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泌尿外科患者,人数为4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2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借助回顾性分析法对所选患者病情进行分析,统计医院感染出现情况,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并研究病原菌耐药特征。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所选400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人数共计16人,占比为4.00%;在1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病原菌共计23株,其中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别有2株、16株及5株,占比分别为8.70%、69.57%、21.74%;深入分析本次实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福平较为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呋喃妥因较为敏感。结论:患者住院时间大于等于5天、患者患有基础疾病、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接受置管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医院感染的风险,且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多是由革兰阴性菌导致的,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治。

  • 标签: 泌尿外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主要研究对象是本院2017年3月到2019年9月心内科所接受诊治的84位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诊治环节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因素。结果:汇总统计并分析病患资料发现,产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危险性因素有抽烟、喝酒、剧烈运动、排便过度用力、情绪起伏较大等,而能够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疾病主要有扩张型心肌病、肺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急性心肌炎、肥胖型心肌病、主动脉夹等,心源性猝死的主要产生时间段为患者进入医院半个月之后的一周,且多数发生在凌晨的零点到6点。结论:心内科老年住院病患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多种多样,对此,医生和护士应当强化对患者并且的监督与管理,并统计汇总各种危险因素,同时提出合理科学的干预方式,借此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患者 治疗期间 心源性猝死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回顾和问卷调查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病理特征,总结归纳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4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BCC共分为结节溃疡型等6种亚型,影响BCC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因子、长时间日晒以及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等(P<0.05)。结论:BCC的病理特征主要为结节溃疡型,导致人体发生BCC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家族遗传因子和长时间日晒,可通过对这两种危险因素的预防来降低BCC的发生几率。

  • 标签: BCC 致病危险因素 病理特征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液体集聚在急性胰腺炎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疾病早期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通过相应的临床决策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于2019年8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急性液体集聚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分析我们总结出,本研究共收集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急性液体积聚组31例,无胰周积液组42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BMI、胰腺炎病史、吸烟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的年龄大于60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数、白蛋白、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0岁、白蛋白、D-二聚体及CRP是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液体积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白蛋白、D二聚体及CRP四个变量是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液体积聚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白蛋白回归系数为负值,是急性液体积聚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急性液体积聚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介入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面临多种危险因素,包括传染病和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以及姿势和劳动强度。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这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装备、鼓励疫苗接种、加强感染控制培训、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减少接触化学危害、调节姿势和劳动强度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障介入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安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介入科 护理人员 职业安全
  • 简介:【摘 要】目的:整理分析影响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相关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总结。方法:选取因肝癌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研究对象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进行分组,感染组中纳入30例研究对象,非感染组中则纳入60例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导致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分析验证发现,长期吸烟、肥胖、既往肺部疾病史、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药物、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和术后带呼吸机同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结论:针对肝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护理对策的制定与质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 标签: 肝癌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中的危险感染因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筛选出我院于2020-2021年收治的年龄相差较小的900例产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妇产科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共计50例,其中产科13例,妇科37例,产科中因妊娠合并症而导致感染的产妇占30.77%(4/13),因留置导管而导致感染的产妇占38.46%(5/13),因住院天数>7d感染的产妇占30.77%(4/13);妇科中因化疗导致感染的患者占13.51%(5/37),因留置导管而导致感染的患者占56.76%(21/37),因住院天数>8d而感染的患者占29.73%(11/37)。结论: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的遵循无菌操作,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专项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规避妇产科患者在治疗或护理期间出现危险感染的现象。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危险因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地探究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风险防范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危险事件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面临很多方面的风险因素等等,因此,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落实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各类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行之有效的应对和预防干预,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构建高质量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提供必要支持。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工作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综合医院康复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随通过回顾调查的方式对于我院康复科近一年内所收治的1000例患者进行研究,统计本科室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并对其加以分析,探讨其治疗对策。结果:在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00例患者中,共计4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30%。同时,危险因素包含了年龄、住院天数以及留置导尿管这几类。结论:综合医院康复科极易引起医院感染问题,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在患者治疗期间对于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控,以此控制感染率。

  • 标签: 综合医院 康复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对应防治措施。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31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院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并发(n=67例)与未并发(n=250例)2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差异,对影响并发肺部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肺部疾病、延髓麻痹等患者自身因素,意识障碍、延髓麻痹及大面积脑梗死等疾病因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等治疗过程因素均为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风险较高,以上述高危因素为参考指标采取对应围术期防护措施,可有效针对性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率并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并发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于该院接受脊柱手术治 疗的55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556 例脊柱手术后患者中并发切口感染 36 例 (6.47%) ;单因 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切口感染者中,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 有器械植入、住院时间≥15d 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d 者占比均高 于未发生切口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脊柱手术 切口感染 防治措施 预防
  • 简介:【摘要】房颤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其并发的血栓事件是房颤患者管理的中心问题。房颤患者合并不同的危险因素其血栓事件发生的机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围绕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预测血栓事件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房颤  心房血栓 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住院患者的感染护理一直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容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住院患者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出全面的分析,深入研究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从而在临床中广泛地推广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方法:以随机抽选研究对象的方式,抽选50例住院患者纳入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的是常规护理法。另外再选50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来源于不同的方面,因此,十分需要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服务,构建全新的护理模式后,有序推进住院患者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护理工作。

  • 标签: 住院患者 血液透析 并发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妊娠期综合症,也是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对母婴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引发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的因素,对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防治以及预防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未出现心源性猝死心内科老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回顾性分析,进而明确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老年患者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肺病以及高血压病症上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心源性猝死因素上,其主要因素为瓣膜心脏病、吸烟、酗酒、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及BMI≥2kg/m。结论:瓣膜心脏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等均会促使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风险加大,故在为患者治疗阶段,需为老年患者做出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早期评估,帮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强化对相关病症的风险管控,防止猝死事故发生。

  • 标签: 心内科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致肺栓塞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临床干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因下肢浮肿住院并由B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193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下肢静脉CTV+双肺动脉CTA检查明确下肢及肺部血栓情况,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将发生肺栓塞的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肺栓塞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筛选出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肺栓塞的相关性。结果:在193例DVT患者中,出现PE者97例(50.26%),其中男55例(56.70%),女42例(43.30%),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发生PE组与未发生PE组,在所研究的危险因素中,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发生肺栓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并没有危险倾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导致肺栓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具有明显的危险倾向性。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