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夹闭术后对并发症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内动脉患者随机均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接受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研究过程中对不同护理模式下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预后的差异展开比较,并采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良好率为73.3%与对照组的66.7%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在脑血管痉挛、颅内血肿、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夹闭术后患者施以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意义重大,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颅内动脉破裂出血者行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分析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病人均停止出血并顺利康复。结论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精心细致的专科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BLDCT在MM诊断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已确诊的100例MM患者的全身低剂量CT图像,参照Salmon-DuriePlus系统分期将患者的CT病变程度分为三期(I、II、III期);在WBLDCT检查中研究MM患者的CT分期和临床分期(ISS分期,RISS分期)的一致性。结果在100例MM患者的CT分期中,C期26例,II期22例,III期52例。Ⅰ期临床分期ISS分期20例,Ⅱ期27例,Ⅲ期53例;在RISS阶段,21名患者为I期,47名为II期,32名为III期。在MM患者的CT分期与ISS分期、RISS分期之间均存在一致性(P<0.05),Kappa值分别为0.87和0.67。结论WBLDCT扫描与临床分期有关,即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预判新诊断患者的病情恶性程度。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低剂量CT 分期 一致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新型输液架在颅内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154 例行颅内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成对照组 67 例,观察组 87 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普通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新型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将两组的空气产生例数和医 护 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空气产生例数低于对照组 ( P <0.05 ) ;观察组医 护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 P <0.05 ) 。结论:新型输液架在颅内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产生例数,以及提高医 护 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对肺癌脑转移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接受伽玛刀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经过治疗后,有14例(23.33%)患者为完全缓解;有31例(51.67%)患者为部分缓解;有14例(23.33%)患者为病情稳定;有1例(1.67%)患者为疾病发生进展。共有2例(3.33%)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肺癌脑转移患者展开治疗时,应用伽玛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展开应用。

  • 标签: 伽玛刀 肺癌脑转移瘤 控制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膨胀(Atrialsptalaneurysm,ASA)诊断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对15例患者检查,观察ASA体基地部宽度、最大膨出深度、方向,是否存在血栓及合并其它心脏疾病等。结果15例ASA声像图显示房间隔中部卵圆孔出变薄、其中IA型6例、IB型4例、IC1型3例、II型2例。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是检查ASA首选检查方法,它能准确直观地显示膨出部分、大小、活动度,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具有安全、可靠、无创、可反复检查的优点。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膨胀瘤 诊断价值
  • 简介:对12例海绵状血管患者进行铜针留置术治疗并取得成功,护理是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组资料结合手术方法对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进行介绍。

  • 标签: 铜针留置术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接诊收治的27例脑胶质患者,采集fMRI与DTI图像并用于术前定位。结果fMRI与DTI图像可清晰的显示脑胶质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可观察到受压、移位等,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重要纤维束损伤情况,术后随访亦未出现神经功能缺失。

  • 标签: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胶质瘤 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13-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2年8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脑动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4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为7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2%;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植物生存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20.6%、3.7%以及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3%、13.8%和10.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动脉瘤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心理干预在肝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 : 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介入治疗的肝血管患者,实验时间集中在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8 月,实验人数共计 18 例。对所选患者进行编号,将奇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偶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利用一般护理手段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利用一般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 :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差异凸显,( p < 0.05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之间差异突出,( p < 0.05 )。 结论: 心理干预在肝血管介入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降低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方面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一般护理 心理干预