量,分析探讨教师知觉的校长道德领导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校长道德领导量表包含德行修养、以人为本、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观四个维度;校长道德领导的“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观”能够预测教师工作投入整体及其各纬度包括“活力”“奉献”“专注”;教师工作价值观中“物质报酬”“利他奉献”“安全稳定”维度对中小学校长道德领导和教师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学校领导者要兼顾合理的物质报酬与鼓励利他奉献精神,而保障教师岗位安全稳定则是对教师专业尊重及营造和谐信任气氛的重要内容,在此氛围下,校长推行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观的领导方式,将有助于凝聚向心力、鼓舞教师以良知行事并回归到学校教育的本质上来。

  • 标签: 校长道德领导 工作投入 工作价值观 调节作用
  • 简介: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四川省泸州高中十分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作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以落实,并充分挖掘、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以目标引领、优势整合为特点的德育模式。

  • 标签: 思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 目标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