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曲患者使用临床路径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我院耳鼻咽喉科所有患者中,筛选出进行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曲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参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长相较于参照组更短,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运用于鼻中隔曲患者的护理中,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护理体验,患者住院时长缩短,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较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鼻中隔偏曲 临床路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鼻中隔曲行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34例鼻中隔曲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组,对比组(n=17)和观察组(n=17);予以对比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予以观察组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曲效果显著。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曲矫正术围术期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曲矫正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曲矫正术围术期采用循证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鼻内镜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围术期 循证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54-01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曲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收治的鼻中隔曲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3.33%,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采用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曲患者,给予临床路径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让患者尽快出院,因此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路径护理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胸部CT检查应用于肺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80例肺玻璃结节患者,调阅患者临床资料发现,恶性结节人数和良性结节人数数量刚好相等,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胸部CT诊断,通过比对胸部CT征象,记录良恶性肺玻璃结节特征。结果 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区别,主要聚焦于结节形态、分叶征、毛刺征和囊状透亮影等影像特征上,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胸部CT检查应用于肺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效果明显。

  • 标签: 胸部CT 肺磨玻璃结节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曲矫正治疗中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曲矫正治疗的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2组,一组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另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探究组间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且护患纠纷发生率数据指标更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曲矫正治疗中进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且患者易于接受该种护理模式。

  • 标签: 鼻内镜 矫正治疗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曲并慢性鼻窦炎效果。方法:研究项目起始时间为2019年2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11月,研究我院在研究项目时间范围内收治的84例鼻中隔曲并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将常规治疗应用在对照组鼻中隔曲并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中,研究组应用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研究组(97.61%)与对照组的(83.33%)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研究组的更高,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6%)相比对照组的(19.05%)更低,P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 慢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分辨率CT诊断中小型肺玻璃密度结节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中小型肺玻璃密度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CT诊断,观察组采用超高分辨率CT诊断。分析两组图像结节个数、结节直径、结节类型、边缘情况、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透明气泡征、血管扩张征、血管集束征、伪影情况,对肺玻璃密度结节进行评估。结果:两组“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透明气泡”征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检出结节数多于对照组,对照组结节直径、mGGN、边缘毛刺、“血管扩张”征、“血管集束”征例数显著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超高分辨率CT诊断 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多平面重组对肺孤立性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经随访复查消失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孤立性GGN病例40例,使用平扫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分析其征象(位置、大小、形态、边缘、病灶-肺界面、内部结构以及邻近结构改变),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发现40例病灶,其中良性12例,恶性28例。恶性的圆形/类圆形所占比例高,且不规则形所占比例低于良性(P<0.05),但病灶位置和大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恶性相比,良性的病灶-肺界面模糊所占比例高,且胸膜凹陷征和界面清楚所占比例低,差异显著(P<0.05);但是两种病理类型的支气管充气征、棘状突起、分叶以及毛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平扫的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明显提高GGN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 标签: 肺磨玻璃结节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平面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肺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诊断时,将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应用于其中,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间在我院中收入的40名肺部玻璃结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患者均采用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图像特征,分析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诊断准确度。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40例患者中通过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诊断确诊患者36例,确诊率为90.00%。恶性结节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模糊、分叶、毛刺、空泡征。结论:研究分析在恶性结节中,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分叶、毛刺以及空泡征等特征较为突出。研究结果表明,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诊断在肺部玻璃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了临床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 标签: 肺癌 血清肿瘤指标 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古方散汤加减结合循经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古方散汤加减结合循经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CA、MCA、PCA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的患者采用古方散汤加减结合循经针刺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古方散偏汤 循经针刺 偏头痛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地探讨CT引导下注射亚甲蓝与贝朗胶行肺部玻璃结节(GGO)术前定位单孔胸腔镜术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23年8月到2023年12月GGO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纳入60例,分成对照组(常规弹簧圈定位)与研究组(借助CT引导注射亚甲蓝和贝朗胶定位)各30例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数据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CT引导下注射亚甲蓝与贝朗胶定位可以有效地缩短术中探查时间和手术时间,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GGO 亚甲蓝 贝朗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