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口述史不仅能够再现往事,而且还能重建历史文化。本文以义乌敲糖帮口述史为个案,通过叙述传统敲糖帮向现代小商品市场的转型过程,揭示其所采用的精细化经营方式,是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道德伦理思想之中。所谓精细化经营方式包括精耕细作的农业,精打细算、精加工精密组织的工商业。精细化并非是细小化,而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精密结合。精细化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人民从生产实践中产生,并且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相一致,它对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精细化 和合文化 口述史 敲糖帮
  • 简介:青铜器复合族徽的类型结构甲骨文多字族名多有相似之处,但不见同名重合事例,说明作为族组织的复合族徽实际上不见于甲骨文记载,因而复合族徽应当不代表族组织实体,而是几个关系亲近的族氏共同作器的表示,其用法类似于甲骨文多字族名的连称。

  • 标签: 青铜器复合族徽 甲骨文多字族名 类型结构 用法与含义
  • 简介:青海彩虹部落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由青海华实科技投资集团和青海华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共同出资组建的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是集旅游景点开发、旅游会展、土族文化传播、园林绿化管理、体育休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销售、旅游接待、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

  • 标签: 土族文化 旅游业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彩虹 故乡 旅游景点开发
  • 简介:党的十八大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揭示了少数民族文化自觉的基本走向和实现文化认同的内在机制,起到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品位的目的,也是抵御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侵袭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实现符合当前主流社会所提倡的主导价值取向.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文化自觉 文化认同
  • 简介:今文献中鮌禹洪水传说的源头乃是夏人创世神话,鮌在原初夏人创世神话中是原始水神,禹是地神。“伯禹腹鮌”的生殖关系深层原型意象乃是原始大水中创生了最初的大地。舷与共工在原初本是同一个神,是出于宗法伦理的需要从鮌身上分化出来的一个神。夏人创世神话是宇宙水起源论,这和楚国帛书创世神话、郭店竹简《太一生水》的宇宙起源论都是一样的,这种相同性意味着楚文化夏文化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承传的渊源关系。

  • 标签: 创世神话 楚帛书 太一生水 宇宙水起源论
  • 简介: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述形式,通过语言、饮食、服饰、仪式、节日等形式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意义。旧村的文化符号以民族性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体系。文化符合的存在样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族群认同的样态和特点,通过辨异、约束、整合、规范等作用从内涵和心理上影响族群认同。

  • 标签: 旧村 文化符号 族群认同 影响
  • 简介:官方史籍,在康熙帝生母佟氏家族的旗籍记载上甚为混乱。笔者查阅《佟氏宗谱》进一步证明,在康熙二十七年以后佟氏是汉军旗下的满洲人。其中,佟氏族人中,唯佟图赖一支抬旗而隶镶黄旗,算作满洲人。

  • 标签: 康熙帝生母 佟氏家族 旗藉
  • 简介: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本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人类学和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这一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弥漫性宗教一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研究创新。

  • 标签: 人类学 社会学 民间信仰研究 弥漫性宗教 嵌入性
  • 简介: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之一、年仅二十三岁的林旭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四天后.在千里之外的淮河南岸正阳关,爱妻沈鹤应长跪在林旭的灵牌前,泪水涟涟祭夫君。灵台上飘飞着一副挽联。是沈鹊应的泣血之作.“伊何人?我何人?全凭六礼结成.惹得今朝烦恼;生不见,死不见,但愿三生有幸,再结来世姻缘。”天地无言,唯有秋风瑟瑟淮水流……

  • 标签: 沈鹊应 林旭 爱情 凄美 结缘 戊戌六君子
  • 简介:民初南京城内涝频发,究其原因,既南京城自然气候及地理形势有关,更是河道淤塞、排水设施失修及防洪能力不足等人为治理缺失的后果。国民政府定都之后,南京市政府加大城市水利建设力度,启动“首都防洪计划”,制定了下水道规划草案,初步建立防洪预警机制,城市水患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其内涝灾害防治得失,值得认真发掘。

  • 标签: 南京 城市内涝 国民政府 水利建设
  • 简介:(一)首先祝贺《台湾历史研究》创刊一周年。《台湾历史研究》的创刊是台湾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台湾史研究界终于有了第一份自己的专业学术杂志。

  • 标签: 历史研究 台湾史 大陆 台湾研究 学术杂志 创刊
  • 简介:中国在唐宋之际由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这是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的重要内容。细察该说,发现其诸多基本陈述史实不符,六朝隋唐时期“名族”、“世家’虽有优越地位,但政权并非皆为贵族掌管;“弑逆废立”在不同历史时段的频发或少见不足以构成君主地位变迁的证据;唐代政治并非是君主贵族的协议体,明代君主权力也并非毫无制约;该说关于宰相、地方官、宦官的对比也因其误判史实而不能成立。同时,该文论述逻辑并不严谨,存在概念界定不清、诸多基本判断缺乏史实依据、以结论为前提等问题。

  • 标签: 内藤湖南 “宋代近世说” 贵族政治 君主独裁 史实
  • 简介:南京图书馆发现的陈三立《文录》抄本,范当世致陈三立书函所论不大可能是同一文稿,范当世书函所论即吴汝纶评点本。陈三立早期文稿《七竹居杂记》残本仍存於天壤之间。

  • 标签: 陈三立 南图《文录》 《七竹居杂记》 流传
  • 简介:1902年,章太炎有撰写'中国通史'计划并付诸实行。稍后,计划中辍,但已撰成的部分初稿,则收入《訄书》,影响了《訄书》的重订。由'中国通史'计划《訄书》的重订,可见章太炎经史观的早期内容和特点。

  • 标签: 中国通史计划 书重订 史观述论
  • 简介:从利用考古学整理信息和简牍遗存信息整理出的“举私学簿”来看,孙吴要求郡县选举遗脱为私学。临湘侯国功曹等根据政令要求,通知官吏按秩级选举私学,并制作“举状”。功曹等依据“举状”,制作私学名籍。相关责任官吏对所举私学的遗脱或正户民身份进行审查和期会。最後将符合规定的私学遣送诣宫。孙吴“举私学”反映了皇权将权围绕占募进行的博弈。孙权试图通过此举追夺将吏、官属的部曲、私客,削弱其势力,然而,其成效十分有限,推举出来的私学多为临湘侯国的依附人口。私学是为国家所承认的,在服役的同时,跟随私人学习知识技能,将来可能被选任为吏的人。私学本身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吏”,而是正户民、遗脱成为正式吏过程中的过渡身份。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举私学簿 簿书整理 占募
  • 简介: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作品以第一人称形式记录自己从社会底层到中产阶级的社会迁徙过程。布迪厄的社会区隔理论激发了她对社会运行机制的思考,游走于社会底层和中产阶级的经历赋予了她在不同阶层的直观体验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她将两个阶层在生活空间、日常实践和文化品味等性习上的差异不断置于对比中,勾勒出位于不同社会空间的个体所表现出的不同性习,客观地展示出不同阶层之间隐形的区隔,使“区隔”这一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具体到社会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埃尔诺以个人经历为基础从群体视角反映了社会变迁,将个人回忆融于社会大背景中,使个人的传记成为了一部“社会自传”。

  • 标签: 安妮·埃尔诺 区隔 自传 皮埃尔·布迪厄
  • 简介: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的署名文章《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激发了我对经济体制改革调研的兴趣。但随后各种政治运动蜂起,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天天讲阶级斗争,经济建设偃旗息鼓,更遑论改革。中国何去何从?那时年轻的我非常迷茫,甚至失去了信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改革浪潮恢复了我对改革的兴趣和信心。

  • 标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同行 《人民日报》 政治运动
  • 简介:一个来自上海的大学生因喜欢语言文学走上了学习藏语的路,经中央民族学院及西北民族学院的课堂学习、到夏河实习,向老师学习,向藏族同学学习,向生活学习,藏语的殿堂之门逐渐为他打开,他对藏族人民及其生活习惯、文化风俗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再经调查语言的专门训练和实践,他由此走上了再三调查藏语研究藏语的路,一生藏族的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本着薪火相传的使命感,作者感情真挚地把他学习调查研究藏族语言文字的经历、成就特别是心得体会向读者一一道来。

  • 标签: 藏族 藏语 调查 研究
  • 简介:木球是宁夏回族民间的一项传统的体育游戏活动,它经历了萌芽、雏形、变革更新、稳定发展等阶段,并逐渐演变为全国民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现价段回族木球运动发展前景、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 标签: 木球运动 回族 发展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甘肃榆中青城古镇是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具有千年发展历史的古村落之一。青城古镇历经千年文化传承,遗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遗产,也有非物质遗产,它们共同孕育在青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文化遗产之中。青城文化遗产对于研究黄河中上游古村落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协调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古村落 文化遗产 青城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